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此文并非廣告植入,只是源于閨蜜之間一場關于Kindle的討論以及我給她的建議,我想我也還沒有厲害到開始植入硬廣的程度。當然,如果亞馬遜爸爸有機會看到這篇文章,愿意隨便給個打賞或者干脆邀請我去亞馬遜做銷售,想必也是極好的…
01 Kindle是什么
雖然Kindle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但還是不能免俗的“開宗名義、概念先行”。
Kindle全稱Amazon Kindle,是由Amazon設計和銷售的電子書閱讀器(以及軟件平臺),用戶可以通過無線網絡使用Kindle購買、下載和閱讀電子書、報紙、雜志、博客及其他電子媒體。Kindle電紙書的屏幕為電子墨水屏,顯示效果非常接近于紙質書,而且非常省電,一次充電可維持數周,而非數日。(以上定義整理自百度百科)
按照最簡單也最普遍的理解,Kindle是一款電子書閱讀器。當然,如今市場上同類產品層出不窮,京東、掌閱等知名讀書app也紛紛推出了自家品牌的閱讀器,在此,我只是用知名度最高的Kindle做個代表,大家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的工具。
02 為什么要有自己的Kindle
我的Kindle于今年5月購入,使用時間并不長,在此之前,我一直是一個紙質書愛好者,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輪番刷一遍各大電商網站,了解最新的打折動態,每次收到期待已久的新書、聞到新書專屬的芳香,都能讓我偷著樂上好幾天。開始閱讀一本新書之前,必然要經過幾個固定的流程,焚香沐浴或許過于夸張,但洗手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待手干透之后才會小心翼翼地翻開書的扉頁,正式開始閱讀,一切都是初見時美好的樣子。
然而,越攢越多的書已經霸占了家里好幾個柜子,而且帶著書到處走實在不方便,無奈之下,開始慢慢轉向電子書。最早的時候用書旗和熊貓讀書,后來隨著手機app的普及,先后體驗過當當、京東、掌閱、多看、微信讀書等一些比較主流的閱讀app,最多的時候,手機里同時裝著4、5個閱讀類app??墒?,總是無法持久,一是由于借閱、限免、暢讀等優惠政策的推出,手機里囤了太多的書,囤的時候每本都想看,看的時候卻只想找新的囤,如此往復,再也找不到以前讀紙質書的專注而又慎重;二是由于看手機時間一長,總覺得眼睛酸脹、疼痛,實在難以忍受,不得不放棄。
真正開始了解Kindle是在去年下半年,一時興起參加了@十點讀書會 組織的#100天閱讀訓練營#,看到訓練營里不少小伙伴推薦使用Kindle,墨水屏不傷眼、攜帶方便、海量閱讀等特點深得我心,直接將Kindle列入必買清單。
以上,是kindle與紙質書、電子書相比最大的優勢。在這個快速運轉的時代,留給閱讀的時間被一再擠壓、打碎,如今已經很少有人能抽出一個完整的下午,沉下心來,泡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因而,閱讀的便捷性顯得尤為重要。雖然,手機閱讀的確更方便,但拋開傷眼這一因素不說,拿起手機,有多少人能確保自己可以抵擋住誘惑,不被微信、微博這些社交軟件吸引了過去?坦白說,我做不到,所以我需要能夠聯網又不能下載多余app的Kindle,讓我能在隨時隨地的閱讀體驗中,重新感受到來自紙質書的深沉。
另外,至于閱讀的重要性,由于不是本文的主題,網上也隨處可見相關的內容,此處便不多加贅述。堅持閱讀,一定能體會到不可估量的收獲。
03 Kindle給我帶來的變化
先后給周圍好幾個朋友安利了Kindle,用的是我自己的親身體驗。那些本是因為共同的閱讀興趣而相識的朋友,實在不忍心看著他們因為太忙或者其他各種原因就此放棄了閱讀。體會過一種方便,就會愛上這種方便,此后,所有的原因聽起來都像是借口。
Kindle帶給我的變化有三:
第一,我不囤書了。
書架上,那些因為打折湊單買回來的書,以及手機app里,看到免費總是先搶了再說的書,都還靜靜地躺著,盼望著有一天能夠被我想起寵幸,但它們大概永遠等不來了。以前的我,有囤書癖,看到好書,一定要先占為己有才覺得心安,而這種形式上的占有,其實對我以及我的生活完全沒有絲毫影響,除了心安。
