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90后,80后都開始帶孩子,然后公眾號的雞湯文看了太多,什么一定要富養女兒,窮養兒子之類。富養女兒,不至于讓女兒迷失在愛情中最后卻是找了一個窮光蛋。窮養兒子,大致是要讓兒子堅強,能吃苦之類的,不致于受點小傷小難就覓死覓活。如有個男孩子因為高考未考過,結果就鬧著要跳樓,如此小小的挫折就過不了,怎么能經得起社會上的大風大難?還有一些雞湯文,比如培養孩子的性格,孩子的習慣,不能太寵孩子等等。說的有道理沒?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要分教別類,切也不可依葫蘆畫瓢。每個孩子都是人間的天使,每個孩子也各有各的性格,怎么只有一種辦法去教育呢?
樂嘉帶4歲半女兒徒步沙漠長達76公里,是孩子啊,一個青少年都甚感到壓力,何況還是一個孩子。樂嘉的邏輯是什么呢?他希望他的女兒,“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不要給自己找借口,她過了這個坎兒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會告訴自己要堅持”。原來是鍛煉女兒的毅力,但是這樣做真是能夠鍛煉毅力么?以小七我本身的經驗來說,毅力從來不是三四歲那時候能鍛煉得了的,而是在成長之后,很年青的時候20歲左右才知道是奮起直追,童年在我的印象中是只有快樂的玩耍。
問題是在樂嘉的女兒成年之后的若干歲月里,又一次遇到了困難,真會在4歲的時候記憶不全的時候獲得信心和勇氣?未必吧,這樣的美好愿望只留在作家的想象中,或是樂嘉以一個成年人的想象中。還有是,長大走向社會之后,你會發現,有些事情并不一定是只要堅持到底就是正確的,在一個錯誤的方向堅持到底,會讓人生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從心態上,做好父親這一課本不是要照書本和自身的經驗來。樂嘉是一路奮斗史,才有今天的地位,他自然希望女兒是奮斗的。但是這個想法是多么的危害!人的成長與習性和成長的環境有關。為什么就一定要求兒女要出人頭地,要光宗耀祖呢?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能夠養活自己的人,難道不好嗎!
本文兩個媽媽嬰兒推車和尚節濕巾品牌贊助推出,轉載請聯系作者。
兩個媽媽嬰兒推車:愛比陪伴更長久。
尚節濕巾:懂得生活,會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