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鎮的骷髏杰克,厭倦了墳墓,厭惡驚嚇和恐懼。愁悶的他,落到了圣誕鎮的中央!他喜歡這里的一切,他要帶給朋友看。所以,他拿走了所有閃閃發光的東西。他向往光明,他希望散播歡樂。所以,他在平安夜綁架圣誕老人,給大家送去萬圣節禮物。
驚恐、尖叫被他誤解成歡樂和熱情,直到被擊落的那一刻,他依舊祝福:“祝大家圣誕快樂,祝大家晚安。”
他傷心痛苦,孤獨無助。圣誕老人了解他的好意,感謝他的付出。“親愛的杰克,”圣誕老人說,“我贊許你的好意。我知道造成這樣的混亂并非你的本意。所以現在你才會如此傷心難過。”圣誕老人也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界限:“可是你不該搶著做圣誕老人,我希望你明白萬圣節才是你的工作。好了,杰克,我還有很多話要說,可圣誕節就要到了,我得抓緊時間。”貼心又擲地有聲。杰克雖然難過,但沒有憤恨不平,也沒有癡心妄想。
從此,萬圣鎮,也有了圣誕節。
買這本繪本,完全出于對蒂姆伯頓作品的喜愛。高中時偶然在中央六套看到《剪刀手愛德華》,當時就被深深地吸引。后來又看了《圣誕夜驚魂》和《僵尸新娘》。其實,細節已經記不清了,但愛德華、杰克等人善良、脆弱的眼神牢牢地刻在我心中。很多人心中,都居住著這樣一個丑陋、任性又脆弱的小孩,因為曾經被傷害和誤解而誤解傷害周圍世界。看到他、接納他、欣賞他,用內心的眼,抹去外在的丑,發現“他”的善意和美好,便是一場自我療愈……
回到教育孩子的主題。蒂姆伯頓曾被父母鎖在屋中孤獨地長大……痛苦可以化為成長的動力、創作的源泉。但身為父母,我們能給孩子的,是什么呢?像圣誕老人那樣,感受孩子美好的心,但亮明界限:支持對的,反對錯的?看起來不錯哦。但問題繼續: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呢?
還是我們自己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