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尚書廉潔典范何塘

大明尚書廉潔典范何塘

摘要:何瑭性耿直 ,無喜慍言 ,治學嚴謹。 在哲學方面 ,他提出了陰陽并立、形神并存的二元論思想及“力主在心為知覺,在物為理”的哲學觀點;在道德方面 ,他提倡格致、躬行的處世準則;在政治經濟方面,他提倡經世致用 ,關注社會現實問題 ,是明代中期一位杰出的清廉正直、惠愛百姓的政治思想家。

關鍵詞:何瑭 ;哲學思想 ;政治思想 ;經濟思想;清正廉潔;

作者簡介:司馬喆,男,53,中華民進建國會員,河南省焦作市作協會員。1985年至1988年在武陟二中學習。1988年9月至2016年6月,從事教育工作,先后任科任教師、教研組長、德育主任和副校長等職,期間在北京魯迅文學院學習一年。1996年至2010年在新鄉學院學習,獲學士學位?,F為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廉潔人生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青年作家協會會員、焦作市作協會員和武陟縣詩書畫協會分會秘書長、《武陟文學》主編,《河南經濟報》、《焦作市廣電報》特邀記者、人民網特約評論員。2016年7月至今,在焦作市武陟縣文化部門工作。業務工作中多項研究成果和學術著作得到國家有關部門表彰獎勵。

一、何塘誕生地武陟

武陟,地處黃河流域,黃河沖擊物構成這里的地貌基礎。一望平川,生產、生活條件優越,歷來就是以農耕為主的平原縣。遠在新石器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定居,繁衍生息。最早記載的地名,始見于《尚書·禹貢篇》:“覃懷底績,至於衡漳?!逼渲械摹榜麘选本褪侵肝溱靵碚f的。周朝始稱“懷”。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隰城(城子)、鄇田、懷(土城)等聚落名稱的記載。秦漢時期,是我縣地名發展的高峰時期,雖然這時的聚落地名記載甚少,但就縣西設立懷縣并未河內郡治所以及縣東設立武德縣來看,實際的聚落地名則并不太少。直到元朝末年,有關聚落及自然名稱的零星記載有向村、宋村、永橋城、夏城、長陵城、殷城、安昌城、司馬城、樊城、水寨鎮、商村、宋家渡、盟津口、邸郃、木欒店、草亭、北郭、余會、沁陽城等四十余處。元末明初,戰亂和旱澇蝗災奇重,鄉民流離,土地荒蕪,特別是我縣東部及北部,由于黃、沁河道的變遷,出現了大量的無人耕種的荒灘地。明朝建立后,為了發展生產,安撫人民,實行民屯、軍屯、商屯、匠屯及開荒種地三年不交租稅等政策,形成了我縣聚落地名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據明萬歷《武陟志》載,此時全縣分7鄉51里,121個自然村。清朝中期至民國初年,是我縣據落地名發展的第三個高峰期。據道光九年《武陟縣志》記載,全縣分20里,362個自然村,民國初年增至461個自然村,由于歷史的原因,有的村莊消失,但絕大多數都保留到現在。(《武陟縣志》)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江蘇如皋縣人何忠也投入朱元璋麾下,當了一名旗牌官。何忠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傳遞號令,出生入死,從沒延誤,為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常常受到朱元璋的贊揚。

朱元璋稱帝后,決定大宴功臣,叫何忠傳令。何忠傳令后,朱元璋說:“你為我立下了不少功,慶功會你也參加,會上我還要大大封賞你哩!”

功臣們都到齊了,只見劉伯溫告辭道:“我近來身體不適,多次治療不愈,請假回故里養病!”朱元璋說:“慶功會開罷再回吧!”劉伯溫說:“一刻不能等,一等,病難醫,命難保了!”朱元璋沉思了一下就答應了他。劉伯溫立即叩謝告辭。

劉伯溫走后不久,朱元璋也下了樓。朱元璋一下嘍,徐達也跟隨在身后,朱元璋往哪,他往哪。朱元璋問:“達兄,你是第一功臣,你不在樓上喝酒待封,老跟著我干什么?”徐達說:“伯溫交待我說,你跟前不能沒一個人,叫我永遠跟你護駕哩!”朱元璋沉思一下,無可奈何地說:“那你就跟著吧!”

何忠看在眼里,覺得這慶功會有文章,會不會是呂后的酒筵?他心里怕了,迅速離開了慶功樓,來找朱元璋說:“我沒什么功勞,也不想高升。黃河北岸,武陟第一渡口還沒人把守,我去把守吧!”

朱元璋怕功臣們謀反,計劃把功臣們召集到樓上慶功時統統燒死,可看到何忠自動下野沒野心,就放他說:“好,那你就去吧!”

