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7-01-22拓撲社拓撲社
Teamin創始人李云軍
文丨拓撲社編輯一笑
項目名稱:Teamin
主營業務:企業協作工具
上輪融資情況:2014年獲某一線互聯網公司天使+融資
下輪融資意向:即將完成Pre-A輪融資
項目關鍵詞:企業協作、目標管理、項目管理、跨部門協作
移動終端的進一步發展正在激活企業級市場的潛藏潛力。移動大潮和萬物互聯,這兩者又孕育了共享經濟等新型商業模式、催熟了人工智能等技術、促進了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的落地。而所有這些改變,給企業級市場帶來全新的變化。
這些變化中,企業內部的協作方式改變首當其沖。
近幾年,陸續出現了很多新型的協作工具,除了Teambition、Worktile、明道、Tower等產品之外,阿里巴巴和騰訊也推出了釘釘、企業微信。
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團隊在尋找到一款新協作工具之后開始試用,一段時間后放棄,接著又繼續尋找下一個,如此循環往復。盡管市面已經有不少新型協作工具了,很多團隊的感覺仍然是沒有一款稱手好用的。
Teamin創始人李云軍認為,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新型團隊特點入手來分析。現在正面臨著一次大的團隊工作方式變革,原來的集權制、統一管理慢慢變成扁平化、平等獨立的一個個小團隊,他們目標明確、反應敏捷、獨立決策,在市場中的戰斗力非常強,很能適應現在新的互聯網競爭環境,我們稱這種新型的協作方式為蜂群式協作。
協作工具要做的,不僅僅是團隊工作信息的展示和簡單跟蹤,更重要的是如何幫助他們保持節奏感,快速實現目標,并讓內部各種角色流暢溝通,大幅降低內部信息傳遞成本。
而目前的協作工具并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國內有不少產品都參考Trello的看板模式來搭建的,“看板的最大得優點是所有的工作進程都一目了然,但是如果既要用它做流程管理,又要做目標管理,其實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脫胎于Asana,解決企業協作痛點
Teamin的界面更像一個記事本,記事本的使用方式符合絕大部分人的使用習慣,添加、刪除任務都很簡單。在滿足最基本的記錄需求的基礎上,把協作、共同目標的管理、權限的分配和管理等功能進行了結合。
產品結構上,Teamin參考了Asana,層級結構包括團隊-項目-任務-子任務,并且能建多級子任務,任務和各級子任務均可以分別指派給某個人,然后他還可以繼續將任務分解,再進行分配。
不同角色可以創建屬于他們自己的項目,角色之間的任務并不混雜在一個項目中。如果一個任務需要有多個不同角色的人配合完成,可以方便的把這條任務添加到多個不同角色的項目中去,一方面任務信息簡單推送給不同角色,另一方面,大家完成任務的中間狀態更新,可以實時通知到所有相關方,大幅降低他們之間的工作協作成本。
我們都知道,一般團隊的核心人員都會有個todolist類型的產品來管理自己的個人任務,這個todolist相當于他們的個人工作區,與團隊保持一個相對獨立性。但同時他們又非常希望自己的個人工作區中的任務可以與團隊的任務打通,這樣當個人工作區中的任務需要推送給團隊來執行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操作。Teamin同樣提供了這個支持。
在Teamin中有個我的任務專區,這里面既可以維護團隊分配給自己的任務,又可以維護自己的專屬私有任務。針對個人任務還提供了一套GTD的管理方法,方便團隊成員進行個人工作的規劃,非常方便。
Teamin還把列表和看板相結合,在做計劃時采用列表形式,便于管理者安排工作計劃,而在成員執行任務時則通過看板的方式,可以很直觀的顯示出有哪些工作需要處理以及已處理任務所處的環節,便于追蹤任務進展。
從B2B到B2C2B,更靈活的商業模式
李云軍認為,因為蜂群團隊的特點,SaaS產品的到達路徑已經由原來的B2B變成B2C2B,傳統線下銷售模式將會更難有效果。針對整個企業的大B營銷將會轉變成為面向團隊的小B營銷。
企業不再會強制向所有團隊推這些工具,而是將選擇權下放,由團隊自己去決定。這樣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現象是,團隊成員(C端)去試用各種工具,覺得不錯以后推到團隊(B端),然后這個團隊再影響其他團隊。這個到達路徑將會成為新企業服務的常態。
商業模式方面,Teamin采取了面向團隊的更靈活的收費策略,Teamin基礎功能對團隊免費,針對團隊的一些高級需求,比如權限控制、更強的報表等,則按照使用人數進行收費,同時加入更多的增值功能,按照模塊進行收費。
Teamin目前擁有PC版和微信版產品,自2016年6月小范圍公測以來,?駐團隊近4000家,85%以上為互聯網企業。
Teamin團隊不到10人,創始人兼CEO李云軍曾任方正國際產品總監,金山網絡高級運營總監、移動戰略合作部總監,組建移動戰略合作部,負責金山安全與騰訊、百度、阿里、小米等公司戰略級別合作。2011年開始創業,先后推出蛋殼分享、蛋殼提醒等數百萬用戶量級的產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