京東閱讀20170704
氣足神旺—B型氣虛體質養生調體法
“人活一口氣”,這句話我們時常會聽到,這說明了“氣”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想要調理氣虛體質,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氣”。
什么是氣?中醫認為,氣是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質,同樣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還有人認為,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是能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梢哉f,氣是我們生命的能量,是身體的加油站。人沒有了氣就好像汽車沒有了油,電腦沒有了電。
氣不夠了,具體表現為三類癥狀。
第一種,是氣虛表現在上焦心和肺。
氣虛表現在心上的人,通常會出現渾身疲憊的現象,稍微動一動就要歇一歇,總感覺氣上不來,不愛說話,或者說話有氣無力,還總覺得心慌,怦怦的好像心要跳出來似的。老是出汗,舌質淡、胖,脈無力。
氣虛表現在肺上的人,一般會表現為頻繁感冒和大汗淋漓,兩腿發軟。沒有活力,無精打采,不愛說話,說兩句就覺得喘不上氣。
第二種,是氣虛表現在中焦脾胃。
這類人典型的癥狀是吃完東西,不管吃得多還是少,總是覺得肚子脹,很不舒服。大便不成形,排便等待時間非常長。面色看上去萎黃無華,舌體胖,舌體邊上還有牙齒印。
第三種,是氣虛表現在下焦腎。
這類人會出現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耳鳴,腰膝酸軟,起夜頻繁,睡眠質量差的癥狀。
同時,有些氣虛體質的人,還會出現口味偏重,愛吃高鹽食品,頭暈,記憶力不好,丟三落四,好忘事的癥狀。
那氣虛體質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有先天的因素。我們體內的“氣”一部分是來源于先天,是父母給予的,若是父母孕育胎兒時年紀偏大,就會使胎兒先天來源于父母的腎氣不充足,為氣虛體質的形成打上了一個天生的烙??;二是源于后天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過度節食減肥。我們體內的氣要靠我們消化吸收食物后產生的水谷精微來補充,若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精微物質不足,就會逐漸形成氣虛體質?;蚴瞧扔谏顗毫Χ^度勞累。氣看不見摸不著,就像我們銀行里的積蓄一樣,細水長流才能越積越多。過度疲勞就是對氣的透支,“勞則氣耗”,過度勞累就會損傷我們的氣,若是氣耗竭了,生命也就終止了。
那為了避免疲勞,我天天睡覺行不行呢?也不行。氣能夠變成能量,是因為氣是運行著的。氣能夠正常運行,離不開身體的運動。造成氣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愛運動,所謂“久臥傷氣”。長時間躺在床上不動,氣的運行就會變得緩慢,營養物質到達身體各部分的速度就會減慢,所以有的人經常會說:我睡了一天了,怎么還覺得累。同時,長期不運動,四肢的功能有所下降,也會影響到脾的功能,脾的功能受到了影響,自然就會影響到氣血的生成,傷到了氣。是故,適度運動也是必要的。
所以親愛的書友們,我們不能用身體去換身材和事業,而應該做到均衡飲食、勞逸結合、張弛有度,這樣我們才不會“傷氣”,才會身體、美麗、事業都豐收。
既然氣虛會給健康帶來那么多問題,那出現了氣虛,我們應該怎么調整?