何忠帶著兒子何富、何貴和八位老軍人前來武陟縣第一渡口鎮守,并建立了頭鋪營。后都落戶于此,以軍營得名,叫頭鋪營村。

清弘歷年間,以王化為代表的王家勢力強大,改名為王化營。清嘉慶年間,何氏家族興盛,把王化營改為何家營。清道光年間,簡稱何營。

明末,頭鋪營村何姓有人盜黃河灘種地,因離家遠生產生活不便,就地打井一口,供人、畜飲用。久之,便在此定居成村,以井得名何井村。

何瑭(1474-1543年),明河內縣城內人。字粹夫,號柏齋,又號虛舟,世稱柏齋先生,官至南京右都御史。

  何瑭出身于官宦世家,其高祖何忠一,明初從戎,北定中原后,遂編懷慶衛籍,擢紅旗頭目、屯田武陟千秋鄉之頭鋪營。曾祖貴、祖父濱,束力 封壽官。其父何森質直不華,贈工部侍郎。成化十年(1474年),何瑭出生于武陟小何井,次年遷居何家營。

  成化十六年(1480年)年僅7歲的何瑭隨家遷入懷 慶府城內(今沁陽市城關鎮)。他自幼聰穎好學,才華出眾,7歲見家有佛像,抗言請去之。12歲補為諸 生,15歲入河內縣學,通諸經史與薛王宣 、許衡之書。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河南鄉試第一,次年會試中進士為庶吉士。

  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翰林院編修,主撰《孝宗實錄》。正德四年(1509年),升任修撰,奉旨教諸中官修史著作。

  正德六年(1511年),何瑭進諫,要求禁貪墨以吏治,嚴紀律以振軍威,治財有以固邦本。朝廷不納,復又有本兵語五篇,投內閣亦未采。于是,何瑭便以明君者應勤政愛 民,慎理朝事的道理和以帝舜納大禹治邦之道贏得天下太平的故事于經筵直諫皇上。

  正德帝聽了,拒諫飾非,數日后,以忤旨之罪,將何瑭調出京,改謫直隸大名府開州同知。何瑭任職開州期間,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九均法,使生產發展,收入增加,加上又一連審理幾樁冤案,特別是處決清豐縣令之子、綽號"凈街虎"的高攀和身先士卒分程修堤治河,使開州社會安定,五谷豐登,百姓莫不拍手稱快。

  正德十年(1515年),何瑭升任東昌府同知。東昌府是個統轄18個州縣的大府,路當南北要沖,庵室豢養的狗腿到處橫行霸道,貪官污吏和惡霸仗勢漁肉百姓。何瑭上任后,明查暗訪,為民解憂。一是翻閱案件,發現強搶民女、兇殺無辜的花花公子湯興,尚逍遙法外,隨命捕快將其逮捕入獄。經過審訊,湯興供認不諱,遂將罪犯處決,為地方除了一害。這卻惹惱了湯興之父、定州知州湯元中,他處處設障,暗箭中傷,陷害何瑭。再加上正德皇帝整日貪戀酒色,不理朝政,以及權奸當道,國事日非,何瑭不愿為昏君效力,也不愿同貪官同流合污,于是便向皇上一連寫了兩次《患病不能供職,乞恩放歸田里事》的辭官奏疏,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辭官返鄉。

  正德十六年的(1521),武宗駕崩,世宗登基,改號嘉靖,在內閣首輔楊廷和的扶助下,改革武宗 時的一些弊政,起用武宗時因上疏言事而被罷撤、拘禁的官員。

  嘉靖元年(1522年),退歸林下達四年 之久的何瑭,被世宗重新起用,任命為山西提學副使,因家父病逝,在家丁憂,未曾赴任。

  嘉靖二年 (1523年),改任浙江提學副使,掌省、府、州、縣教育行政。是年,正是鄉試之年,一貫辦事認真,憎惡弊端的何瑭,不光看名次,就連卷紙都要份份過目,從中發現有人作弊,便召集同考官,進行追查,查清后給予嚴厲的懲處,考生們無不交口稱贊。

  嘉靖三年(1524年),保瑭升任太常寺少卿,他與湛若水明太子法。

  四年(1525年)升任太常寺正卿,為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兼掌選試博士。

  五年(1526年) 任南京翰林院學士,掌諭旨文告。次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行尚書事。

  七年(1528年)改任北京工部右 侍郎,至京改戶部右侍郎,掌戶籍、田畝、貨幣、稅賦、官員俸祿。他與梁儉罨同心輔政,而建議草奏多出自何瑭。

  八年(1529年)改任禮啊右侍郎、御史,掌典禮、祭祀、科舉考試、外交等。后以直道與 當道不合,便稱疾引退,被御史毛鳳詔、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舉薦遂改任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事。

