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是什么時候開始,朋友圈經(jīng)常能看到這句話:“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或者是某個認識的寶媽發(fā)的一條狀態(tài),或者是某篇爆款文的題目,總之,我看到身邊有很多女性都對這句話表示了認同,但是我卻感覺這句話或多或少地讀著有點不舒服。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演自梁啟超《新民說》第七節(jié)“論進取冒險”:西儒姚哥氏有言:“婦人弱也,而為母則強”。這里的“西儒姚哥氏”便是法國作家雨果,他在《九三年》中寫到:“Women are weak ,but mothers are strong.”從某個角度可以理解為女性身體柔弱,但成為母親之后,由于天性的母愛,能發(fā)揮出令人難以想象的意志力。乍看之下,說的很有道理。但是,無論是梁啟超還是雨果,他們都來自19世紀,而且他們都是男性。我沒辦法穿越回一百多年前問問他們那時候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但是大概率的,那時候的女性應該都沒有工作,不需要上班,在家里相夫教子是她們的本分,而成為母親就更像一種天職。
所以無論是梁啟超還是雨果,他們知道和認識的女性,大部分都會成為母親,她們一定要體現(xiàn)這種“生育價值”,而在此之前不太需要承擔其他社會責任,她們在男性眼里本是“弱”的,似乎無可厚非。
而現(xiàn)在是21世紀了,女性何止有了工作,我們還有了更多其他的權利。我們有了上學讀書的機會,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伴侶,我們也可以選擇單身主義,即便要收到親友長輩的一些嘮叨,但我們是有選擇的權利的。這些權利中也包含了選擇成為母親的權利。
如果我們選擇了成為一位母親,我們要知道作為母親的基本義務:撫養(yǎng)和教育,這是法律的規(guī)定。至于更細節(jié)更具體更高層級的養(yǎng)育,更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希望自己是一個好一點的媽媽,我們希望給孩子更好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做更多,也不必覺得慚愧,不必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人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卻不應該強加給自己過多的責任。
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上班族媽媽,都是自己的選擇,都值得被尊重,但是我們更應該從這個選擇中獲得快樂、體會幸福的感覺,而不是經(jīng)常給自己加苦情的戲碼。
我看到越來越多的母親因為辛苦而委屈,覺得自己很無奈,覺得自己應該是“柔弱”的,卻因為成為了母親而不得不“剛強”。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我們本來就不“弱小”,我們只是和男性不同而已,我們也不是非要跟他們比較,但我們要為自己爭取更多權益。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就是柔弱的,我們是不是就想放棄掉一些拼搏的斗志?我們是不是就給了自己更多限制和束縛,認為自己不行?無論是求學還是發(fā)展事業(yè),不會有絕對的公平,但我們不能自己先放棄。反過來講,即便沒有成為母親,我們難道不是也應該剛強起來嗎?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困難的時候,在職場中遇到壓力的時候,不是也應該自己坦然從容地解決掉,而絕不是坐等他人來幫助嗎?
孫儷在微博發(fā)經(jīng)紀人產(chǎn)后8小時開始工作,很多文章紛紛感慨女性這樣拼是多么不容易,我卻覺得一則這個經(jīng)紀人身體很不錯,恢復得很快,二則她這樣的敬業(yè)的精神才是她和她為之工作的藝人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這是她的選擇,她選擇了努力工作,因為工作能讓她更快樂更有成就感,也有人選擇為了孩子而辭職,給孩子更好的陪伴,那么照顧孩子養(yǎng)育孩子是她認為更有價值的事情,她也應該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幸福感是無價的,這基于我們不同的選擇,選擇沒有高低對錯之分,都值得被尊重。
有很多的輿論聲音在感慨女性不易,我不否認當代中國女性壓力確實大,其中一部分是社會現(xiàn)狀造成的,我們都有點貪心,我們希望事業(yè)家庭可以稍微達到平衡,可能還有人是礙于其他人的議論,這個我認為大可不必,自己的路自己選,別人怎么評論別人也不會替我們過日子,所以不用在意。還有一部分是家庭責任的不明確或者說父親責任的缺失,他們中的有些人只是空擔著“父親”這個稱號,卻徒有其表、浪得虛名。
前幾天看群里有同齡的寶媽感慨孩子爸工作辛苦對孩子的陪伴比較少,覺得自己也有工作也有事業(yè)追求,下班后卻還要做家務和照顧孩子,為什么自己做得到對方卻做不到。群里的姐妹從各個角度勸她想開些,也幫她想辦法,我跟她說,至少你老公也支持你的職業(yè)追求,他也期待你的事業(yè)進步,而不是認為你只在家庭中才有價值。雖然我們總認為自己是九零后新女性,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仍有看似優(yōu)秀的新時代男性是以“會做飯會做家務”來揀選相親對象的。這個社會希望我們什么樣呢,我真的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希望自己什么樣。
我不認為女性們感動了自己事情就會真的好起來,我們空談著母親偉大為母則剛真的能讓缺位的父親們回歸嗎?我表示懷疑。如果父親們的眼里只有星辰大海,他們也不會看那些為女性的辛苦謳歌的文章吧。倒不如跟他們開誠布公的談一談,把責任好好劃分一下,家務也好看娃也好,這都是家庭責任的一部分,就算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他們也應該好好尋思尋思。
另一方面,我擔心的是這種感動自己的行為腐蝕了我們的意志,以及過分關注我們?yōu)槟赣H的辛苦而忽視了其他維度的生活,湮沒于這苦情戲般的低語,我們還能不能看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幸福的時刻。
看娃累不累?累。幸福嗎?幸福。那我們怎么能不斷放大這份勞累而忽視了幸福呢?或者只展示勞累而忘記了幸福呢?這樣的輿論氛圍,會不會有更多女性被嚇得不敢邁入婚姻或者成為母親了呢?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夸大或者片面算不算某種程度的販賣焦慮。
作為女性,我們應該釋放一些能力、發(fā)揮一些價值,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作為母親,我們應該學習一些養(yǎng)育方面的知識,更好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孩子養(yǎng)成樂觀積極的性格。在社會身份和家庭身份之外的,我們還有最本真的自己。而其他事情能達成的前提,便是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至少是快樂的自己。當然我們是要吃一些苦頭的,一些我們甘之如飴的苦頭。
我是一個普通的職場女性,我也是一個普通的媽媽,我的生活中有快樂也有痛苦,而這很正常,生活就是這樣。我不想過多地強調(diào)我作為一個女性是幸運還是不幸,我只希望我能不斷前行,保持本真,熱愛生活。
文字原創(chuàng)
圖片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樹洞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