有了Kindle之后,由于網上資源實在是豐富,找書成了最為方便的事之一,我便下定決心從此沒有再囤書。那些書,即使暫時沒有放到我的Kindle里,我知道,它們也一直存在,再也不用因為沒有及時占有而覺得錯過了什么。我唯一需要做的,不過是列出長長的書單,在一本完成后再慢慢開啟第二本。這種“慢節奏”帶來的順其自然,與對著一堆囤書卻不知道從何下手的焦慮感,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當然,一直偏好于紙質書的我,有了Kindle不代表就不買紙質書了,而是更加理智了,更多的時候,我會先用Kindle讀上一遍,如果覺得這本書真真說到了心坎里或者有收藏價值,我依然會毫不猶豫地購買紙質書,用Kindle省下來的錢,購買心心念念的書,再也不用計較折扣夠不夠劃算、郵費能不能免了,而因此省下的時間又是更為寶貴的另一筆財富。
第二,我更能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了。
不要小看每天幾十分鐘甚至更久的碎片化時間,雖然它在一天24小時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它的不同用法,能直接體現不同的人生態度。碎片化時間里,有人思考、有人專注、有人閱讀;也有人刷屏。有人爭分奪秒,覺得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也有人無所事事,不在乎流逝的時間。日積月累,量變總會引起質變,而這,就是差距。
換作以前的我,碎片化時間估計拿出手機隨便刷個朋友圈就過去了。而現在,Kindle隨身攜帶,有5分鐘我就看5分鐘的書,有10分鐘就看10分鐘的,我再也找不到完全沒有時間看書的一天。所謂“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一個月下來,光是利用碎片時間,也能看上3-4本書。我找回了封存很久的閱讀的興趣,我愛這樣的自己。
第三,我影響了身邊更多的人。
第一個被影響的人,就是小白。
當初決定買Kindle的時候,小白是不同意的。一個除了專業書、備考書幾乎從來不看書的男人,怎么會懂得閱讀體驗的重要?每當我提出我要買Kindle的時候,小白總是冷冷地說,用ipad就行,不要浪費錢。Kindle的購買計劃也因此一直被擱置。直到我打著“結婚紀念禮物”的旗號,小白才默默妥協。
買回來之后,第一個嘗試的是小白,一開始或許只是出于男人對電子設備天生的好奇心,沒想到,一用卻停不下來。隨著Kindle的優點逐漸被小白發現,我對Kindle的掌控權越來越少。每天10點以后,那是小白的Kindle時光,雷打不動,搶是絕對搶不贏的,而且,還不能跟他說話,萬一打擾了他的閱讀“心流”,那就是死罪!最關鍵的是,我看了幾年書才學會的“主題閱讀”,他竟然無師自通了!現在,小白每次都會選好一本書,然后跟著書里提到的其他書,列出書單,趁著我找書的時候悄悄塞過來,讓我一并給他下載到Kindle里。
一不小心,還安利了兩個閨蜜。
一個,機緣巧合有了Kindle,讓我一度羨慕嫉妒,可她偏偏一直將其束之高閣,每次都恨鐵不成鋼地跟她說要用要用,甚至暗示她用了給我反饋個使用感受,讓我堅定自己買買買的決心,可很長時間里依然無動于衷,恨不能搶過來占為己有。
另一個,曾在年初豪邁地立下“一年讀48本書,每天都有閱讀筆記”的誓言,太久遠的事總是容易被人遺忘,而誓言一旦與懲罰掛鉤,越臨近終點,只會越讓人恐慌…現在,一年已所剩無幾,而她,終于下定決心開始行動,雖然目標才剛剛開始…為了追趕進度,她向我打聽Kindle,我把自己之前做的功課和使用心得一股腦兒告訴了她,本以為只是給她提供了一個購買參考,結果卻成為催人奮進的力量。
尚未擁有的人紛紛渴望擁有,自然讓已經擁有的人蠢蠢欲動。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明明在你面前,你卻沒有珍惜。
早已建立的微信群,因為Kindle又增加了很多共同語言,從顏色、外觀、質感,到獲取資源的途徑,再到書的內容和感悟,突然之間好像有聊不完的話題…
你的一言一行終會影響你的圈子,而你的圈子又會反過來作用于你。這是互相依存、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樣子。
04 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Kindle
首先,請確定,你是不是一個愛閱讀的人?或者如果之前不愛,是否真的想要改變?