氣虛體質的人,應遵循這樣的養生原則:食宜益氣健脾,起居勿過勞,運動宜柔緩,情緒應樂觀。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氣虛的人怎么吃。
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氣主要就是靠脾不斷地消化吸收食物的水谷精微,然后轉化成氣的。所以氣虛的人日常應該多吃一些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白扁豆、蘑菇、大棗、桂圓、粳米、雞肉、牛肉、鱔魚、花生等。水果,可以適當多吃櫻桃、葡萄。少食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蘿卜等。另外,氣虛體質偏于肺氣虛的人可以多用黃芪。《本草求真》認為,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是以有“耆”之稱。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若與黨參或太子參或人參同服,則補氣之力更佳。氣虛體質偏于脾胃氣虛的人就可以適當地多吃一些山藥。山藥里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
讀到這里,我相信有的書友會問,想補氣,可不可以吃人參呢?當然可以。人參又叫百草之王,能大補元氣,《藥性論》中說它“補五臟氣不足”。對于氣虛體質的人,不管是偏于心肺氣虛,脾胃氣虛,還是腎氣虛的都可以適量選用,但是必須用之得法。人參可以燉服、嚼食、磨粉吞服 、泡茶、泡酒,但是要注意的是,吃人參后不能吃蘿卜,不可飲茶,炮制時不可使用五金炊具,否則人參的作用會受損。而且,人參不可濫服。過量、長期服用人參可能會導致“人參濫用綜合征”,出現失眠、神經衰弱、震顫、高血壓、腹瀉、水腫、甚至精神錯亂。
如果想更簡便的補氣,服用中成藥也是個可取的方法。偏于肺氣虛者,尤其經常無力,說話聲音低弱,經常感冒、出汗的,可選用玉屏風散。有內臟下垂或肛門下墜感的人,適合用補中益氣丸。消化不好,容易腹脹的人;吃得不少,就是長不胖的人都是脾胃氣虛類型,可選用參苓白術散或六君子丸。經常用腦過度,耗傷氣血,引起氣虛的人,可以用歸脾丸。
說完了吃,我們再來看看氣虛的人應該如何規劃日常起居。氣虛體質的人,機體內的氣不足了,能量也不夠了。因此出現了不耐寒冷,冬天特別難熬;怕風,春天不好過。還怕暑熱,夏天不舒服。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種調節居室氣候的電器產品,如空調、加濕器等已越來越多地進入尋常百姓家,居室氣候已變得越來越舒適,越來越不受自然氣候的制約。但室內外的環境差異卻讓人易患上各種各樣的“居室病”,感冒也就隨之經常發生了。所以氣虛體質的人不能老覺得自己有氣無力,生病了,天天待在室內,天天做“宅女宅男”,而是起居要有規律,伴隨著白天太陽升起的陽氣生發,到戶外活動,吸收自然中的清氣,補充氣的不足。并保持充足的睡眠。
氣虛體質的人,起居也要順應季節的變化。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濕,濕重困脾,就會使脾生化氣血無力。而長夏暑濕季節時濕氣最重,因此,夏季不宜過于貪涼,不要讓室內外溫度相差太大,老幼等體弱之人慎用涼水淋浴。同時,順應自然規律,晚睡早起,中午小憩。而冬天,氣虛體質的人要保三暖——頭暖、背暖和腳暖,并“早睡晚起”。
適當的鍛煉也是改善氣虛體質的好方法。但要注意的是,氣虛體質的人,本身機體能量就不充足,氣就不夠用,所以只可選用一些比較柔緩的傳統健身功法,例如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等運動就非常適合。運動量以開始運動時較小,以后逐漸加大為原則。注意“形勞而不倦”,選擇適當的運動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穴位按摩對補元氣也大有裨益。具有補氣作用的穴位有很多,最常用的穴位是膻中、足三里、陰谷三個穴位。
膻中穴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 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取穴后,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我們可以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該穴1 次,每次按壓15 分鐘,每分鐘按壓15 次。這個穴位適合于氣虛體質偏于心肺氣虛的人。
足三里是是一個培補元氣的大穴。作用主要就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經常按摩足三里可以大補元氣,因為足三里是胃經上的穴位,所以足三里這個穴位適合于氣虛體質偏于脾胃氣虛的人。
