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

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

? ? ? ?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藝來講,可分為煮制、蒸制、烹制三大類。就有據可查的煮制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名目繁多,山西人將面團捏卷搓拉出神入化,或以刀工手法命名、或以制作工具命名、或以面食形狀命名、或以面食的不同澆頭和味道命名,真有一種百花齊放的感覺。毫不夸張的說,山西人在餐桌上無面不食,無面不歡。

刀削面???

? ? ? ? 山西最負盛名的面食當然是刀削面。山西刀削面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面、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中國五大面食名品,名揚海內外,享有盛譽。

? ? ? ?關于刀削面還有一個傳說: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他們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并規定10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讓老漢去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里。回家后,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里的鐵皮,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囔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婆,她把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煮熟后撈到碗里,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后來朱元璋建立明朝,這種"砍面"流傳于社會小攤販,又經過多次改革,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面。


? ? ? ?傳統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里,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棱趕一棱,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棱。"要說吃了刀削面是飽了口福,那么觀看刀削面則飽了眼福。餐飲行業的削面高手每分鐘削118刀,每小時可削25公斤面粉的濕面團,看得人眼花繚亂。

"一葉落鍋一葉飄,

一葉離面又出刀,

銀魚落水翻白浪,

柳葉乘風下樹梢。"

? ? ? ? 大飯店的面案廚師可以一團面頂在腦袋上,一手一把刀雙手開工將面削進4~5米遠的大鍋里,成為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好多餐館的刀削面制作時一般都是明檔操作,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就是藝術體現。


剪刀面

? ? ? ?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條呈魚形,亦叫剪魚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民間相傳,太原公子李世民讀書練武、聚才謀義,武士彟慕名拜訪,時值晌午,李世民私留書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長孫氏來不及備飯,急和面團用剪刀細細剪下,煮后呈食。武士彟嘆曰:紛亂當世,公子大略;面如天下,亦當速剪。后來李世民父子起兵大唐故地晉陽,以"剪面"之勢攻取長安,統一了山河。后來杜甫身處藩鎮割據,有詩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一言睹王宰作畫如剪裁風景,二言思太宗英武盼朝政一統。


? ? ? ?太原自唐以來,有快利的剪刀,剪出的面條猶如吳淞江水中的銀魚,不僅漢族民間喜食,還成為歷代御面。《字錦》記有:"柳公權以隔風紗作《龍城記》及《八朝名品》,號錦樣書以進。上方御剪刀面、月兒羹,即命分賜公權。"可見唐代剪刀面已成為御面了。《中國歷代御膳大觀》也記明代御用面制品有剪刀面。清代太原,剪刀面多在市肆攤點經營出售。在祁縣當地,傳說喬貴發走西口,常年不在家,妻子思念丈夫,每日中午都吃剪刀面,其意永遠剪不斷對丈夫的情感,倒有幾分"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之意了。民國年間,太原的新美園、桃園春、全晉號、正大飯店等均以剪刀面作為山西的花色面食,玉手剪面,臺蘑烹湯,鮮香無比。


剔尖

?? ? 《傳統面食》載,唐貞觀年間八百里秦川大旱,李世民急火攻心,魏征薦綿山高僧田善友旨令祈雨,后大雨傾盆解救了莊稼濟助了萬民。李世民為報祈雨之恩,帶領滿朝文武赴綿山還愿,皇妹八姑亦隨同前往,叩拜五龍圣母為師不愿再返長安,在綿山誦經修行為鄉民采藥醫病。一日,八姑為一患病老嫗配藥、做飯,和面時軟了加面硬了加水,最后還是將面和得稀軟,眼看鍋中水開,八姑急中生智,隨手拿起一塊木板將軟面團放于板上,用一根筷子試著往開水鍋中撥,竟撥出了一根根面條,煮熟盛碗老嫗吃得上口,就問:"孩子,這叫什么?"八姑將"這"誤聽為"你"字,脫口說:"叫八姑。"老嫗誤聽為"撥股",從此就有了"撥股"面,就是最早的剔尖。


剔尖面

? ? ? ? 如今民間把和好的面置于用專業工具或大盤內,用筷子或工具沿盤邊剔撥,面呈魚肚形,所以又稱撥魚,又因此面條呈兩頭尖,所以又稱"剔尖"。這種面食操作別致,筋軟爽口,特別之處在于面軟易于消化,適合孩子、老人食用。

