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寫作組的寫作話題是關于“同性戀”的,不得不說是有些敏感的話題。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大眾觀念也越來越開明,“同性戀”群體和相關話題正日益受到關注。
看過一部電影《斷臂山》,是以同性戀人為主線的電影。該影片是2005年美國的愛情劇情片,改編自安妮·普露所著的同名短篇小說,由李安導演執導,好萊塢著名影星杰克·吉倫哈爾、希斯·萊杰、米歇爾·威廉姆斯和安妮·海瑟薇等傾情出演。影片講述了1963年至1981年的美國懷俄明州,兩個男人之間情愛與性愛的復雜關系。該片在威尼斯電影節奪得金獅獎,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八項提名,并奪得了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電影配樂三項大獎。影片上映時形成一陣席卷全球的文化現象,對學術、時裝和鄉村音樂等不同文化領域產生廣泛影響,在社會上也掀起對同性之愛的大討論。
影片主要講述在1963年的燦爛夏日,懷俄明西部,年輕的牛仔杰克與埃尼斯因同為牧場主牧羊打工而相識,杰克比較健談,且騎術高超,埃尼斯自幼小父母雙亡,性格內向寡語。他們在人跡罕至的斷臂山深處,從事高山牧場的放羊工作,工作單調而艱苦,隨時有遭遇野獸襲擊的可能,他們輪流照看羊群,起初二人各自放羊,少有交流。直到有一天,二人晚飯時喝多了酒,是夜又分外寒冷,于是杰克與埃尼斯同帳共裘而眠,在酒精與荷爾蒙的作用下,他們之間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空虛寂寥讓兩個青年人彼此相愛了,一個人做飯,另一個放羊,篝火邊長談,帳篷內歡愛,同性間的純美真愛伴隨二人度過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夏日時光。
季節性放牧工作結束后,迫于世俗的壓力,杰克與埃尼斯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各自的生活旅程,杰克憑著精湛的騎術成為了德州的競技牛仔,認識洛琳并結婚,依靠著妻子家族的扶植而事業蒸蒸日上;埃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識的阿爾瑪,每日為待哺的女兒奔忙,過著平凡清苦的日子。幾年過去了,飽受相思之苦的杰克給埃尼斯寄去賀卡,希望能見上一面。重逢后的杰克與埃尼斯深情擁吻,時光的流失并未沖淡二人心中熾熱的情感,在隨后的十幾年中,杰克與埃尼斯都定期約會釣魚。最終廝守一生的愿望因杰克的意外身亡而落空。在杰克去世后,埃尼斯來到了杰克父母的農場,想把杰克的骨灰帶回到二人初識的斷臂山。在杰克的房間里,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初識時他們各自穿過的外套襯衫被整齊地套在了同一個衣掛上。這個秘密讓埃尼斯潸然淚下,他意識到杰克是多么愛他,自己又多么深愛杰克。但無論愛是怎樣的濃烈,最終見證它的只有那座壯美蒼郁的斷臂山。
看完影片心里五味雜陳,為他們的愛情驚嘆,也因同性之間如此的感情驚呼,同性之間的愛也是如此純粹,沒有對錯之分。
自古以來世俗認為只有男性和女性的結合才是順應天理的,才是合法的,才是對的。在以前說到“同性戀”人們都是避而遠之,認為是一種病,是一種不齒的行為,是錯的性取向。
現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進程,每個人的個性越來越獨立,各種社交平臺、媒介越來越多,人們的溝通越來越順暢,個性日益得到足夠的彰顯,同性戀這一小眾群體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在世界部分國家或地區已經讓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不得不承認這是對“同性戀”這一群體新的認識,他們不是有病,也沒有不齒,更不是錯,只是在感情的世界遇到的那個人,恰好性別相同,愛就在那里。
回看《斷臂山》,如果影片男男主角換成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還是講,男主角、女主角兩人在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在高山牧場一起放牧,工作單調而艱苦,隨時有遭遇野獸襲擊的可能,他們共同度過孤獨寂寞時光,相互陪伴,相愛了,放牧結束,兩人分開以后各自結婚,后來發現彼此是摯愛,心底一直追尋想要一輩子的相守……這樣的情節大家都能接受,也會為他們愛的深沉而感嘆和遺憾,但是為什么換做是同性就不行呢?
看過電影,會感受到同性的感情也是如此純粹,影片中杰克和埃尼斯恰是在一起工作,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情愫,感情真摯,彼此牽掛。在愛情的世界,沒有性別之分,而要看感情的實質,即使是同性的感情也依然和異性的感情是一樣的軌跡,愛一個人,不能簡單的用對或錯來說事,只是恰巧他們(她們)遇到的人,性別與自己一樣,TA們愛誰的自由,都應當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