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子小沫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此書中的軍師遠不只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可謂是謀士眾多,各其所主。
比如說程昱、荀彧、郭嘉、許攸、陳宮等。我想研究的便是陳宮這一人物形象。
從整部小說來看,對他的敘述部分算是比較少的了,但這完全不會影響其忠義仁的智者形象的成功塑造。
陳宮一人只存在于小說的前二十回,死于第十九回。誤殺呂伯奢一家后,棄曹操而去。張超引見陳宮給張邈時,恰好呂布投靠張邈,陳宮與呂布開始有交集。之后,陳宮便一直輔佐呂布,做呂布的謀士。
他的首要標簽肯定是智,然后便是忠義與仁義。陳宮忠義仁的智者形象,也就是在與曹操和呂布兩人的碰撞中表現出來的。
陳宮姓陳,字宮臺。
本是中牟縣的一個小縣令,因被曹操的“忠義”所感動,他毅然棄官隨往。先后輔佐曹操和呂布,最后同呂布一起死于曹操之手。
在我看來,陳宮是個講忠義,講仁義的智者,他一生的遺憾在于“擇主”問題。沒能選擇賢明的正主,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遺憾。他是有智謀的,尤其表現在幫助呂布出謀劃策上,無奈于一介匹夫的呂布未能聽信于他,最后落得個白門樓隕命的下場。
陳宮因感“忠義”而釋曹,實也為忠義之舉。
當時刺殺董卓失敗后以獻刀之由得以逃脫的曹操路經中牟縣,縣令陳宮無視“千金和萬戶侯”的獎賞,釋放曹操并棄官跟隨曹操。
他不是一個世俗的官吏,不為功名利祿所羈絆。他內心懷有報國之心,想大展抱負。大概是這一共同點,他才愿意伴隨曹操。他不僅為曹操的忠義所感動,并主動踐行自己的忠義行為。
他應該是儒家倫理的堅守者,作為漢臣,他忠于漢室,力求討伐亂賊,光復漢業。
陳宮之忠義在小說第十九回中也表現得淋淋盡致。白門樓被擒后,陳宮表現出大義凜然的高風亮節,說出了“今日有死而已”的壯詞。曹操有留戀陳宮的意思,可陳宮卻堅持自己的信念,慷慨赴死。
陳宮是忠于呂布的,在他看來,敗了就是敗了,決不會棄主求榮。從他選擇呂布的時候起,他就愿意與呂布共生死。
然而,同是被擒,呂布卻做出了與陳宮全然相反的行動。
淪落為階下囚的呂布一再對曹操表示自己愿意不計過往為他孝力,輔助他平定天下,只求得免死,還真是個反復不定的人。要不是玄德那句“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或許曹操真的會放過呂布了。
陳宮的硬氣和呂布的軟弱,還真是鮮明對比。陳宮視死如歸,忠于呂布,可呂布倒好,企圖委曲求全。
陳宮的硬氣和呂布的軟弱,還真是鮮明對比。陳宮視死如歸,忠于呂布,可呂布倒好,企圖委曲求全地茍活。
與奸雄曹操相比,陳宮不失為一個當仁不讓的仁義之士。
借宿呂伯奢家中,兩人本可享受好酒好肉的招待。誰知在呂伯奢外出沽酒時,生性多疑曹操聽見磨刀聲和“縛而殺之,何如”的說話聲,以為別人要行刺,便與陳宮兩人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八口人。
陳宮此時便開始心懷芥蒂,沒想到曹操居然在路上又故意殺了呂伯奢,他發出“知而故殺,大不義也”的感慨。
曹操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狠心話,更是讓陳宮心涼了半截。他看清了曹操,于是夜里想拔劍殺了曹操。
想歸想,陳宮是個仁義之人,他當然不會殺曹操的,殺了曹操,他與曹操何異?沒到天亮,他就離開了曹操。
陳宮之仁義還體現在勸曹上,自上次一別后陳宮與曹操的第二次交集便在此。曹操以為父報仇的名義,企圖攻打徐州,欲盡殺百姓,陳宮星夜見曹。
陳宮道明事實,即曹操父親之死罪在張闿,徐州的百姓以及太守陶謙都是無辜的,希望曹操不要殺他們。陳宮是個仁人,他在幫陶謙,也是在幫徐州的人民。
作為一個謀士,陳宮是智慧的化身。
且說曹操欲攻打徐州,陶謙極力想辦法保住徐州無果后,忽得糜竺獻計。其計為:請北??兹谂c青州田楷二路軍馬相救。
孔融準備點兵救徐州時,黃巾賊黨管亥前來攻城??兹谕尦鲴R,戰敗于馬下。
憂愁苦惱之際,太史慈自告奮勇地前來表示愿為孔融解圍??兹趯懥艘环庑牛屗フ垊⑿聛硐嗑?。玄德同云長、翼德大敗群賊后,讓孔融先行,自己去公孫瓚處借兵。借得馬步軍二千及子龍后,趕去與孔融匯合。劉備令云長和子龍幫助孔融,自己與張飛殺入曹營,追殺直徐州城下,并入城見陶謙。
劉備給曹操送了一份戰書,望曹操撤徐州之兵??上攵?,曹操肯定不會輕易撤兵的。但是,曹操還是不得不退軍,做個順水人情給劉備,因為呂布已經襲破兗州。
出此偉大計謀者,正是陳宮。
如果失去兗州,曹操大軍將會無家可歸,放棄徐州實屬無奈。
顯而易見,最后救陶謙、救徐州之人,原來是陳宮,還真是好計謀。
陳宮救徐州應該說是恰巧成人之美,他本來的目的不在此,只是剛好抓住了曹操兗州空虛的機會,當機立斷,才獲此勝舉。
如果說偷襲兗州不足以展示陳宮的聰明的話,那么小說中還是有許多地方可以作為證據的。比如說,勸呂布在泰山設伏兵和提議呂布防守西寨。
呂布襲破兗州占據濮陽后準備親自帥兵破曹,讓薛蘭和李封守兗州。陳宮認為薛蘭一定守不住兗州,同時提議利用泰山路險的有利條件埋伏幾萬精兵等待曹軍。
這到底是不是一條好計謀呢?