剔尖制作過程

貓耳朵

? ? ? ?據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葉小舟賞玩西湖。游得興致勃勃時,天忽然下起了小雨,眾人連忙避雨于小舟船艙內。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許久都不見停。幾個時辰過去了,乾隆皇帝又饑又餓,忍不住問老漁翁有否吃食。老漁翁告訴乾隆有面但沒有搟面杖,做不成面條。正發愁之際,老漁翁的小孫女說:“沒有搟面杖,我來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動手將面捻成狀似小花貓的耳朵,小巧可愛。她把這形狀怪怪的面下鍋煮熟后再澆上魚蝦鹵汁端給乾隆吃。乾隆覺得面的形狀不同尋常,玲瓏別致,吃后更覺得回味無窮,趕忙問小姑娘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說是貓耳朵。


擦尖

? ? ? “擦尖”也叫“擦蝌蚪”,是山西久負盛名的傳統面食。清代《鄉言解頤》卷四中有“蝌蚪子”:“麥、菽二屑各半,和面,用木床擦入沸湯中,熟而撈出,拌鹵食之……蝌蚪子者,象形也。此山西后人食法,又曰格豆子,則音之偽也。”該資料雖然講的是山西名食“蝌蚪子”,用料與宋代不同,但其制法是相同的。由此可推斷山西擦尖始創于宋代,興盛于清朝。


? ? ? ?制作擦尖要用體現山西百姓智慧的特殊工具——擦床。擦床有大小之分,大的長度約有1.2米左右,小的只有0.5米左右。擦床床架是木制呈井字形,中間開長形口,口上放置擦尖拍子。擦尖拍子為鐵制或者銅制,呈凸形,岫面上開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的小孔眼,孔呈扁圓形如月牙,多如魚鱗。四邊緣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須嚴絲縫合,否則不能操作。



? ? ? ? 使用擦床時,將白面高粱面加水和成軟面團,把面團放在擦尖床上(擦尖床須搭在滾沸的水鍋沿上),左手按床架,右手握面團用手掌心推壓把面一下下擦到沸水鍋里,煮熟用笊籬撈出盛放在碗里。山西人情有獨鐘的把高粱面叫“紅面”,所以也叫“紅面擦蝌蚪”(平遙俗稱“擦格斗”)“紅面擦尖”。在山西晉中,擦尖已經成為家常主食,主婦們擦面時,手法嫻熟、氣定神閑、操作自如,一團面在她推揉壓擦幾十秒之后便能成為一碗香噴噴的面食。

? ? ? ? 在平遙古城的洪武記飯店,招牌之一就是——擦圪斗,可能是方便顧客理解吧,菜單用了通俗叫法“擦面片”,這是山西平遙的面食代表,地方特色濃郁。

包皮面

? ? ? ?包皮面,又稱夾心面。相傳有位婆婆在家務活上經常給兒媳婦出一些傷腦筋的"難題"。一天,她讓兒媳用白面和豆面搟面條,條件是不能將兩種面事先和勻,而在吃的時候要有均勻感。這位聰明的媳婦并沒有被婆婆的題目所難倒,做成了兩種面粉組成的包皮面。她先將豆面和白面按1∶1的比例準備好,用溫水將白面和豆面分別和好。然后將豆面團揉成球狀,白面團搟成餅狀。最后用餅狀的白面把球狀的豆面團包住,壓扁搟制成面條。流傳至今也成為一種獨特的面食做法。


拉面(扯面)

? ? ? ?單就面食的制作方法來講,拉面就很寬泛了。著名的蘭州拉面、河南燴面、陜西油潑面,其面條的制作都是拉扯,但是因各自湯底和澆頭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名稱的美食。


? ? ? ?三晉傳統說“拉面”,又叫抻面、甩面、扯面等,是山西傳統的面食之一。其源于何時尚待研究,傳說起源于山東煙臺福山區。但在山西歷史也很悠久。據清末人薛寶辰所著《行素食說略》記載:“當時在山西、陜西一帶流一種“楨條面”,以其和水面,入鹽、堿、清油揉勻,覆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條面,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安州,陜西朝邑、同州為最,其薄等于韭菜,其細比喻掛面,可以成三棱子,可以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斷,柔而能韌。”山西晉中南一帶的大盤雞里面的面條就很多是拉條子一根面或者是扯面寬帶面。


饸烙面

? ? ? ?饸烙這種面食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雛形,先祖們起初是用牛角鉆6-7個小孔,孔如粗麻線大小,面糊放入牛角內,落入沸水鍋中煮成面條。據說,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指派專人對全國風味小吃進行摸底統計,而"河漏"也被作為其中一種上報朝延。一天,康熙按圖索驥尋找名吃時,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隨命人依法炮制。吃后對其獨特的風味贊不絕口。但因名字“河漏”之諧間與治理河道不協調,心中不快,揮筆把“河漏”改為“饸饹”。這樣一來做工講究,味美價廉,備受民眾喜愛的饸饹面,就成了我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

