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非常清晰地意識到,大多數都能嫻熟地使用“驅使語句”來管教孩子。對于授權語句的使用,卻顯得很生疏。我們對于“驅使”的定義是:介入年輕人(孩子)和他們的生活體驗之間,希望盡可能地減輕他們為自我選擇應該承擔的后果。
1.為他們做的太多:為孩子做他們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訓斥孩子以后又去幫助孩子)
比如:“我簡直不能相信你怎么又拖延了,為什么你總是讓這樣的事情一再的發生?好吧,這次我會幫你處理,但是下次,你可就要自己承擔后果了!
2.給予他們的太多:對于他們想要買的東西一一滿足。
例如:寶貝,我想我給你買輛車,買個手機。
賄賂或者物質獎勵:“如果你要好好的做家庭作業,你就可以得到一張新的CD,更多的零花錢和一部手。
3.過度保護:安排他們什么時候穿什么衣服才不會感冒(好像他們笨得連這個都不知道或者學不會一樣)、為他們挑選朋友,擔心他們遇到哪怕是一丁點的危險,寶貝你現在趕緊寫作業,能寫多少就寫多少,我去給你拿衣服發動車,怎樣開車?送你去上學的路上你就不會冷了。
為孩子做太多以及過度保護剝奪孩子發展出對自己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的機會。
4.圍繞在他們身邊:幫他們洗衣服,早上叫他們起床、為他們做午餐,載他們去一些,他們明明可以步行或者騎自行車就可以去的地方,以做作業為借口免去他們的家務活,我真不明白,我不讓你做家務,早早的就叫醒你,而且去任何地方都開車接送你,好讓你有更多時間,我還替你做午飯,你為何還是做不完功課呢?
5.幫他們說謊:幫他們找借口向老師隱瞞,他們明明睡過了頭,而且還幫忙寫病假條,或者說你不會告訴爸爸和媽媽的。
好吧,我會寫張便條給老師說,你今天早上生病了,但你要確定能趕的上進度才行哦。
6.懲罰或控制:禁足、剝奪特權、創建你的議程強加給他們。
不完成作業我就收回給你的所有權利:沒收車不準看電視,不準外出見朋友。
7.告訴他們做什么和怎么做:告訴他們發生了什么,為什么發生,他們應該怎么感受,以及他們為此該做什么該怎么做。“我一點都不奇怪,情況怎么會是這樣!因為我看到你整天浪費時間在看電視,交朋友睡覺上,你該為此而感到羞恥,你最好盡快改變,否則將來就會像流浪漢一樣去睡大街了。”
8.“如何”“為什么”“為什么不能”的訓誡:“我說過多少次讓你早點完成作業來著?為什么你就不能像哥哥一樣自覺呢?為什么你這么不負責任?你到底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9.責備和羞辱:“你怎么總是做這樣的事呢,為什么你總是忘記,并且總是做不完你的作業,我簡直無法相信你,怎么會這么懶!”
10.活在否認中:“我的孩子絕對不會做這樣的事。對一些有關性和毒品的文化習慣,欠缺警覺。“過來寶貝,我肯定你真的沒有必要做這些功課,老是這樣要求你是愚蠢的。你這么聰明,不做作業也一樣行,要記住,如果沒有我教育,事情會變得非常危險。
11.搭救/修復:當孩子魚遺失了東西,馬上就買新的來替補,雇家教與孩子一起熬夜,拖到最后一分鐘才做作業或者幫他做作業。
“在你穿衣服或吃早餐的時候我會幫你做完。很抱歉,我無法給你準備培根雞蛋和餅干了。我相信你明天就會自己做作業了。
我們對于“授權”的定義是把控制權交給孩子,這樣他們就有掌握自己生活的力量,并且能夠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當面對孩子不做作業的挑戰是下面是一些可用的建議。
授權:
1.表現出信任:“我相信你會弄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我知道當你意識到什么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時候,你就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
2.尊重隱私:我尊重你的隱私,并且我想讓你知道,當你愿意跟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隨時都會在你身邊。
3.表達出你的底線:分享你怎么想,怎么感受和想要什么,不帶訓誡、平常說教、不堅持與孩子制定協議,或者不要求某人給你你想要的東西。我不想像保釋一樣把你從學校帶出來,如果你的老師打電話給我,我會把電話遞給你,或告訴老師直接和你談一談(用尊重的口氣和態度)。
4.不帶“修正、貶低或者判斷”的傾聽:我想聽聽這對你而言意味著什么,你能跟我解釋一下為什么做作業對你而言不重要呢?
5.控制你自己的行為:只要事先我們約定好,我就很樂意在方便的時候送你到圖書館。如果你在做功課的時候需要我的幫助,請提前告訴我一聲,我不愿意你到最后一分鐘才提出要求,提出要我幫你的要求。
6.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決定,你將要做什么:在周二和周日的7:00和8:00之間,如果你在功課上需要幫助,可以來找我,但如果你是拖到最后一分鐘才來找我,我就無能為力。
7.和善而堅定的執行:我知道總是將作業拖到最后一分鐘,對你來說也是有壓力的,我相信你會弄明白問題出在哪里了,每周二和周四的7:00和8:00之間,我也可以給你提供幫助。
8.讓他們做自己的決定,但又不放棄他們:我希望你能上大學,但我不知道這是你自己認為到底重要不重要,任何時候我都樂意跟你聊聊,關于你上大學的想法或者計劃。
9.協商而不是規定:“能坐下來談談看看在做作業的計劃上,我們能達成共識嗎?”
10.愛和鼓勵:我愛的是你本人,我尊重你認為正確的選擇。
11.尋求幫助:我需要你的幫助,你能給我跟我解釋一下做作業為什么對你不重要嗎?
12.分享你的感受:用“我感到是因為我希望”的句式分享你的真實感觸,但是不要期望別人跟你的感受一樣,或者滿足你的期望。這是對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承認他們的感受和期望,但不強求別人的理解和滿足。
“每當你不做作業的時候我都會很難過,因為我很重視你的教育問題而且我認為良好的教育對你的一生都非常受益,所以我真的很希望你能做好功課。
13.共同解決問題,你有沒有想過不做功課的結果將會怎樣?你愿意聽聽我的擔憂嗎?我們能不能一起進行頭腦風暴去找到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呢?
14.彼此尊重的溝通:“我太難過了,現在沒辦法跟你談這個問題。還是把這件事放在家庭會議的議程當中,我的情緒平穩些再談吧。”
15.發出信息而不是命令:“我注意到你花了很多時間看電視打電話,而把作業扔在一旁。我注意到你總是把作業放到最后一刻,而且為要做作業而感到垂頭喪氣。
16.鼓勵從錯誤中學習:“我明白你對自己的成績不好,也很難過。我相信你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并知道如何做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提示:“授權”的語句和行動在某些家長看來似乎不是那么有力,因為這些家長習慣了使用控制,救助或者禁止等能夠立竿見影的方法。對家長們來說,困難是把權力交給了孩子之后,往往會導致更多的錯誤和失敗的后果,然后只有當明白了從錯誤和失敗中學習是成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我們才知道運用“授權”的語句和行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