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忐忑地走上講臺,忐忑地下課。這應該是本次上公開課內心的最好寫照了。
? 上周,接學校教導處通知,讓我上一堂公開課,作為語文教研組本月的一次教研活動。接到通知后,我知道推脫不掉,所以一口便答應了。可能是性格問題,每次要上公開課我就特別緊張。雖然臉上風平浪靜,可內心早已是翻江倒海了。擔心上臺后緊張到腦袋空白,擔心遇到問題不能隨機處理。朋友笑稱,你上競賽課都拿過一等獎的,有什么好擔心的。可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自己不是謙虛,是真的缺乏自信,沒有底氣。
? 看了下教材,輪到這周剛好上完文言文單元,進入第二單元說明文的學習。那就上第一課《大自然的語言》吧!
《大自然的語言》是部編版教材,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說明文的第一篇。本單元的單元提示明確指出,本單元都是“闡釋事理的說明文”,而學習本單元,要求“理清說明順序”“讀懂文章闡述的事理”,還要求“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
? 具體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該如何制訂教學目標,我反復研讀課文,教參、課堂實錄。想著,八年級上學期說明文學生已經學過一整個單元,有所了解。對于說明方法及說明作用學生也都有一定掌握。那這次再學習,是不是可以上升一些高度?又是公開課,是不是課堂設計上要區別于一般的常規課,有所創新?
? 于是,我借鑒了王君老師教讀《蘇州園林》的板塊式教學模式,又借鑒了微信上一位老師關于《大自然語言》的教學設計(結構與王君老師《蘇州園林》類似),設定了三個板塊:宏觀,看整體結構;中觀,探段落奧秘;微觀,賞語言特色。
? 全文計劃用兩個課時進行教學。先讓用二十四節氣導入引出物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課題。然后,進行學生預習檢測,完成生字詞和作者簡介部分。接著,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從總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和結構。再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和研究,以進一步把握本文的說明方法和生動典雅的語言特點。在這里我計劃采用換詞、咬文嚼字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文章第一段運用動詞準確、擬人生動、擬聲詞形象、成語文雅的特點,并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興趣。
? 然而,理想是豐滿美好的,現實確實骨感現實的。一堂課上下來,并沒有按我預期的發展。前半節課狀態還比較好,課堂結構流暢,學生配合默契,班級學習氛圍也較為濃厚。而到了后半節課,則變得有些生硬,拖沓。整個課堂沒有按照預設的教案上完成全部流程。只完成了設定的三個板塊中的“宏觀――看整體結構”。課后,聽課的領導和老師們對我的課進行了細致中肯的點評,給我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議。雖然同時也給予了我很多肯定和鼓勵,但我知道這是出于尊重和善意。這堂課上得非常糟糕,有太多太多問題需要改進。
根據評課意見,反思起來,總結如下:
優點:
1.教態很好,語言親切。課堂語言錘煉、精準把握,環節與環節之間過渡自然,語言富有語文味。
2.導入優。用二十四節氣導入,并穿插引入身邊的物候現象。既吸引了學生學習興趣,又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每學習一個知識能夠及時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梳理文章時引導學生梳理學習方法,善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學生學習習慣較好,預習到位,發言積極,會及時主動的做筆記。小組模式組長會組織引導。
問題:
1.教案設計規劃不夠合理,只上完教案設計的一半。時間安排不合理,品析語言應放于第二課時。
2.“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概括什么是物候(150以以內)”這個問題設計較難,費時過多。可改為“文中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物候的?”讓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四個答案。
3.上課思路不夠清晰,以致讓學生學完,不清楚這節課到底需掌握哪些知識。課堂基本模式“導―引―學”,可依據基本模式,讓學生理清思路。
4.基于之前這些問題,所以課堂前半部分課堂呈現比較好,師生配合默契,氣氛活躍。后半部分課堂較為沉悶。
自我總結反思:
? 本次公開課整個呈現只能用“糟糕”一詞來形容了。因為出現了一個非常大也非常基礎的問題:課堂結構不夠清晰、合理。之后深究原因,想來導致這種狀況出現的原因還得從備課環節找起。
一、自己上公開課,常常想追求面面俱到,這個想涉及那個也想嘗試,以致課堂重心不夠突出。
二、在有限的備課時間內,常常在制作PPT上花過多的時間,以致花在課堂構思的時間相對要少,喧賓奪主。
三、不善于研究,缺乏對教材、教參的研究,思想上有懶惰情緒。
每次上公開課時,總會去網上看一些名師的教學視頻和教案,然后心里想著名師這樣上,肯定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思考設計的。那我何妨不多借鑒借鑒呢?效果肯定比自己設計的教案要好。然而,我忽略了我和名師之間課堂掌控能力、知識底蘊的差距,忽略了學生程度的差異。
思想上偷懶,以致結果差強人意。
四、最重要的一點:未充分考慮學生學情。
? 結合自我分析,后來思考慢慢領悟到:不管平時上課還是上公開課,首先要非常確定的是:這是一篇什么類型的文章;對于這類文章應該怎樣上,從哪些角度入手;通過這節課應讓學生掌握好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然后多查找資料、多研究文本,再結果所教學生學情自主設計教案。一定要自己深入分析、反復推敲。其次,對所準備的教案一定要十分熟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收放自如。一堂課準備大部分時間應花至教案設計和熟悉教案上,至于PPT,是為教案服務的,在制作簡約美觀的基礎上,不可花過多時間。平時上課要有意識的合理把控時間,訓練自己的時間感知力。
延伸思考:本堂課,如果再設計。第一課時可重點分析第一自然段,按照“引出―導入(四個問題)―品語言”這樣的流程簡潔清楚地設計。并在品語言環節穿插練筆小環節,這樣思路就會清楚很多,且有重點突出。課堂上,聽說讀寫四個環節也能流暢貫穿課堂。
? ? 詩人海涅曾說:“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 我想說:公開課也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教學方面的不足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 雖然這次公開課問題多多,但我也很感謝這次經歷。讓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讓我知道該朝什么方向去改進我的教學。每次經歷,都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