  十年(1531年)何瑭告老還鄉后,成立"景賢書院",設館講學,著書立說,常常是青燈黃卷,夜深忘倦,把全身精力放在研究歷學、算學、律學和著書教徒上,著有《陰陽管見》、《樂律管見》、《醫學管 見》、《儒學管見》、《兵論》、《均瑤、均糧》等書籍,培養出不少有成就的人才。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九月十三日,何瑭病故家鄉,終年70歲,葬于懷慶府城南門外何家祖塋。

  隆慶二年(1568年),追封何瑭為禮部尚書,謚"文定"。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耿直、仁義、富有才華,這是何瑭留給后人的印象,是后人從何瑭身上可取的精神財富。相傳,在沁陽城南的何瑭舊墓前有塊石碑,碑文是何瑭親筆寫的四句話:“吾兒強勝我,要錢做什么;吾兒不勝我,要錢做什么?!蹦晟钊站茫荒嗤谅褡〈蟀虢?,只露出上面的四個字:“要錢”和“要錢”。因此,后人將此碑稱為“要錢碑”。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后被當代人王永寬收錄進《何瑭集》中。

在錢財問題上,何瑭有一件趣事。傳說何瑭家人蓋房子,與鄰里發生糾紛。家人寫信給何瑭,想讓他出口惡氣。何瑭立即回信:“千里修書為堵墻,讓他一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惟獨不見秦始皇!”家里人收到信后,想通了這件事,主動將界墻收回來了一尺。鄰居一看覺得慚愧,也往回收了一尺。這件事情后來被傳為美談,那條巷子被人形象地叫成“一尺巷”,也被稱為“仁義胡同”。我國有數不清的“仁義胡同”,據說何瑭家的“仁義胡同”在沁陽。

那么,何瑭的錢財觀是什么呢?河南理工大學教授楊玉東對此進行了研究。他說,在財政上,何瑭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強調“撙節財用”。何瑭認為,理財之要在于開源節流,不贊同用搜刮民財的辦法來充實府庫。他反對“財有余者以此相夸,財不足者亦相仿效……婚姻喪葬之儀,宴會賻贈之禮畏懼親友譏笑,亦竭力營辦,甚稱貸為之?!?/p>

從家到國,何瑭的錢財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節儉克己、以民為本的何瑭。

二、生平履歷

何瑭出身于官宦世家 ,他“生而端凝 ,不事嬉戲 ,人謂為癡兒” 。 十歲即有弘道之志 ,并以“圣賢之學自勵 ,嘗聞許文正、薛文清一言一行,或得其遺書 ,則欣然忘寢食” 。1502年春及第后 ,先后任翰林院為庶吉士、編修、修撰等。 何瑭任修撰時 ,奉旨教喻諸中官,中官皆信服 ,稱其為伊川先生。 時宦官劉瑾竊政 ,“一日贈川扇于諸翰林 ,有人而跪見者 ,瑭獨長揖 ,瑾怒 ,不以贈。 受贈者復跪謝 ,瑭正色曰:‘何跪而又跪也?’瑾大怒 ,詰其姓名 ,前對曰:‘修撰何瑭?!夭粸?瑾所 容 ,乃 累 疏 致 仕。 后 瑾 誅 ,復原職” 。 復職后 ,何瑭便以明君者應勤政愛民、慎理朝事的道理和以帝舜納大禹治邦之道贏得天下太平的故事于經筵直諫正德皇帝。因正德帝拒諫飾非 ,貶任直隸大名府開州同知浙江提學副使。任職期間 ,行九均法 ,百姓莫不拍手稱快。 他任浙江提學副使時 ,對鄉試的考生 ,不光看名次 ,就連試卷都要份份過目,發現有人作弊 ,徹底追查 ,嚴厲懲處 ,考生們無不交口稱贊。 何瑭逝世時 ,“四方人聞訃 ,皆謂天喪哲人 ,世道不配周氏 ,初封孺人 ,能以節孝相先生 ,嘗從先生三仕三已,無喜慍言”。 何瑭生活儉樸 ,安貧樂道 ,做官時兩袖清風 ,居家時不積私產。 “千里捎書為一墻 ,讓人一墻有 何妨”的故事 ,在我國廣為傳頌 ,覃懷人則認為出自何瑭。這是因為沁陽城南街的“仁義胡同”今仍在。 至今 ,人們每每看見懸掛在胡同兩頭的銘牌 ,就對何瑭清廉正直的高尚情操加以贊頌。

相傳何瑭舊墓前有塊石碑 ,碑文是何瑭親筆寫的四句話:“吾兒強勝我,要錢作什么;吾兒不勝我 ,要錢作什么?!彼木湄Q行并排 ,第二、四句高兩字。 年深日久 ,石碑被泥土埋住大半截,只顯露上面的四個字 “要錢” 、“要錢” ,因此被稱為“要錢碑” 。 但是人們都清楚地知道何瑭的四句原話 ,理解何瑭的本意。這個故事流傳很廣 ,反映了后世群眾對何瑭高尚品德的敬仰。

