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分渲染985、211的重要性,只會讓大學生更加迷茫
現在有一種氛圍就是沒考上985、211,人生就廢了。前段時間一則新聞說火鍋店招聘服務員要985畢業生,普通大學畢業的,HR連簡歷也不看,職場受到不公平待遇還不是最悲慘的。現在都演變到父母沒有上985、211,孩子都上不了好學校。
新聞上說某個知名幼兒園和中小學生,校方要求父母也要985、211畢業的。于是很多人都在說學歷有多重要,上985、211人脈有多牛逼。我看到這些文章的感覺是極度不舒服,就覺得我們沒考上985、211,人都不要做了,人間不值,這輩子人生要走下坡路了。這高考改變命運,也不至于改的這么徹底,堪比整容啊。就算是整容,后期也要保養好這張臉才行。學歷確實重要,跟你說學歷不重要的人,估計是塑料朋友;而高考考進985、211的這群人,確實要比別人的起點高高一點有最優秀的資源、有高質量的人脈關系,但我不同意沒有考上985、211,以后你的職業選擇、眼界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并不排斥985、211這些高校的資源還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果你的高考分數,或者考研的分數可以沖一把985、211高校,那就努力沖一把。我排斥的是,大家把985、211抬上神壇,感覺去了那里就“鍍了一層金”一般。
很多人認為,自己考上了985,211大學,從此一勞永逸,人生就能到達巔峰,這種想法就如同:你看了餐桌上的菜,就跟吃飽了一樣。但看過不等于吃過,肚子還是餓。一所好學校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不是唯一的出路。給你一張爛牌,不代表永遠都是爛牌,關鍵是你對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就像《俠飯》中傳遞出來的人生態度——即使是剩飯剩菜、打折的牛肉、罐頭食品,看起來再糟糕的食品,只要采取正確的方法,都能夠做出美味的佳肴。
02.很多人變成考試機器,不珍惜自己的天賦
青春校園電視劇《你好,舊時光》,余周周的同桌鄭彥一,是一個文化課成績不好,但畫畫很好的人,夢想也是當個漫畫家。但在填志愿的時候,他卻填北京工商大學,金融學系。
班主任武老師問鄭彥一:為什么選金融學?原因是金融學去年分數線最低。
而鄭彥一的成績上一本院校就很難。武老師反問了一句:“你就沒考慮過藝考嗎?”鄭彥一說:“家里人不準,說振華重點班的,考藝考丟臉”武老師直接反駁:“人家很多畫畫搞音樂的不都是很有成就的嗎?是有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想通過藝考走捷徑,可你不一樣,你熱愛畫畫,你的畫我看過,很有天賦。你的才華,就不知道珍惜嗎?”后來,鄭彥一選擇復讀一年,老師也說服了父母,選擇走藝考的道路。雖然劇情沒有說鄭彥一最后有沒有當漫畫家,但我想至少他會報考藝術院校,會選擇畫畫這條路。
鄭彥一沒有上985,211,可他有畫畫這項技能,又肯畫,難道他以后的職業道路會比考985,211差嗎?不見得。每個985,211的學生身上都有一個標簽:名校畢業。標簽決定了起點,但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能力才能決定你能跑多遠。人生的希望,到頭來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環境會影響人,但不能決定你以后要走的路。
如同暢銷書作家劉同說的:“重要的不是你從哪來,而是你能去哪里。重要的不是你畢業于什么大學,而是畢業后你能過什么樣的生活。重要的不是你認識哪些大人物,而是那些人誰會認識你。重要的不是你現在多優秀,而是你還能優秀多久。“
03.沒考上985,211的人有很多,后來他們也沒有混的特別差
在行上面有很多大佬,有些大佬也不是985,211高校畢業,其中我約見的一個大佬,她在給我做咨詢時,看到我有點缺乏自信,就講了自己的經歷。大佬畢業之后去世界三百強大外企,行業全球第一公司招聘,跟大佬一起競爭的都是985、211畢業,甚至還有國外優質的學校,而她既不是985、211畢業,也沒有牛逼的后臺,結果以最差的學校背景PK掉數百名畢業生,成為當年全國校招進來的6人之一,并且被選中進了最好的部門,直線匯報給亞太總部。
現在是在行職業領域的行家,每個咨詢的人對她的評價是:實操性強,干貨滿滿。當初她為什么能得到這個Offer呢?秘訣就是比優秀的畢業生多準備一些。她在面試之前,所有的自我介紹還有面試官可能遇到的問題,全部都寫成逐字稿,然后反復的打磨、練習。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你說自己朋友圈里有個朋友考上985,211高校后,從此人生就變了,視野開闊,事業也不錯,那我也有無數的例子可以反證沒有上985,211高校也有人才。沈從文小學畢業,后來成了著名的作家;上了985,211高校的大學生,走出社會也有迷茫,找工作不順利的,也沒說月薪立馬上10萬,100萬的,從此走上人巔峰的。這樣說不是想跟你抬杠,而是想說無論是什么水平,再爛的學校,學校永遠不會限制我們學習的可能,只要我們自己愿意,一切都會是我們成功的助力。
名牌大學的資源和機會確實豐富,我們沒有體驗到,所以要用加倍的付出,去彌補這個差距。尼采將人的精神分為三個境界:駱駝、獅子和嬰兒。第一境界駱駝,忍辱負重,被動地聽命于名人或者命運的安排;第二境界獅子,把被動變成主動,主動負起人生責任;第三境界嬰兒,這是一種“我是”狀態,活在當下,享受現在的一切。很多人還處在第一境界,覺得高考沒考好,前路就渺茫,再也無法翻身,這種心態,即便真上985,211高校,也不會珍惜。
如果我們能夠往第二境界靠攏,那至少可以成功一半了。就像俞敏洪在《開講啦》提到:大學教育好像買一個火車月臺票,只是給你有機會進月臺,但是上哪班車,去哪個方向,到哪一站下車,完全就是靠你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會一帆風順,都是摔了一個跟頭,放了一點血,流了一點淚,然后拍拍屁股上的灰塵,站起來繼續行走,而不是說:“我的人生完了”。
我們所處的社會就是一所大學,不管我們現在處在哪個位置,只有不斷的提升和鍛煉自己,才能有機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