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不能運動過度,今天使勁跑了一下,現在整個人可以說是筋疲力盡了!
今天只上了一節課,十點過就開始搞自己的事情。今天本來計劃是要完成三件事的:
完成“黃金思維圈”周三更文的初稿
背一首詩
看succeed的第三、四章。
結果計劃真tm不如變化啊,只完成了周三更文的初稿。幾乎花了我整天的時間,來完成這個初稿。我總是想找個足夠的資料,多角度去論述這個問題。(因為我認為角度越多,人們越能夠理解我說的這個東西)。一個資料查到一個資料,查了又打下來,打下來得理解消化,吸收,然后用自己的話編排起來,成為一篇完整、系統的文章。(這個兼容的工作真的很不好做啊!)
不過還好,總算是完成了。只是今天回去之后,需要下點相關的東西。以作補充。我發現,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對“黃金思維圈”這個東西更為了解,而且還學到了不少的其他東西。比如怎么收集同一個主題的資料,收集好之后怎么編排這些資料?收集到的資料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對于不用可惜,用了卻和文章內容不太搭調的東西應該怎么取舍?等等這些問題,糾結得我想給自己一耳光:麻蛋,黃濤你為什么要這樣虐自己?你還有很多的書等著你背,還有很多的專業課程你可能及格分都拿不到呢?考試怎么辦?花那么多時間在上面值嗎?得到的贊賞少得可憐不說,閱讀量也不值一提。
這真的是件自討苦吃的事情,但是沒辦法,誰讓咱想要成為一個財富自由的人呢?想成為財富自由的人,就得吃這份苦,就得苦練思考能力,表達能力,有效傳遞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這些能力是一切能力之王,練習好這些能力,在學習其他東西的時候,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才能做到高效,也才能有高回報。
當然了,做這個事情,也是有具體好處的。我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它逼迫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去想,不斷地去收集相應的寫作素材,然后不斷去運用,不斷驗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文思如濤濤泉涌。
今天,我算是明白了一些,為什么那些名人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就能侃侃而談,而毫無半點思考的猶豫。我想,第一,他們接受的采訪多,問的問題不免大部分都是重復的,所以對于這種問題的回答早已經有無數經驗藏在心中。第二,是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早就對很多事情和現象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在一件事發生的時候,即使和他們沒什么關系,他們遇到也會主動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為什么事情會發展成這樣,如果這件事讓我來做我會怎么做,他做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在哪里,在這些不好的地方中,有哪些我可以改進,有自己方法處理,在哪些自己認為不好,但卻暫時沒辦法處理的事情中,如果遇到應該要怎么辦?是要查wiki,問Google,還是請教認識的那些你覺得能夠給你答案的人。
其實,很多普通人想到的絕大部分問題,他們早就想到了應對的策略(畢竟他們不是普通人)。而對于很多普通人遇不到,甚至想都想不到的問題,他們大多有所準備。在他們的思想體系里,他們價值觀清晰,他們行動果斷堅決!但是,這背后支撐他們的是,他們的邏輯縝密,思路清晰,極不容易受外界干擾的思考能力。
這也是他們在遇到緊急的事情的時候,能夠立刻調整情緒,做出反應,采取相應的步驟,措施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
真的是一切都考積累啊!你看看,我現在在做這事,如果在一年前我就開始做了,開始慢慢地重視相關素材的積累,收集和消化、吸收。現在也不至于弄了七八個小時才勉強把一篇文章的初稿寫好嘛!
怪什么呢!只能怪過去的自己毫無積累唄,過去沒有積累,現在出現這種窘態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不過幸好,我現在開始慢慢有了這種意思,從現在開始慢慢開始有意積累,其實也不算晚嘛!試問如果不饒這么大個灣,吃了這么多的啞巴虧,現在會有這么深刻的認識嗎,反正至少我是不太可能做到的。所以,過去所有的掙扎,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對于開啟元認知的我來說,都沒白掙扎,你沒白走,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為了讓自己有一個系統的,更全面,更豐富的知識架構。我還想到一個現在算是在探索區的方法。
每天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建立我的知識索引庫。不僅要把這個知識存在硬盤上,云盤里,還要在大腦里有相應的記憶突觸,這樣到以后學到相應的知識的時候,或是需要直接拿出來用的時候,大腦里有個印象,知道可以在哪找到。而且這種知識突觸越多,越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聯系。想想就很興奮呢?!