另一則故事更能反映何塘高貴品質和人生境界。

何瑭在明嘉靖二年的時候,被政府重新啟用,征調選任浙江省提學副使,負責提督一省學校。

于是,何瑭是個很務實和勤政的提學副使,他到下邊府縣視察是經常性的工作,因而他寫的詩作在浙江省出任上的可能性應該更高。

有一次,何瑭巡視來到了到紹興府,在行船河中時,他屹立船頭借舟向岸上遙望。他遠遠的看見在河岸邊有一處民宅十分的龐大,其規模和建造又是很講究和豪華。他就問隨行的下屬。他說:“幕僚,你知道嗎?這座宅子的主家是誰?他難道是做什么生意蓋起這么大的房子?”

下屬哂笑了一下,婉言回答:“啥都不是,它是當地一個宦官的此宦宅也?!?/p>

何瑭一聽,很奇怪,驚異地說:“當個宦官怎么能夠這樣呢?”

于是,他讓船在河中待了很長的時間,多次審視過那河岸上的宅子之后,才離開了。

而且他在嘉靖五年的時候,又被任命為南京太常寺少卿署南京翰林院學士,他在任上仍是清貧勤政。不就,后任郭杏東繼任來接替他的職務,說:你現在是一個人干著兩份的工作,我為什么不可以給你再開出一份工資,這樣的話,你就是雙工資了,你為啥不再多領一份呢?何瑭笑著曰:“我來的時候,已經得到了太常寺少卿的工資,這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庇谑牵舞⑦@筆名正言順的“雙工資”給拒絕了。這就是傳說的“何瑭卻金”的故事。

何瑭著作現有當代人王永寬點校的枟何瑭集枠,其思想和成就在此卷中都有體現。

二、哲學理念

何瑭19歲讀許衡、薛蝕著書 ,受他們的思想 影響較大。 在他們思想的基礎上,何瑭提出了自己的陰陽并立、形神并存的本原論觀點 ,并發展為典型的二元論思想。 “力主在心為知覺 ,在物為理” 之說 ,比較準確地概括了何瑭的哲學觀點。

(一)形神并存本原論。 在何瑭看來 ,世界的本原既不是氣,也不是理 ,更不是心 ,世界的本原是形與神。 天地未生之時 ,形神已并存于其中了。 世界上天地萬物都有形與神之分 ,有知覺的精神一旦離開了人的形體就必然死亡,無知覺的形體離開了精神也必然死亡。 可見 ,形神是并存的 ,合則生 ,分則死。 何瑭認為 ,形神來自宇宙的陰陽二氣 ,即“陰形陽神” ,就是“陽有知而無形 ,陰有形而無知”。這樣 ,何瑭所主張的“形神之分” ,精神與肉體分裂開了。 他認為 ,只有陰陽相合 ,物才能產生;陰陽相離 ,物就會死亡。對人來說也是如此 ,精神一旦離開肉體 ,知覺就不存在了。可見 ,有形的肉體沒有知覺 ,無形的精神才有知覺 ,合則同生同榮 ,離則同消同亡 ,形與神是并存的。 何瑭的形神并存論發展了朱熹的理氣論,即理為萬物之本 ,理在氣先。 朱熹說:“天地之間 ,有理有氣。 理也者 ,形而上之道也 ,生物之本也;氣也者 ,形而下之器也 ,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 ,必稟此理 ,然后有性;必稟此氣,然后有形。 其性其形 ,原不外乎一身 ,然其道器之間分際甚明 ,不可亂也。” 許衡認為:“事物必有理 ,未有無理之物,兩物不可分離。 無物則理何所寓?”薛蝕說:“理氣決不可分先后。”又說:“無以理言 ,有以氣言 ,以無形之理生有形之氣 ,截有無為兩段 ,故曰 ‘有無為二’ ?!边@和朱熹提出的理氣不能分是一脈相承的。

