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句心靈雞湯觸動了我:“人生漫漫,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路過的風景,經歷過的往事,都會使你成為更加溫潤的自己,使你在未來更加坦然地走下去。邊走邊看,是一份優雅,邊走邊忘,是一份豁達?!庇谑情_始回憶整理這些在路上的袖珍游記。
走過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繼續走走走……
【四大名園】
1、頤和園〖北京〗
某年去清華大學培訓,尋了個百無聊賴的周末,逛了頤和園。這個占地三百公頃的皇家園林比我想象的大太多,走三步歇兩步,累成了狗,也只走了不到五分之一。因著時間關系,最后只能挑長廊、清宴舫和十七孔橋打卡。
要說印象最深,還得是長廊。這條長廊達728米,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用色明麗,很多仿景泰藍的色調。內容多為山水、花鳥以及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節,據說有14000余幅。不過彩畫的人物造型略顯粗糙,是否為近年修復尚不得知,屬以量取勝吧。
清宴舫是一座石舫,建筑靈感來源于詩句“野渡無人舟自橫”。船體用巨石雕成,是頤和園中唯一具有西洋風格的建筑。這個設計理念也影響了遠在大西南的自貢鹽商們,在鹽商留下的張家花園里,就有這樣一艘建筑風格雷同的西洋石舫,看來,西方文化東漸,摧枯拉朽的力量非凡。
頤和園的十七孔橋是園林的核心區,橋身呈弧線形,宛如一道長虹橫臥于水面,它的造型有點類似西湖的斷橋。不過相比于十七孔橋的氣勢如虹,斷橋要柔美許多。要我說,頤和園這座皇家園林與江南的園林相比,元素可以集仿,意卻不能至。
2、避暑山莊〖河北承德〗
還沒去,待去后評。
3、拙政園〖江蘇蘇州〗
拙政園是蘇州園林集大成者。對于我這種園林狂熱愛好者,拙政園是非去不可的地方。特別喜歡它那份慣看了秋月春風,自帶幾分揮灑自如的隨性。這種隨性里潛藏著寵辱不驚的過往。畢竟,數百年間,這里曾屢易其主,幾度入官,迭經興衰。盛極之時,它修廊迤儷,清泉貼地,曲沼綺交;衰敗之時,它亭閣傾圮,狐鼠穿屋,蘚苔蔽路。浮浮沉沉的光陰里,“矜而不爭”的避世理念始終貫穿其中。明代文人原本想著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了,桴不可求,就只有退而求其次,于是就有了園林。在避世之下,這些崇樓幽洞、竹塢曲水承載起他們追求隱逸文化的最高理想。
4、留園〖江蘇蘇州〗
有道是蘇州園林甲天下,而蘇州園林的極致在留園。當初驚鴻一瞥,便被園內錯落有致的小樓綠池、碧荷怪石、曲徑寒亭,以及移步換景的涼臺煥館、風亭月榭風光所震撼。正所謂嘉樹榮而佳卉茁,奇石顯而清流通。深感其修短合度,頗有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的韻致。據導游說,留園在八十年代曾被新加坡某富豪看中,欲出價三億元收購,當時的市政府幾番思量,終究拒絕了誘惑,才得以保全至今。園子原是明嘉靖年間太仆寺卿徐泰時的東園。數百年間,歷經八位主人的修繕,才有如今的蔚為大觀。要說遺憾,也有。就是每走一處就擺拍半天,太專注于留下影像資料,反而失了靜下心來品讀園林文化的初心。
【四大名樓】
1、岳陽樓〖湖南岳陽〗
還沒去,待去后評。
2、黃鶴樓〖湖北武漢〗
還沒去,待去后評。
3、滕王閣〖江西南昌〗
去年夏天終于見到了滕王閣。這座因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于世的名樓早不是當初唐永徽四年建造的那座了。千百年來,因地震、火災和兵燹屢毀屢建,先后28次興廢,最后僅余一塊“滕王閣”青石匾。如今我見到的滕王閣是1983年第29次重建的木質與鋼筋混凝土混合的建筑。近幾十年的和平年月,讓它的滄桑隱于了身后,露出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如果不是看到了底樓展出的唐、宋、元、明、清時期的滕王閣樣式雷燙樣,我差點以為這就是它最初的模樣。
其間,我漫步于五層的回廊,一層一景,但見天高云闊,贛江蒼茫,的確不負“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描述??上恳粡堈掌【埃级悴婚_林立的高樓、如織的人群和穿梭的車流。思想還沉浸在歷史的煙塵中,人卻置身于人潮涌動的現實世界里。這種感覺,真的很玄幻。
4、蓬萊閣〖山東煙臺〗
據《山海經》描述,神仙居住在蓬萊、瀛州、方丈三座仙島上,而蓬萊是最有靈氣的一座。這里是秦始皇東尋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之地,更有八仙過海的傳說賦能。作為道教圣地之一,自宋代伊始,歷代王朝在這里建了不少宮觀,形成了由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的建筑群落——蓬萊閣。站在山下眺望,可見亭臺樓閣高踞山崖之上,飛檐翹角隱身于云煙之中,與人間仙境之稱著實符合。