? ? ? ?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商紂王聽聞蘇護之女蘇妲己相貌奇美,下詔納其為妃,蘇妲己就由其兄嫂護送前往國都朝歌,途中路經獲嘉,下榻于當地驛館,妲己之嫂頗通玄術,夜觀天象知道會有妖魔不利于妲己,于是下廚用面粉佐以祛邪鎮災之物作了一碗面,親自給小姑妲己端過去,走到門口,已經晚了一步,正好看到受石磯之命來穢亂殷商的九尾狐貍精正在吸取妲己的元神,其嫂法力有限,眼睜睜的看著九尾狐貍幻化成妲己模樣,與妲己肉身合二為一,驚恐的說不出話。假妲己笑吟吟的問嫂嫂所端面食叫何名字,妲己之嫂見天命如此,痛心疾首,只是喃喃道“活啦,活啦……”于是演變為今天所稱的“饸饹”。


? ? ? 饸饹成為了山西民間常做的一種家常面。先把和好的面放入特制的"饸饹床"內,反復泵壓手柄,器具壓迫使面條從饸饹床下方的許多小孔壓出,待壓到一定長度后用刀或薄鐵片把面條截斷,下進鍋里煮熟后配上各種澆頭或打鹵食用。起面速度快,味道可口,而且頗具觀賞性。后人研制開發出簡易工具制作饸烙面。


? ? ? 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也用莜面來做饸饹吃,蒸熟后熱的莜面饸饹可蘸肉鹵或燉菜食用。

切疙瘩(揪片)

? ? ? ?平遙當地的“切疙瘩”和其他地方通常所說的“揪片”其實是大同小異的,前者小且厚,后者較大稍薄。其名就是由制作方法得來。家常吃的切疙瘩,可以先把面搟成筷子厚薄的片,然后再用手切,切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指尖下壓,另一種是用指尖上挑。切的最美的就是指尖大小,厚薄均勻,大小一致。也可以是和好面之后手撕切疙瘩,把搟面的過程省了,直接用手指撕切疙瘩。這個技術要求更高些,一般新手是做不好的,要求手指功夫過硬的,才能切的很勻稱的,一般是邊切疙瘩邊把面轉圈撕薄的。如果把面搟得比較薄,撕得比較大的切疙瘩,就是所謂的“揪片”了。



打鹵面(手搟面)

? ? ? ?要做打鹵面,就必須要做好手搟面,和面基本上面粉和水的比例是2:1,如果加雞蛋,水就要相對的再少一些,手桿面的面要和得硬一些,吃起來比較有嚼勁而且下鍋后不會變成面湯。面和好后,鋪上抹布或蓋上蓋子醒30分鐘,期間可以準備鹵。打鹵面鹵的做法多樣,風味不一,用料也多種多樣,隨用料、做法不同,亦有不同風味。分"清鹵""混鹵"兩種,清鹵又叫氽兒鹵,混鹵又叫勾芡鹵,做法固然不同,吃到嘴里滋味也兩樣。打鹵不論清混都講究好湯,清雞湯白肉湯羊肉湯都好,頂呱呱是口蘑丁熬的,湯清味正,是湯料中雋品。氽子鹵除了白肉或羊肉香菇,口蘑,乾蝦米,攤雞蛋,鮮筍等一律切丁外。面餳好后,把大面團分成手掌大的若干小份,取一份搟成厚度為2-3mm均勻的面餅,面餅上多撒勻面粉,折疊起來,用刀把折好的面餅均勻切成小條、把面條抻開,就可以下鍋煮了。面出鍋,澆上鹵,就是一碗打鹵面了。


? ? ? ? 以上煮制面食,需要配以調和才能算是一碗可以食用的面,而面食的調和(即臊子或澆頭)也是多種多樣,有西紅柿雞蛋調和,澆在面上,清香紅潤,很能引起人的食欲;炸醬調和,是用干黃醬和豬肉丁同炒制成,濃香撲鼻;雞湯調和選用土雞鮮湯,配以木耳、金針、香菇、蒜薹段制成,先在面上撒上芫荽,再澆雞湯調和,色澤艷麗,湯、面相得益彰;老湯羊肉調和,香而不膻、暖胃驅寒、滋陰壯陽。此外還有小燒肉調和、燴菜調和、糖類調和、怪味調和等,家常做法更是層出不窮,就得個人口味而定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5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0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06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7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35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28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1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5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1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95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08評論 2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