(二)“陰陽不可混”思想。 何瑭在陰陽并存本原論的基礎上 ,提出了“陰陽是并存的二物”理論,即陰陽“不可混”思想。 他認為 ,陰陽是不可混同的但又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實體 ,萬事萬物皆分陰陽。 因為“天為陽 ,地為陰;火為陽 ,水為陰” ,“天不能生地 ,水不能生火” ,所以陰陽不可混。 他還認為萬事萬物對于陰陽及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歸屬是固定不變的 ,如夏為陽為火,冬為陰為水 ,火旺于夏 ,水旺于冬等等 ,標新立異地提出了陰陽是并存的二物思想。但是 ,何瑭又感到這一說法不能被人接受 ,就把自己的理論說成是與枟易?大傳枠中的觀點并行不悖的,不同的只是看問題的角度。 他認為 ,天為陽 ,地為陰 ,兩者是不可混的。 但是 ,水與火則又是天地的兩個派生物 ,火作為陽物 ,不只附于天 ,而且還行于地;水作為陰物 ,不只附于地 ,而且還行于天。 從這個意義上說 ,枟易?大傳枠所謂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也是對的。 他說:“或曰:‘易大傳謂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今謂天為陽 ,地為陰 ,不亦異乎?’曰:‘乾,陽物也 ,其象為天;坤 ,陰物也 ,其象為地 ,茲非易道之彰彰者乎?’曰:‘言若是之不同 ,何也?’曰:‘各有指也。 火 ,陽也 ,雖附于天而未嘗不行于地;水 ,陰也 ,雖附于地而未嘗不行于天。水火者 ,天地之二用也。 故天有陰陽 ,地有柔剛 ,默識而旁通之 ,則并行而不?!?。”根據以上論證 ,何瑭得出“天不能生地 ,水不能生火”的結論。 同樣 ,陽不能生陰,陰亦不能生陽 ,“有者始終有 ,無者始終無” 。 所以 ,陰陽就是不可混同的各自獨立的實體。

(三)有神論思想。 何瑭認為 ,人的知覺作為是由“人心之神”主之,“人死魂升為陽而能神”, 因此認為鬼神是存在的 ,且“鬼神亦有知覺作為”并能致人禍福。 何瑭還說 ,如果因鬼神無形而不信 ,是“儒之淺者也” 。何瑭認為 ,在人世之外存在著有知覺作為的鬼神。他說:“人 ,血肉之驅耳 ,其有知覺作為 ,誰主之哉?蓋人心之神也。人心之神 ,何從而來哉?蓋得于造化之神也。 故人有知覺作為 ,鬼神亦有知覺作為。 謂鬼神無知覺作為 ,異于人者,梏于耳目聞見之驗 ,而不通之以理 ,儒之淺者也。 程張不免有此失。 先圣論鬼神者多矣 ,乃一切不信 ,而信 淺儒之說 ,何也?豈非梏于耳目聞見之跡 ,而不能通之以理者乎?”在有神論的基礎上 ,何瑭相信神鬼支配著人間禍福,巫術是可信的。 他說:“人之神與造化之神 ,一也 ,故能相動 ,師巫之類 ,不可謂無。 浚川舊論天地無知,鬼神無靈 ,無師巫之術 ,今天地鬼神之說變矣 ,而師巫猶謂之無 ,如舊也 ,何哉?此三事一理也 ,特未思耳。神能御氣 ,氣能御形 ,造化人物無異 ,但有大小之分耳。造化神氣大 ,故所能為者亦大 ,人物神氣小 ,故所能為者亦小 ,其機則無異也。 州縣小吏亦能竊人主之權以行事,此師巫之比也。 行禱則求于造化之神也。 設位請客 ,客有至不至;設主求神 ,神有應不應。 然客有形 ,人見之;神無形 ,人不能見也。以目不能見 ,遂謂之無 ,淺矣?!?/p>

如此 ,何瑭就把鬼神存在與否排除于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實驗科學探討之外。鬼神既然有知覺又能主使人世禍福祥異 ,因此就可以通過卜筮預知。 何瑭二元論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一個試圖從新的角度認識世界的思想體系 ,豐富了中國哲學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研究。因此 ,他作為明代典型的二元論思想代表 ,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黃宗羲評曰:“先生以儒者之學 ,當務之為急,細而言語威儀 ,大而禮樂刑政 ,此物之當格而不可后者也。 學問思辨 ,一旦卓有定見 ,則物格而知至矣。 由是而發之以誠 ,主之以正 ,然而身不修 ,家不齊 ,未之有也。至究其本原為性命 ,何瑭思想淺論 形于著述為文章 ,固非二道 ,特其緩急先后 ,各有次第 ,不可紊耳。 今曰‘理出于心 ,心存則萬理備 ,吾道一貫 ,圣人之極致也,奚事外求’ ,吾恐其修齊治平之道 ,反有所略 ,則所學非所用 ,所用非所學 ,于古人之道 ,不免差矣。 先生此論為陽明而發也。蓋力主在心為知覺 ,在物為理之說,固元足怪 ,獨是以本原性命 ,非當務之急 ,若無與乎修齊之事者 ,則與清談何異?修齊之事 ,無乃??垦哉Z威儀、禮樂刑政與?真可謂本末倒置矣。 先生與王浚川、許函谷辯論陰陽數千言 ,為浚川所破者不一。 其大指之差 ,在‘以神為無 ,以形為有 ,有無豈能相合?則神形已離為二 ,神形既二 ,又豈待人死而后無知哉?”


