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陸續續追了好幾天《這,就是街舞》,不得不說,對于我這種對舞蹈一竅不通的人,也立馬就被這群熱愛舞蹈的年輕人感染了。
領隊的四位導師都是在娛樂圈闖蕩多年的明星,平日里在綜藝或電視劇里看多了他們或嬉笑打鬧或高冷酷帥的樣子,沒想到他們每個人都是有真功夫在身的。
比如只不過二十出頭就舞蹈能力超乎想象的王一博,比如才藝滿滿、性格呆萌的劉憲華,比如“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斷超越的張藝興。
王一博不僅在舞蹈方面很有天賦,很多動作要領學會的速度驚呆眾人,還特別謙虛好學有擔當,一有機會就請教隊員教一下自己,完全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謙虛受教。
劉憲華雖然中文不太流利,但并不影響他成為隊伍里最能帶動氣氛的人,而且心思縝密,對待他人謙遜有禮。
張藝興,深更半夜還在房間苦練動作的勤奮者,一路走來腳踏實地,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不斷深耕。
……
從他們身上不僅能看到謙遜、認真、好學,最重要的是,那種對于自己喜歡的東西一旦確定,就會義無反顧死磕到底的執著。
這些曾經熒幕里閃閃發光的偶像小生,“出走多年,歸來仍是少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積攢著實力。
總以為在娛樂圈的大染缸里待久了,他們會變得世故、圓滑甚至有了城府,但是神奇的是,你可以從他們每個人的眼睛里看到單純喜歡一樣東西的那種小星星,也可以感受到他們待人接物的真誠與友善,更會驚訝于工作以外的時間,他們竟然就是一群愛玩愛鬧的幼稚小朋友。
比賽的時候,他們會全力以赴,會讓自己成為整個戰隊的主心骨,會為了榮譽而戰。
但是,回歸到朋友位置,他們又成了彼此打鬧、在共同的興趣領域互相切磋的玩伴,就連說話都是直來直去,完全沒有成年人世界的虛與委蛇、八面玲瓏。
或許,這才是他們身上最寶貴的閃光點吧!
我很好奇,確切的說是羨慕,我羨慕他們這種一眼就能發現自己喜歡什么的敏銳,羨慕他們對于自己的熱愛專一專注的樣子,羨慕他們在確定做一件事情之前考慮的是喜不喜歡,而不是難不難、有沒有回報。
他們好像完全跳過了權衡得失的環節,想做就去做了,至于結果如何,并沒有太在意,更不會給要做的事情設定期限、回報率等等繁瑣的標準。
不可否認,這種生活態度簡直不要太酷吧!
或許,很多人會說:“他們是明星,收入高、試錯成本低,重要的是 :年輕有活力”,可是我們誰不是從年輕的時候過來的,看一個人能不能成事,有時候就是看他敢不敢堅持自己所想,為了自己的夢想全力以赴,而不是用思量的成熟度來判斷。
因為有時侯,看似成熟、負責的權衡,反而成了阻礙行動的掣肘,它讓我們習慣了前怕狼后怕虎,做事首先想到萬一做不成會怎么辦,讓我們過于在意周圍人的目光和看法,以至于很多事情在“想”這一步就把自己給勸退了。
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委屈”抱怨:“太難了,我在某方面不行”、“這東西學了也沒有多大用處,干脆不學”、“我很想學,但是沒有錢/時間/精力”……
表面上好像是說:“你看,不是我不想學,只不過條件不允許,學了也不見得能用上”,但聽來聽去,都只是自欺欺人的借口罷了。
想的多做的少,甚至只想不做,都只會一次次的抹殺掉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就像曾經那個向楊絳先生請教的學生,雖然訴說了很多苦惱、迷茫,但楊絳先生只給了他一句答復,就是:“你的問題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深以為然。
有時候,一個人不能確定自己熱愛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不一定是對自己了解不清,而是想的多做的少了。
而王一博、張藝興等一眾年輕實力派小生,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成就,除了刻苦努力,更離不開他們骨子里思考事情的“一根筋精神”——不忘初心,死磕到底。
這種“一根筋精神”會讓人擺脫無謂的思考揣度,過濾掉周圍輿論的壓力,一切只為自己而戰。
或許我們可以像他們一樣讓自己心性變得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回歸初心,找到自己所愛,然后勇敢的去執行,這樣是不是人生就能少很多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