答案是肯定的。
后來郭嘉對曹操說怕有伏兵時,曹操笑著斷定呂布不會有如此計謀,并且料到即使是陳宮想到了呂布也不會聽話。這剛好從曹操的嘴里贊賞了陳宮的聰明,肯定了陳宮計謀的可行性。
呂布不聽陳宮的話,執意攻打曹操,幸而在濮陽城下殺退曹軍。沒想到曹軍將領于禁獻出了偷襲西寨的計策,匹夫呂布徒然不知。
這個時候,陳宮料事如神,剛好猜測到曹操會攻人不備,于是告知呂布,讓呂布趕緊派兵守西寨。
曹軍黃昏時分進寨,天明又棄寨而走,曹操奪之又棄之的可笑結局無不彰顯了陳宮的應敵之妙!
另外,在令田氏假傳密書誘曹操入城,以及于定陶識別曹操林中設疑,勸呂布不可輕敵上也顯示了陳宮的才智。
偷襲西寨失敗后,曹操好不容易才被典韋救回自己的寨子。曹操絕對不知道,他又在陳宮的另一條計謀中了。要不是劉曄勸曹操多加防備,分三軍為三隊,只留一對人馬入城的話,曹操就死在這場戰斗里了。
生性多疑的曹操都上當了,并且差點喪了命,難道陳宮之智不足以與曹操匹敵嗎?
小說中花了較多手筆來寫曹操逃脫的不易,先是東南西北四方大將的阻攔,其次是典韋三入火城,最后是曹操騎馬險些被呂布撞見。機智地自我掩護后,一代奸雄曹操就從呂布眼皮底下死里逃生了。
事實上,曹操出逃越艱難,另一方面也反襯了陳宮計謀的成功。
猶記得當時呂布不聽陳宮的話,偏要留薛蘭和李封守兗州,自己帥軍追擊曹操。后來曹操從細作那得知薛李二人出城擄掠,馬上領軍直奔兗州。許褚斬李封,呂虔射薛蘭于馬下,軍隊潰散了。
呂布失城后不得以奔向定陶,聽說曹軍也到定陶,于是帶領軍隊前來準備殺曹。呂布又一次不聽陳宮的話,擅自進林準備用火攻,立馬就上了曹操的當。曹操故意在林子里到處插旌旗,給呂布制造林中有伏兵的假象,引誘呂布進入林子,然后殺他個措手不及。
毫無疑問,最后的結果就是呂布落荒而逃。
陳宮的足智多謀與呂布的有勇無謀形成了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了陳宮的智者形象。
通過將陳宮與呂布兩人進行對比,從而突出陳宮的智慧還體現在小說第十九回。
當時得了徐州的曹操準備攻打下邳,因怕呂布無奈投靠袁術,也就沒敢逼之太急。曹操在白門樓前一頓虛假迎合夸獎呂布,弄得呂布為之所動,幸虧了陳宮那一聲大喊“曹操奸賊”驚醒了呂布。
念及情況緊急,陳宮讓呂布迅速領兵屯居城外,其余的戰士留在城內,形成犄角之勢。待曹軍來時,可互相援助,使曹軍腹背受敵。不料呂布卻聽婦人之言,一再拖延,錯過了最好的反擊時機。
最后呂布被自己的部下所擒,還被送給曹操,實在是可笑至極。
陳宮聰明又有何用,還不是個呂布一起死于曹操之手,可惜呀。陳宮雖有才華,誰知呂布老是沒能聽他的勸,積極主動地配合他,固然免不了一起死無葬身之地的悲劇命運。
陳宮只是小說中不太引人注意的次要人物,可我覺得他忠義仁的智者形象,無不讓人折服。
在我看來,陳宮是成功的,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