三、治國理念

何瑭一生和封建時代其他知識分子有著相似的經歷 ,但與一般的士人相比 ,何瑭的為人行事顯示出鮮明的個性特點。 何瑭信奉儒家學說,終生不廢濟世安民之志;他博覽群書 ,但不死啃書本 ,而是用自己的所學解決現實問題 ,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或方案。

(一)經濟理念。 封建時代居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重視的是經世致用。因此 ,他任北京戶部右侍郎時作枟民財空虛之弊議枠,就表現了洞察時政的遠見卓識和運籌謀劃的才能。 退居鄉里之后 ,他著枟均徭私論枠和枟均糧私論枠,向當地政府反映民情。 何瑭任職開州期間 ,體察民情 ,根據實際情況實行九均法 ,分程修堤治河 ,使開州社會安定,五谷豐登 ,百姓莫不拍手稱快。 張鹵的枟何文定公傳枠認為 ,何瑭在開州任上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創立“三比法” ,以均賦役,二是督修黃陵岡堤岸。馬理枟何先生神道碑銘枠也記述道:“何瑭任開州同知時正值編徭 ,他稽其事產為九 ,均法而民平;又治河 ,先生分程洛之,工省而役先休?!?在財政上 ,何瑭堅持量入為出原則 ,強調撙節財用。 他認為理財之要 ,在于開源節流。他不贊同用搜刮民財的辦法來充實府庫 ,指出“在官之財不足固為可慮 ,然不若在民之財不足可慮之甚也。蓋民財不足事勢窮極,盜賊必起,此蓋宗社之憂”。何瑭主張勤儉治國,他說:“蓋用度奢侈則民財必傷,上下不辨則民志不定,此蓋必然之理,而為治者所當念也。”他反對“財有余者以此相夸 ,財不足者亦相仿效… … 婚姻喪葬之儀、燕會賻贈之禮畏懼親友譏笑,亦竭力營辦,甚稱貸為之”。他認為 ,奢侈不僅“耗民之財”,而且“亂民之志”。對那些奢侈貪污之人,他認為:“犯者除問罪外,俱將其違法之物沒官。如飲食諸物不可沒官者 ,則照依所費罰之。以十分為率,俱以三分給告人充賞,七分備賑及補助貧民糧差拖欠之用。再犯,倍罰。三犯,不分官民,俱遷徙化外。 如該管官員承告官民奢僭事情不與受理 ,及雖與受理不照例罰治者 ,俱依制書有違問罪;通不管理者,即以不職罷黜。”當時爭論得比較多的是賦稅制度。 張居正當時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 ,但何瑭等人則對此持批評態度。 他認為一律以田定稅 ,而不問資產多寡,“工商之家及放債居積者皆不及矣”,其后果只會促使人民“務逐末而不務力田”。在枟民財空虛之弊議枠中,何瑭提出了人口過多的問題 ,但是他沒有提出怎樣解決的辦法 ,只是簡單地認為:“生齒蕃多 ,而土地所生之物無所增益,則供養自然不足?!惫B不足 ,則民“不能安居樂業” 。 要安居樂業并解決“生齒蕃多”的問題,“別無善策,惟有盡辟地利以資生養一法尚可施行”。 這些問題的提出,說明了何瑭對人口增長過快的憂慮。

(二)政治理念。 何瑭自幼受儒家正統思想教育 ,對于儒家學說所倡導的立身處世準則和道德規范,他一絲不茍地認真遵守。1511年 ,何瑭進諫 ,要求禁貪墨以吏治 ,朝廷不但不納 ,還以忤旨之罪 ,將何瑭調出京。何瑭任職開州期間 ,微服私訪 ,審理冤案 ,處決清豐縣令之子、綽號“凈街虎”的高攀 ,百姓拍手稱快。任職東昌府同知期間 ,他明查暗訪 ,為民解憂。 經過翻閱案宗,他發現強搶民女、兇殺無辜的花花公子湯興 ,尚逍遙法外 ,隨命捕快將其逮捕入獄。 經過審訊 ,湯興供認不諱 ,何瑭遂將罪犯處決 ,為地方除了一害。 這卻惹惱了湯興之父、定州知州湯元中,他處處設障 ,暗箭中傷 ,陷害何瑭。由于正德皇帝整日貪戀酒色 ,不理朝政 ,加之權奸當道 ,國事日非 ,何瑭既不愿為昏君效力 ,也不愿同貪官同流合污 ,于是便向皇上一連寫了2次枟患病不能供職 ,乞恩放歸田里事枠的辭官奏疏。