那么我具體怎么來實行這么美好的愿望呢?
主要通過得到的每天聽本書來解決。既然是每天聽本書,那我就每天聽本書唄!得到的每天聽本書大概一本書的講解時間在20-30分鐘,先聽一遍,然后花上十幾分鐘的時間把這本書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他的核心觀點是什么?有什么新提出的理論、規律、類比或是思考方式嘛?記下來!
每天花大概一個小時左右的時候,建立自己的寫作素材庫。這樣一方面緩解自己的知識焦慮,一方面從現在開始積累,儲備成竹在胸的竹子君們!
但是,現在我在考慮的另一個問題是,我能每天抽得出一個小時來做這件事嗎?
畢竟,我現在復習《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就要花費至少一個小時的時間,寫這3000字,就得花費一個班小時到兩個小時之間。一天中的三個小時就這樣過去了啊。而且,我還要每周更新公眾號(這個花的時間不一定,但是在早期,肯定比預想的只會多不會少!)
誒,現在真的是惜時如金啊!
我現在真的是,把我沒花費的每一分鐘都換算成金錢了。如果某一天浪費了時間,沒有做成什么事情,我就會覺得損失巨大,(簡直比我分期購物的錢還虧)這時候心里不只在流血,還在流淚!
時間這東西太寶貴了!
不過相對于時間這東西來說,我對于注意力的感知還是差了很多!
這個怎么說呢?
我對于時間的一絲一毫的浪費都刻骨銘心,但是如果我在做事的時候走神了,(故意的,或是不自覺地),卻不是感到很悲痛!至少沒有浪費時間,沒有把時間花費在正確的事情上那么悲痛。雖然我心里很清楚,注意力才是一個人最為寶貴的財富,時間雖然寶貴,但是本質上來說,時間是不可管理的,它就像太陽每天照常升起一樣,只會自顧自地流淌!我們唯一可以管理的是我們自己,而在可以管理的我們的所有擁有的財富里,注意力是最為寶貴的。
我很認同注意力>時間>金錢 這個排列順序。
但是要真正,徹底地按照這個順序來徹徹底底地貫徹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如果沒有向死而生的決心,和足夠的財富支撐。是絕不可能有那么容易就改變自己以前的很多思維習慣的。
這事情很好理解,你說金錢沒有時間重要,但是我們普通人很多時候,買個什么東西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貨比三家,然后選擇好一家之后,還要討價還價半天。你說時間比金錢重要,我們絕大多數人每天工作盡管不是那么情愿,盡管不是那么熱愛自己的工作,可還不是每天雷打不動地去上班,按時打卡!
所以站在現在這個角度來說,要想一下子改變過去的狀體還是不太可能的。畢竟,現在發生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是現在的我們的選擇造成的,而是過去的我們的選擇找成的。現在我們的決定只能夠影響到未來,無論這個未來多近,多遠。所以,為什么李笑來老師會特別強調不用被困在永恒的當下,我們這種人要力爭活在未來,只有有活在未來的這種選擇和態度,我們才能有機會在那個未來到來的時候,不至于毫無積累,不至于人生過得悲催異常,不至于財富狀態捉襟見肘。才有可能在一個又一個的未來后,路過那個名叫“財富自由”的里程碑。才有可能在路過那個里程碑之后,徹徹底底地,執迷不悟地執行那個注意力>時間>金錢的價值順序。
所以,你看。看了將近一年的笑來老師的文章,對于他的文章里流露出來的思想,才積累了這么一點想法。思考這東西,看來,真得刻意訓練,訓練成像吃飯,喝水一樣正常的事情,訓練成我們自身的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