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過得很焦躁。寫了一天的畢業論文,一天,一整天,完成的很少。突然發現任務很龐大。但是今天有個任務是閱讀《我把時間當朋友》,當我讀完前幾頁,我就靜下來心來了。這是一本神奇的書1
找到問題的根源,就真的有了希望
很多牛人大V,遇到問題第一件事情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找問題的本質,根源。然后分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不就是在前言末尾的這句“找到問題的根源,就真的有了希望”。
所有的學生提問都是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點:懶惰
懶惰與勤奮的矛盾,接上面的那句話,根源是什么?可能需要下面的章節來回答
我的看法是,懶惰是執行的懶惰,只是想,不去執行。如果他真的去背誦了185篇作文。他自然不會有下面的問題了。實踐出真知啊。
在做學生的時候可能有老師的陪伴,只要你有問題總是會有老師來幫你解答,但是進入大學很多人不會學習了,因為他們不會提問了。懶得提問,總覺得很難,但是只要靜下心來去提出問題就可以得到老師的解答。
有比如大四了有很多同學說迷茫,為什么迷茫呢?知道身邊的大神就和大神說“我很迷?!?,這讓大神如何回答?其實只要自己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想做什么,對什么感興趣,比較擅長什么?簡簡單單問自己幾個問題就好了,但是大家總是懶得問問題——懶!
迷?!驗槲覀儽弧皼]有時間了”所壓迫,其實我們看的太遠了,不斷去試錯。靜下心來思考就可以了。為什么總是擔心沒有時間呢,你過多的擔心可能只是在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