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腳步想要去流浪,我的心卻想靠航;
我的影子想要去飛翔,我的人還在地上……
這是鄭智化的一首老歌,每當聽到這首歌,腦子里就會浮現出這樣一種畫面:想要努力工作,想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可是在付諸行動時,心里那個“偷懶的小人”就會不由自主的冒出來,阻礙你積極工作的行動。
看似忙碌了一上午,可回過頭來看,卻并沒有什么成績。
《目標感:28天養成卓越人士的思維和行動模式》這本書告訴我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混日子的工作狀況,是因為我們缺乏目標感。
這個目標感,也就是知行合一,知道并且做到,但作者提出,核心是“感”,而非目標。
作者分析:因為任何目標都有兩個層次的成功:一是成果導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結果論成敗。
二是以過程為導向,就是說為了達成目標,你努力的過程,你就已經成功了。
只有敢想了,才能去做;你連想得勇氣都沒有,哪還有做的可能呢?
作者還提供了實現自己目標感的小工具——星星卡。
它的原理是確立目標,以終為始,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實現目標。
操作方法是:
001 準備一張寶藍色小卡片和一顆金色的星星,把星星貼在距離卡片中心約0.5厘米的位置。這個星星代表你立下的一個目標。
002 做3.4顆金色的小星星把它們貼在家里或者辦公室顯眼的不同位置;或者隨身攜帶星星卡,隨時瞄幾眼。
這樣就可以把自己的目標和星星卡建立聯系,在大腦潛意識的作用下,有利于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讓我想起了望梅止渴的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秀。正值七,八月間驕陽似火,萬里無云。士兵們口渴難忍,行軍速度不由地慢了下來,甚至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然暈倒在路旁。
曹操見狀非常著急,心想,如果再這樣下去,部隊不但根本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而且戰斗力也會大大削弱。
于是,他叫來向導,詢問附近可有水源。向導說,最近的水源在山谷的另一邊,路程很遠。
曹操沉思了片刻后,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然后很高興地轉過馬頭對士兵說:“諸位將軍,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紅紅的,肯定很好吃,過了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大家加把勁?!?/p>
士兵們一聽,精神大振,步伐果然加快了許多。
曹操正是運用了積極暗示,才讓士兵們有了加快速度的決心,并轉化為行動——加快了步伐。
我們在寫晨讀感悟時,也可以運用“星星卡”這個方法。
把獲得最佳作為你的目標。早晨起床后,聽完晨讀,通勤路上,不時拿出“星星卡”,提醒自己留意觀察,聆聽,把能融入晨讀的內容隨手記錄下來,作為素材。
這樣不斷積累,反復練習,距離獲得最佳這個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用星星卡來強化你的目標感,把你的腳步和心、影子和人融合在一起,未來的你,終會長成你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