雖然Kindle外觀確實貌美,尤其是入門款和kpw3都先后推出了白色款之后,哪怕只是買來擺拍個照片,都覺得心生歡喜。然而,或許是讀書人天生自帶的酸腐氣質,我總覺得,像這類用于閱讀的工具,還是“專物專用”來得好,不然,未免有褻瀆之感。
如果不能保證每天累計有30分鐘以上的閱讀時間,建議謹慎購買。(當然,土豪請隨意…)
第二,如果確定要買,你的預算是多少?
相較于平板,Kindle的價格算是很親民,但不同的版本之間,動輒就差了幾百元,預算會直接影響你的決定,因而,預算很重要,即,你打算為閱讀這件事投入多少錢以及你能投入多少錢?
或許有人覺得Kindle很貴,如今網絡上免費的資源到處有,何必大費周章用Kindle?且不說“支持正版”之類冠冕堂皇的理由,光是計算搜索免費資源所花費的時間成本,以及因為錯字、漏頁等問題花費的情緒成本,都讓我無法忍受。
簡單地算一筆賬,目前市場上一本紙質書的價格一般在20-30元左右,而電紙書更便宜;最便宜的Kindle只要499元,看20本書就能賺回本???0本書大概多久?用好碎片化時間的話,一般不超過半年。而這半年里,你通過閱讀收獲的知識、增長的閱歷和提升的能力,將遠遠超過499元。相比各種動輒上千甚至上萬的課程和培訓而言,Kindle真的是最經濟最省錢的自我投資方式了。
相對時間和精力而言,錢顯得最不值錢,一切用錢可以買到的東西都是便宜的,雖然,很多東西,我暫時可能還買不起它。
更何況,微盤被整改、歌曲需要付費下載,接下去會是什么,誰也說不準,說不定哪天,就會迎來免費時代的終結,這終究是一個付費的時代,對由他人辛勤勞動而得到的資源付費,包括享受的服務。
第三,想清楚了以上兩點,再來考慮版本的問題。
在不考慮預算的情況下,推薦至少購買kpw3。
學生黨或者預算緊張的,不用往下看了,建議購買入門款。
我也曾在入門款和kpw3中徘徊猶豫,總覺得一個背光燈差了400多,不值得,然而,切身的體驗,讓我明白了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先說說傳說中400多的背光燈,已經過了躲在被窩里看小說的年紀,所以,一開始其實更偏向于入門款,因為不會發光的才更像紙書,然而,真的買了kpw3之后才發現,背光燈是多么的重要。受各種因素影響,自然光不足是難以避免的,甚至燈光也有昏暗的時候,如果是完全沒有背光燈的入門款,這種時候只能坐以待斃,而kpw3則可以借助背光燈補足外界光線,而且背光燈可以自由調節明亮,不需要的時候直接關閉就行,完全不會受到光線的干擾。另外,不要相信網上的評價,兩者之間,真的不止差了一個背光燈!是的,不止!kpw3的系統會比入門款快很多,入門款在翻頁時候會有明顯的卡頓,kpw3則不會,雖然墨水屏的原因,比不上手機的順暢,但切換速度對我已是足夠,這也是我當初選擇kpw3的根本原因。因而,如果綜合考慮性價比,kpw3絕對不二之選。
至于旗艦版和尊貴版,更輕更薄,外型上也會略勝一籌,然而,翻頁鍵和智能調光的作用對我不是很大,也就樂得省下了那幾個錢。高大上的商務人士,建議選旗艦版或尊貴版,畢竟,只有與身份匹配的工具,才能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話說,這真的不是一篇廣告推文嗎?我自己都不確定了…亞馬遜爸爸,快看我快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