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督導是一個自戀的來訪者,自我暴露很多,不停在講述自己的故事,而整個場的感覺是,咨詢師被摁在那里,“你聽我講就好”。
1.像對待一個熟人一樣講八卦,而不是對待一個咨詢師,不想認為自己是一個病人。
看起來是自我反思,一個接一個問題的拋出來,其實是阻隔自己深度覺察。
2.來訪者詳細的描述故事,然而因為與他人不相關,很難聽得進去,咨詢師會晃神。
那么對內容工作還是對過程工作?
動力過程第一,內容第二。
克服自己沒能插進去的焦慮,或許來訪者只是想傾訴一下,把控咨詢場,建構場,去暈染,讓來訪者意識到在咨詢師面前和在熟人面前,那是不一樣的。
3.性指征內心不穩定。
重復性去接近傷痛,被“壞”男人吸引,是有種回家的感受嗎?或是太過于自戀,想要挑戰?還是只是習慣性去品嘗?
4.為什么這個時候來咨詢?
是心智化經常會關心的問題。
5.內在危險投射,不是害怕他人來找你,而是害怕創傷性的自己反復出現。
你希望我幫你搞定,不要讓他再來找你了是嗎?
6.病人的自己和現實功能的那個自己勢均力敵。通過一個關系破壞另一個關系,動力學只要建設性大于破壞性就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