(三)道德理念。何瑭非常重視個人道德修養。林燫說他“不言而躬行”,孫奇逢稱他是“躬行君子”。這正是何瑭的獨特之處。其躬行的主要內容,是枟大學枠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他在枟儒學管見序枠中說,儒者之道,“莫要于枟大學枠”;在枟少司成郭杏東考績序枠等文章中,他反復論述枟大學枠關于修齊治平的宗旨。他不但以此宗旨教誨別人,而且付諸實踐,為臣竭力盡忠,為子全心行孝,處事務持以仁,交往重以義。他的實際經歷,使他遵從的修齊治平的人生道路顛倒了順序,成為平治齊修,即不能平天下則力圖有功于治國;治國之道不暢則壽親訓子,力求齊家;齊家之責已盡則只有滿足于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自修其身了。唐樞說他“篤遵古誼”,孫奇逢說他“以德行自負”,馬理在評價何瑭的人格時說:“樞曰:‘孟子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其謂大丈夫。先生豈其人歟?讀孔子言曰:可與適道 ,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若先生有見之明而任之重,行之篤而守之固,真卓然自立可與權者,彼世之富貴、貧賤、威武焉得而淫之、移之、屈之哉?非大丈夫而何?樞亦可謂知師,非阿好者矣?!焙舞┲鲝垺叭逭咧畬W,當務之為急,細而言語威儀,大而禮樂刑政,此物之當格而不可后者也”,對于“理出于心,心存則萬理備,吾道一貫,圣人之極致也,奚事外求”的看法,深表反對。黃宗羲謂其論“為陽明而發也” ,并對其說大加譏諷:“蓋力主在心為知覺、在物為理之說 ,固無足怪,獨是以本原性命非當務之急 ,若無與乎修齊之事者 ,則與清談何異?修齊之事,無乃專靠言語威儀、禮樂刑政與?真可謂本末倒置矣。”枟總目枠對于何氏提倡格致、躬行,表示贊賞,枟柏齋集枠提要云:“瑭篤行勵志,其論學一以格致為宗?!十敃r東南學者多宗王守仁之說,而瑭獨以躬行為本,不以講學自名。 然論其篤實 ,乃在講學諸家上。”但對于其好發異論,則表示反對 ,枟柏齋三書枠提要謂:“大都好為異說以自高……論儒學則以朱子為欠明切,而真德秀枟大學衍義枠于大學之道實亦不知。皆所謂一知半解也。末有崔銑跋。 銑學頗醇正,而極稱所論之超卓,殊不可解?!焙舞┮簧W多才,對天文、算術、醫學和音律都很有研究,其思想內容相當豐富。反映了我國古代學者博學多能、觸類旁通的特點。“野吏氏曰:‘公生平不屈逆謹,進退有道,以德行自負,恥列文學科。其詩不必法唐,文不必法漢;議論仿佛宋儒,殆庶幾乎躬行君子也。不事著述,且不欲梓其文錄,謂自宋以來,儒者之論方苦太多,吾之所深懼也’,斯真見道之言。與說者謂當以顛閔無所著作想象先生,暗然自修,蛆去表暴為名之意,此近里著已之儒也。”


四、何塘精神在武陟

武陟,夏屬冀州,春秋置懷縣,秦易名武德。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縣。

千百年來,滔滔東流的母親河不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武陟人,也孕育了武陟大地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名山秀水陶冶了世代英才豪杰。這里誕生了諸多大師泰斗,眾多歷史名人曾在此或游歷,或隱逸,或葬歸于此。武陟廉政文化則孕育、形成于文化名人為官從政之道、言行舉止之中,突出表現為剛正不阿、為民造福、憂國憂民、清廉簡約、淡泊名利、重品尚德的品行。何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優秀者。四百多年來,他的著作和逸聞軼事在覃懷大地流傳不息,他的廉政思想對于我們的廉政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剛正不阿。何瑭在明武宗時官至三品,宦官劉瑾權翼遮天,惡名遠播,群吏莫不百般奉迎,但小小修撰何瑭不吃這一套。權臣張羅峰賞識他的才學,有意提拔重用他。面見張時,他卻當眾怒斥其14條罪狀。正因為何瑭能夠“出淤泥而不染”,人們親昵地叫他“何老先兒”。

  為民造福。何瑭任職開州期間,微服私訪,審理冤案,處決清豐縣令之子、綽號“凈街虎”的高攀,百姓拍手稱快。任職東昌府同知期間 ,他明查暗訪 ,為民解憂。經過翻閱案宗,他發現強搶民女、兇殺無辜的花花公子湯興,尚逍遙法外,隨命捕快將其逮捕入獄。經過審訊 ,湯興供認不諱 ,何瑭遂將罪犯處決,為地方除了一害;創立推行“三比法”以均賦役;督修黃陵岡堤岸。使開州社會安定,五谷豐登,百姓莫不拍手稱快,這些是實實在在的為民辦事。

