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每天寫一篇蠻簡單的,畢竟也不是才剛開始寫作。其實并不是這樣,寫作是一項純輸出的活動,當我沒有很清晰的行文邏輯或者足夠的時間醞釀時,是很難寫出有價值的東西的。寫作是一項對頭腦已有資源的搜索工作,當然也有可能在寫的過程中產生新點子,但整體來說,我還是把它歸結成純輸出。
最近老板的事情對我影響很大,我感覺自己的腦袋處在放空的狀態,突然不知道怎么去思考,對蠻多事情都有一種無力的感覺,更不知道怎么去寫了。原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說沒了就是沒了,在這世間“Duang”的一下消失了,甚至連“Duang”的一下都沒有,就這么靜悄悄的沒有了。幾年前也有過這種感覺,別人闖紅燈把我表哥撞死了,我跟他是很好的朋友,那時也傷心了好久好久,到現在我還經常想起他。可能我就是這么一個在情緒上容易受影響的人吧。
我越來越感覺,這世間,其他都是外在,只有身體才是自己的,也突然很慶幸自己從小到大經歷了那么多危險關頭,竟都活了過來。小時候被電過,醒來是在醫院,手拇指電穿了;小學被人欺負,摔倒在樹樁上,樹根插進我喉嚨3厘米,縫了十幾針;從三樓摔下來,只是手斷。。。
想想真是后怕,也是自己以前無所畏懼,太淘氣的原因,兩只手竟斷過4次,可憐媽媽擔心了。
現在的自己,開始懂得珍惜自己了,為了活得久更為了不讓愛我的人擔心。平時還是要多鍛煉身體,當了這么多年的運動員,自己的身體素質還是可以的,不過還是明顯感覺工作之后自己的狀態下降了。工作性質使得加班、久坐成為常態,我已經開始感覺脊椎、脖子會酸痛了,這也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兆,所以以后我也會更加注意的。
最近花在看書的時間還是少了點,難怪到了要輸出的時候容易捉襟見肘。三天不讀書,說話活似豬。書籍應該成為我的摯友的。
越來越喜歡看歷史性的文字,首先是有積淀,讀歷史人物,可以讓我體驗他們的人生;品歷史事件,可以讓我如身臨其境,這種感覺是很好的。最近在看林漢達的《上下五千年》,越發感覺,歷史如滾滾向前的車輪,大勢來了,躲也躲不過的,順應天勢是唯一正道。朝代的更迭也是常態,在當下的每一代都認為自己的最好的,會一直延續的,是不會變化的,其實到最后,只有變化本身才是唯一確定的。
時間利用率還要繼續提高。我現在每天早上5點準時起床,晚上10點半準時睡覺,中間有17個小時的時間,扣除工作7.5小時,午休0.5小時,吃飯1.5小時,還剩7.5小時。期間我給自己安排了如下任務:
① 運動0.5~1小時
② 寫作1小時
③ 英語學習1小時
④ 閱讀1~2小時
⑤ 其他學習:得到平臺、螞蟻私塾、喜馬拉雅、十點讀書等1小時左右
⑥ 冥想+機動時間1小時左右
基本把非睡覺的時間都用得滿滿的了。但我感覺這種方式雖然充實,但是活得很緊,以后我要盡量精簡,做事提高效率,用偷懶的方式來實現高效和自由。
連續跑了好幾年全程馬拉松了,今年事情比較多,應該沒有那么多時間準備,所以應該只會報個半程,畢竟半程一個多小時就能跑完,難度也小很多,訓練上也不用花那么多時間。最近在考慮要去哪里跑,深圳還是上海,或者忙些的話直接在福州跑,雖然福州才舉辦第三年,估計也不會真差到哪去吧。
為了給生活多些情調,我打算養只小狗狗,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小白。狗狗的各種裝備,包括狗窩、狗廁所、食盆、狗糧等等我也都準備好了,國慶的時候領過來。
這篇是碎碎念,反正經歷了最近的一些事情,我覺得我應該多享受生活,活得自在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