蓬萊閣之奇,有兩樁,一是這些建筑群自建成至今從未遭到過毀損,僅是有修繕而已。二是蓬萊閣常有海市蜃樓出現。其他地方的海市蜃樓是漂浮在一片沙漠或海洋上的景物,而蓬萊的海市蜃樓卻是一片完整獨立的山丘或樓閣。這是史上最神秘的奇觀之一,至今科學家也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傊?,作為樓閣式海市蜃樓現象的代表,蓬萊用它的神秘莫測撐起了五千年的傳說擔當。只可惜我與道家無緣,沒能見到這奇景。
【四大名亭】
1、醉翁亭〖安徽滁縣〗
還沒去,待去后評。
2、陶然亭〖北京先農壇〗
還沒去,待去后評。
3、愛晚亭〖湖南長沙〗
還沒去,待去后評。
4、湖心亭〖杭州西湖〗
其實每次去西湖,都會途經湖心亭。時常去歇個腳啥的,萬沒料到這個毫不起眼的小亭子竟然就是四大名亭之一的湖心亭,果然是低調到了塵埃里。原本因沉迷于明末文學家張岱的短文《湖心亭看雪》,于是腦海中幻想的湖心亭是這樣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副西湖雪后初霽的寧靜景象,可與獨釣寒江雪的意境媲美,也讓我對湖心亭充滿了遐想。而事實上,我看到的湖心亭是這樣的:幾個人站在亭子中拍照,時不時來個撫水的動作,更有甚者,把腿伸進西湖水里,嗯,洗了個腳。
【四大古鎮】
1、景德鎮〖江西〗
景德鎮對我這種收藏愛好者來說, 那簡直是天花板似的存在。最初對景德鎮的認識來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有句: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我當時就對浮梁在哪兒很上心。后來查了資料,才知道浮梁就是景德鎮。我到的第一站當然是直奔景德鎮博物館,看后那才叫一個開眼,好東西琳瑯滿目,降維打擊真是太大了。
作為瓷都,景德鎮不負盛名,滿大街各種瓷器商鋪林立。商鋪內但凡有落腳的地方都會被各式各樣的瓷器擺滿。瓷器品種也相對雷同,青花是這里的王者,單色釉和五彩瓷也不逞多讓,歷朝歷代的瓷器品種在這里都能找到復制品。唯一的區別,就是它們的芯不再是高嶺土。這在業內早已經不是什么秘密,因為景德鎮高嶺土礦早就枯竭,只能求外援。所以現代大師們用高嶺土制作的仿制品,價格奇貴,不輸清代瓷器的價。我當然也秉承一貫的愛好,買買買,買了一堆骨瓷餐具回家。
2、佛山鎮〖廣東〗
還沒去,待去后評。
3、漢口鎮〖湖北〗
還沒去,待去后評。
4、朱仙鎮〖河南〗
還沒去,待去后評。
【四大石窟】
1、莫高窟〖甘肅敦煌〗
還沒去,待去后評。
2、云崗石窟〖山西大同〗
云岡石窟久負盛名,我記不住第一次看到它是在歷史書上,郵票上仰或是電視上了??傊?,從此一眼萬年。想要描述云岡石窟太難了,任何形容詞都顯得蒼白。這座開鑿于公元5-6世紀的石窟位于武州山腳下,在六十年的時間里,北魏集皇家之力,以一座山為背景將拓跋鮮卑族的盛衰史刻錄于山壁之上,讓千百年后的我們能通過這五萬多尊形態各異的造像觸摸到北魏王朝曾經的輝煌,窺見鮮卑人對佛教近乎狂熱的源頭。毋庸置疑,不了解北魏,就看不明白云岡。這里的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歷史的銘記,每一尊佛像都是一個王朝的回響。
一路走過,最壯觀的一尊造像是20窟露天大佛,其法相莊嚴,氣宇軒昂,氣質游離于剽悍與強大、粗獷與豪放間。只是站在它下面拍照,人實在太渺小了。
3、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白居易曾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步行在青山綠水之間,抬眼可見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布、密如蜂房,鼎鼎大名的龍門石窟便是它了。百度一下可知,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時期,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歷時四百年的營造,形成了如今南北長達1公里的石窟群。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占10%。龍門石窟是普通百姓和貴族們共同修建的,這與集皇家之力修建的云岡石窟略微不同。龍門石窟的造像在這里失去了云岡石窟造像那種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不用說,盧舍那大佛是這里的明星,被譽為北魏的微笑。我拿它和云岡的露天大佛相比,感覺粗獷與柔美,各有千秋。
4、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還沒去,待去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