潔身自好。何瑭非常重視個人道德修養。他“不言而躬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在枟儒學管見序枠中說,儒者之道,“莫要于枟大學枠”;在枟少司成郭杏東考績序枠等文章中,他反復論述枟大學枠關于修齊治平的宗旨。他不但以此宗旨教誨別人,而且付諸實踐 ,為臣竭力盡忠,為子全心行孝 ,處事務持以仁,交往重以義。他的實際經歷 ,使他遵從的修齊治平的人生道路顛倒了順序,成為平治齊修,即不能平天下則力圖有功于治國;治國之道不暢則壽親訓子,力求齊家;齊家之責已盡則只有滿足于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自修其身了。

憂國憂民。何瑭自幼受儒家正統思想教育 ,對于儒家學說所倡導的立身處世準則和道德規范 ,他一絲不茍地認真遵守。1511年 ,何瑭進諫 ,要求禁貪墨以吏治 ,朝廷不但不納 ,還以忤旨之罪 ,將何瑭調出京。開州赴任為民請命,怒斬縣令之子。后遭暗中陷害。由于正德皇帝整日貪戀酒色,不理朝政 ,加之權奸當道 ,國事日非 ,何瑭既不愿為昏君效力 ,也不愿同貪官同流合污 ,于是便向皇上一連寫了2次枟患病不能供職,乞恩放歸田里事枠的辭官奏疏。

清廉簡約。任浙江提學副使時,對鄉試的考生 ,不光看名次 ,就連試卷都要份份過目,發現有人作弊 ,徹底追查 ,嚴厲懲處 ,考生們無不交口稱贊。何瑭逝世時,“四方人聞訃 ,皆謂天喪哲人 ,世道不配周氏,初封孺人 ,能以節孝相先生 ,嘗從先生三仕三已 ,無喜慍言”。 何瑭生活儉樸 ,安貧樂道 ,做官時兩袖清風,居家時不積私產?!扒Ю锷訒鵀橐粔?,讓人一墻有 何妨”的故事,在我國廣為傳頌,覃懷人則認為出自何瑭。這是因為沁陽城南街的“仁義胡同”今仍在。至今,人們每每看見懸掛在胡同兩頭的銘牌,就對何瑭清廉正直的高尚情操加以贊頌。

淡泊名利。相傳何瑭舊墓前有塊石碑,碑文是何瑭親筆寫的四句話:“吾兒強勝我,要錢作什么;吾兒不勝我,要錢作什么?!彼木湄Q行并排,第二、四句高兩字。年深日久,石碑被泥土埋住大半截,只顯露上面的四個字“要錢”、“要錢”,因此被稱為“要錢碑”。但是人們都清楚地知道何瑭的四句原話,理解何瑭的本意。這個故事流傳很廣,反映了后世群眾對何瑭高尚品德的敬仰。

  重品尚德。何瑭自幼受儒家正統思想教育 ,對于儒家學說所倡導的立身處世準則和道德規范 ,他一絲不茍地認真遵守。何瑭七歲時隨家人遷往懷慶府城,弘治元年(1488年)入河內縣學,十四年河南鄉試第一,次年考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南京工部右侍郎、禮部右侍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等職,嘉靖八年致仕,“居家十五年,不通要地人書,書至,亦不答,惟與四方林下同志及門人問答講學而已,臺諫相繼,論薦者累數十人”。

五、何塘思想文化研究會

2016年12月27日下午,武陟縣何瑭廉政思想研究會成立儀式在縣紀委會議室舉行??h委常委、紀委書記王和慶出席成立儀式。

王和慶說,武陟地處中原腹地,是黃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思想學術繁榮,文化名人輩出,何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優秀者。四百多年來,他的著作和逸聞軼事在覃懷大地流傳不息,他的廉政思想對于我們的廉政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王和慶要求研究會要廣泛利用現代網絡,積極聯系何氏宗親,進一步豐富何瑭著作與思想體系,同時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平臺,廣泛宣傳何瑭治家的優秀故事,把何瑭的廉政思想發揚光大,讓何瑭的廉政思想在當今社會中影響更多的人,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


六、焦作市廉政教育基地——何塘祠掠影

古代廉政文化資源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傳承、發揚好廉政文化,實現與當代行政文化的同頻共振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長期以來,武陟縣委、顯政府對廉政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把廉政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懲防體系工作的總體規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黨政機關和黨員干部為重點,以廉政文化“六進”為載體,發揮武陟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優勢,以歷史為經,以文化為緯,總結歷史上廉政文化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寶藏中的廉政文化精華,著力提煉出有助于當代社會廉政文化建設的有益因素,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充分的思想資源支持,使廉政文化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七、何塘廉政讀物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01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11評論 3 41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26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43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23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74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68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095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05評論 1 331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1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20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2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61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58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30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0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