對于氣虛體質偏于腎氣虛者,還有出汗多的,我們可以選用陰谷這個穴位。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能找到這個穴位,就是正坐或仰臥,陰谷穴就位于大腿內側,膝蓋關節內側上方5 厘米左右。陰谷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不但可以補腎氣,而且指壓該穴,對于治療多汗也非常有效。
陽氣長旺—C型陽虛體質養生調體法
我們先看看三個事例——
事例一:一位女同志,今年65 歲,身體各方面都還不錯,每年到醫院體檢也沒什么不好的,各項指標都挺正常。但就是全身怕冷得厲害,厲害到什么程度?厲害到我們無法想象的程度。夏天的時候我們穿短袖,穿裙子,穿短褲,她穿什么?穿了七件衣服,從內到外有秋衣兩件、毛背心一件、毛衣兩件、外衣一件、羽絨服一件,腳上還穿著棉鞋、棉襪。還怕風,怕吹空調,裹得嚴嚴實實的。
事例二:一位女干部,今年46 歲。在事業上那是如魚得水,生活也很幸福,安逸。可她一直都很苦惱,為什么呢?因為她手腳怕冷,一年四季手腳總是冷冰冰的,不能摸涼水。作為干部的她,總是有很多應酬、禮節。伸出手來和別人一握手,都讓別人不敢相信她的手是如此的冰冷。這樣就弄得她縮手縮腳的。為此她非常苦惱。
事例三:一位公安干警,今年34 歲。本應該是事業的發展期,但他說很郁悶,不是單位領導不重視,而是他身體老覺得不舒服,所以干不了什么重要的活,比如晚上執勤或是辦案。為什么?因為他肩部那個地方老怕冷,怕吹風。一吹風就受寒晚上肩部就酸痛難忍,人就像掉在冰窟里。這個事情對他的工作,乃至生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這些都是典型的陽虛體質。陽虛體質,就是由于陽氣不足,失于溫煦,以形寒肢冷等虛寒現象為主要特征的體質狀態。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們體內的小太陽缺少光和熱了。所以,陽虛體質的人平時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怕冷,手腳冰涼,喜歡吃熱的東西。除此之外,陽虛體質的人通常肌肉比較松軟,軟綿綿的,性格偏沉靜,內向,不愛動,不愛說話,精神狀態不怎么好,懶洋洋的,愛睡覺,還有就是舌淡胖,邊上還有齒痕,舌苔比較潤。
這類人面色發白,眼睛、眼泡看上去晦暗,口唇顏色是淡的,不紅潤,頭發大把大把地掉,經常出汗,汗出得比一般人多,大便大都是稀的,小便顏色清、量多,平時受不了寒冷,喜歡過夏天,不喜歡過冬天。
剛才我們說過,陽氣之于我們的身體,就如同太陽之于大地。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同樣道理,人身陽氣不足,病邪就會侵入,機體也會運轉不暢。《素問· 生氣通天論》里談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抵御外邪的能力靠的就是陽氣。以發揮這一功能為主的陽氣,在中醫里又叫“衛陽”。衛就是衛兵、保衛的意思。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
那么,陽虛體質是如何形成的呢?陽虛體質的人又容易患什么疾病呢?
陽虛體質的形成,往往由于陽氣不足造成。有一部分是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比如父母年老體衰,到了晚年才得子,或者是由于母親懷孕的時候調養不當,所以導致陽氣不足了;還有一部分源于后天失調,例如喂養不當導致的營養缺乏,長食生冷冰鎮之物,熬夜,勞累、足部受寒,或是女性生產之后不注意保暖都會導致體內的陽氣損耗。所以,不要認為年輕人就一定陽氣旺盛,朝氣蓬勃,不當的生活飲食方式,一樣會造成陽氣不足。
由于陽氣虛,陽氣的抵御能力不足,易發生咳嗽、哮喘、腹瀉。久而久之,中醫講的風、寒、濕氣侵襲了我們的機體,三種所謂的邪氣就合在一起,變成了“痹”,引發了關節疼痛。陽虛還有一種重要表現在消化系統,脾胃虛了,我們吃了東西以后就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里的營養物質,更不能供應到全身各個臟腑。吸收消化不了了,就發生泄瀉了。機體陽氣虛了,就沒有能量推動水液的運行,這些水液在體內滯留會引起水腫。陽虛體質的人,免疫功能低下,就是抵抗力低,而且,陽虛體質產熱不足,會引起血管收縮,循環受阻,大腦長期供血不足,易導致腦功能減退;還容易出現生殖系統功能減退。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對陽虛體質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陽虛體質應該怎么改善呢?
