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1:“妹妹,這是馬,給你!”這句話聽起來是否超級有愛呢?再看看畫風——兒子一臉促狹地笑著,手里拿著巴掌大的小馬,等妹妹伸出小手想要去抓的瞬間,小馬已經跑到了妹妹的頭上,之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兒子拿上馬轉身跑走。
畫面2:“妹妹,玩這個!”妹妹拿了一只黃色的冒險鴨玩得專注的時候,哥哥手里拿了個按摩球,跑到妹妹身邊,塞給妹妹,順便從妹妹手里扣走了小黃鴨……
我時常很慶幸,妹妹從懷孕到出生的過程中,哥哥一直秉持著“我要當老大”了的態度,歡迎她的到來,而且大部分時間,兄妹兩人互想愛著彼此,哥哥上學的時候,語言能力尚且貧乏的小妞卻可以清晰地大喊著“哥哥”,焦急地指揮著我們抱著她各個房間游走,思念著哥哥;而哥哥在家的時候,不管手頭還有什么作業,經常不知不覺就溜到了妹妹的旁邊。
但兄妹相處的瞬間里,總是不可避免地出現開頭的兩個畫面。忍不住嘮叨的時候,有時候聽到的是兒子惡作劇得逞的笑,有時候就是每次說教淪為“耳旁風”的挫敗感。我常想,或許相處時愛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是需要看到和練習的吧。
那到底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讓他看到呢?
我想多萊爾夫婦是否在講述睡前故事《小狐》的時候,已經會心一笑找到了這個答案了呢?
封面中的小狐帶著可愛的微笑,她一定滿心里都是愛和依戀吧,嘴里的骨頭也定是她幸福的原因之一,她在看誰呢?
小狐被叫醒的時候,她正在做著肉骨頭的夢,醒來,卻真的發現了肉骨頭,不過,這個骨頭卻用了一根繩子牽著,誰在背后呢?
原來是小主人,為什么小主人給小狐的骨頭是用繩子拴著的呢?這難道不像釣魚時的裝備嗎?如此猜來,小狐的情況并不是非常妙啊!
她餓了,而小主人卻只是自己玩夠了,忘記了喂她。于是,小狐開始跟著她的小主人,四處去找尋那根骨頭。
在追蹤主人的路上,小狐遇到一只鬈毛狗,遇到一個樂隊,還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就這樣,小狐迷路了。
風雨的夜晚,小狐又累又餓,流浪到一家門廊前蜷縮成一團,昏昏入睡。
幸好一個胖胖的男人收留了她,并且對她很好,讓他和他的一只貓和一只雞一起。小狐發揮了她擅長唱歌的特點,和貓和雞一起練習三重唱。直到有一天胖男人帶她去馬戲團表演。
此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小狐居然聽到了那個她日夜思念的聲音從觀眾席傳來,她的小主人!
于是,小狐不顧一切地沖向了她的小主人,并終于回到了家。
一切似乎圓滿了。
7歲的孩子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自我而容易感傷?!蛟S繪本中的小主人就是這樣。他的世界需要陽光,于是,他就借戲弄小狐的方式來讓安撫自己那顆不肯安靜的心??粗鴷行∧泻⒁荒槾侏M的笑,實在是像極了家里馬上八歲的哥哥。
我在想,他難道不愛小狐嗎?
或許他僅僅是不懂得如何表達愛和親密相處吧。一如八歲的哥哥面對一歲的妹妹一般。
而此時,7歲的孩子還有另外一個特點: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來磨磨蹭蹭。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別人要他做什么事時,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動。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里,哪怕他瞪大眼睛看著你說話,他其實都并沒有注意到你說的是什么,他可以對外界充耳不聞。
所以,如果試圖說教,估計效果將與重復和厭煩相伴。未等孩子“聽話”,我們和孩子已經都被“嘮叨”倦怠了。
不如就這樣一個睡前故事吧。讓孩子因為興趣而看到,看到愛的正確打開方式,看到不正確的方式造成的傷害。
而身為父母,在讀書的時候是否也有收獲呢?
在讀到小狐雖然衣食無憂,又有玩伴的情況下,依然在夜來的時候思念小主人,我欣慰了。
我曾經一度擔心,哥哥的不懂得如何陪伴會不會讓兄妹間出現隔閡??吹竭@兒,又想到,雖然被搶了東西,妹妹會不高興,但每每抱起她時,她最愛去的房間還是哥哥的,我想,我的擔心大半歸于多余。
相親相伴的成長中,或許被不懂相處的哥哥戲弄也是對性格的一種磨練吧。
因為,他們兄妹之間的愛卻總是這些小打小鬧所不能遮掩的。
我想,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讓哥哥看到愛和陪伴的正確打開方式,更是讓作為媽媽的我,也看到??吹綄W習的循序漸進,看到他們的成長可能,看到自己內心的焦慮,也看到靜待花開的可能。
而愛和陪伴,不僅僅是孩子們在學,我們又何嘗不是時時走在路上呢?
·
文/晨光微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