總的來說,陽虛體質的人,食要溫陽忌寒涼,起居要保暖,運動要避風寒。
首先,在飲食上,陽虛之人可以多服用溫補陽氣的食物。例如,適當多服生姜。中醫講生姜是助陽之品,醫家和民諺稱“家備小姜,小病不慌”,還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也正是這個道理。那么,我們可以怎樣吃生姜呢?我們可以在做菜的時候放姜,還可以口嚼生姜,甚至還可以把生姜切片以后放在肚臍上。
也可以采用藥膳食療的方法加以調理。例如,漢代醫圣張仲景創制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溫暖機體,補充身體的陽氣。同時,驅除寒氣,還可以補血,特別適合冬天食用??梢匀‘敋w20 克,生姜30 克,羊肉500 克。當歸、生姜沖洗干凈以后,用清水浸軟,切成一片一片的。羊肉呢,把筋膜了,放入開水鍋中微微燙一下,除去血水以后撈出來,也是切片。然后把當歸、生姜、羊肉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料酒、食鹽,旺火燒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就可以了。這是非常好的也是非常適合陽虛體質人食用的一道菜。
對于中焦虛寒的人,可用附子粥。附子粥是來源于《圣惠方》的一個藥膳,可以溫里散寒、止痛,用于里寒腹痛、腹瀉、大便稀的情況。一般用制附子10 克,要先水煮一小時,再加炮姜15 克,粳米100 克加水煮粥。藥量也可減半,煎水取汁,再用汁和粳米一起煮粥,或用附子和羊肉一起煨湯等。附子的用量一定不能多,否則會引起中毒。
陽虛體質的人,還可適當多吃以溫補脾腎陽氣為主的食物。常用的食物可選羊肉、牛奶、童子雞、蝦、韭菜、生姜、糯米、芡實、桂圓、栗子、荔枝、櫻桃、桂皮等,平時應少食生冷黏膩的東西,即便是盛夏也不要過食寒涼之品,比如冰水、冰激凌、冰西瓜等。
其次,在起居上,陽虛體質的人要尤其注意腰部和下肢的保暖。避免在陰暗潮濕及寒冷的環境下長期工作、生活和學習。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進行戶外活動,讓人體的陽氣與天地之陽氣相通。但以曬太陽為主,避免大量運動和過度出汗,以免陽氣外泄。
除此之外,還可以輔以簡單的按摩。自行按摩氣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補腎助陽,改善陽虛體質。
氣海這個穴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 寸。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該穴1 次,每次按壓15 分鐘,每分鐘按壓15 次。
對于足三里,應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壓10分鐘,每分鐘按壓20 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此外,可用艾條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2 次,每次灸20 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每次按揉10分鐘,每分鐘按壓20 次。
常用艾條灸脊背或用小桃木棍敲打脊背也是一種好方法,脊背為督脈經循行之處,而督脈為諸陽之會,所以艾灸或敲打脊背會生發陽氣。
若是陽虛癥狀比較嚴重,則可以使用藥物進行干預和糾偏。陽虛體質衛陽不足的人,有的主要表現就是怕風,一吹風就頭痛,全身關節怕冷得厲害。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吃玉屏風散,可以益氣固表。
中焦虛寒者,主要表現在脾胃陽虛上,出現肚子怕冷,一吃涼的就腹瀉、拉肚子,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吃理中丸。理中丸除了溫中祛寒外,還可以補氣健脾。
對于下焦虛寒者,表現為腰部、膝蓋怕冷怕風的,生殖機能減退的,可用大家都知道的一種藥——金匱腎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