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的開篇詩: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混沌:度娘的解釋有如下幾種
1.古代傳說中指世界開辟前元氣未分、模糊一團的狀態。
2渾然一體,不可分剖貌。
3.模糊;不分明。
4.糊涂。
5.古代傳說中央之帝 混沌 ,又稱 渾沌 ,生無七竅,日鑿一竅,七日鑿成而死。比喻自然淳樸的狀態。
6.神話生物。
本詩中取第一種解釋.但是第五種傳說也很好玩,莊子里就有這個故事。大家應該把這個故事了解清楚。
[這是學習與讀書的方法。記住:慢就是快,快就是慢。一味求快,不求甚解,讀多了一頭霧水,還是不明就里,多了又有什么用?慢慢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了,自然會一目十行,想不快也不成。]
未分天地亂:不光是天地亂,那個時候什么也沒有。山,水,草,蟲。。。。。。宇宙間的一切都沒有。
第二句:
茫茫渺渺無人見。
茫:度娘的解釋
1.模糊不清,對事理全無所知:~然。~昧。
2.遙遠,面積大,看不清邊沿:~~。~漠。渺~
此句兩個意思全有。
渺:1.微小:~小。~不足道。
2.水勢遼遠:浩~。~邈。~~。~然。
3.茫茫然,看不清楚:~茫。~無人跡。
此句1、3兩個意思全有。
茫茫渺渺:如果大家看過《紅樓夢》的話,這里就應該聯想到《紅樓夢》里開篇就有兩個人物: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這又是學習與讀書的方法。記住:聯想記憶法。書讀多了,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了,自然就會聯想了。互相勾聯成趣。]
無人見:第一句混沌未分天地亂:不光是天地亂,那個時候什么也沒有。山,水,草,蟲。。。。。。宇宙間的一切都沒有。當然包括人。
第三句:自從盤古破鴻蒙
需要了解的知識點:盤古。
度娘的基本解釋:
上古神話傳說人物,盤古是中國神話體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產生很古老,最早見于上古巖畫,記載見于戰國的時代《六韜·大明》,敘事見于三國時代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歷紀》,盤古化萬物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異記》,最早形象見于《廣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說》為龍首蛇身、人面蛇身。
有關盤古的知識點很多,有興趣的人可以了解有關他的更多東西。
破鴻蒙:
鴻,讀作hóng,形聲字,本意指大雁,后引申出"書信"、"大"等意,相關組合詞語較多。精明公正,學識淵博,官運旺,中年成功隆昌,富貴之字。鴻運當頭,成語,鴻運:一鴻大好的運氣。正是走好運的時候。
蒙:
蒙有3個讀音
1、mēng :欺騙,昏迷,胡亂猜測;
2、méng :愚昧,遮蓋起來,受,形容雨點細小,姓,蒙莊, 同"艨";古地名-北蒙,古水,沱江支流,即蒙江;
3、měng:蒙古族。
這句取2、愚昧,遮蓋起來的意思。
鴻蒙:其實還是第一句混沌的意思。只是古人的另一種叫法。
破鴻蒙:就是盤古這個人把混沌的這種大的蒙昧狀態破了,就要開始產生天地以及萬物了。
開辟從茲清濁辨。
盤古打破了混沌,從那一刻起,就有天地,古人在《幼學瓊林》、《夜航船》等書中都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盤古破鴻蒙之后,混沌狀態中的清氣就上升成為了天,濁氣就下凝而成為了地。天地分明了,隨著就會有萬物了。
覆載群生仰至仁
這一句中的“覆”指的是天,只有天高高在上才會“覆”。
“載”指的是地,只有地踏踏實實在我們腳下才會“載”。
清氣上升為天在上面“覆”蓋著萬物。
濁氣下凝為大地承“載”著萬物。
群生:即是山,水,草,蟲。。。。。。宇宙間的一切,當然包括人。
仰至仁:這是儒家的思想。孔子一生的思想就是一個字“仁”。原話在《論語》里:“吾道一以貫之。”就是一個字“仁”
儒家講仁。什叫“仁”,“二”與“人”合起來就是“仁”。儒家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用現在的話說叫“人文主義”。
“儒”字是一個“人”字與“需”字,也就是說儒家思想它是從解決人的各種需要(比如工作、生活、娛樂等等各種需要的角度去出發給人們以智慧。)
仁字度娘的基本解釋
仁,ren,從人從二:從人,表示一個站立的人;從二,表示:
(1).代表數目字,復數。指"不僅是我一個人,還有我以外的很多人;來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心比心對待每一個人。
(2).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三代表天、人、地三才。仁字從二不從三,即要化掉人心,只懷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來為人處事,即有博愛心、包容心,自會產生仁愛心。這是個人自我提升之道。
(3).作"丄"字用,為上。代表崇尚、提升、升華。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范集于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后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覆載群生仰至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以儒家的思想角度來說天覆地載的世間萬物都是積極的向上的仁義的。
但必須記住一點這只是儒家的一家之言。
[思考的問題來了?儒家的觀點正確嗎?為什么?]
發明萬物皆成善。這句還是承接上句,仍然是儒家的思想:天地的萬物不管不怎么起源的,它們都是好的、善的、仁義的。
欲知造化會元功:基本意思是:要想知道天地間的萬物是怎么來,它們是如何生長變化發展的。
造化:1.自然界的創造者。亦指自然。2.創造化育。3.福份;幸運。4.指使得福
這句中是第二個意思。
會元:度娘的基本解釋
積三十年為一世;積十二世為一運;積三十運為一會。
「一元」也依十二地支排列,因而有十二會。 一元結束后,接著下一元的開始,宇宙中又開創新天地。謂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因此,如果以年計算,則「一會」計有一萬零八百年,如下式:
1會 = 30運
= 30(運)x12(世)x30(年)
= 10800年
這些基本的知識點必須了解,不明白不怕,但是必須了解。
[學習方法:不懂何妨先放過,不能急,隨著你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一定會懂]
會元功的具體解釋,書的第一段就會慢慢講來。
須看西游釋厄傳。這是詩的最后一句。但也就是這句話。明明白白地告訴你《西游記》講什么:它講的是世間萬事萬物,如何戰勝“厄”運,成人成材,這里面的許多東西,我們會慢慢從書中讀出來的。
當然,如何戰勝“厄”運,只是《西游記》這本書的一個方面,它還有多少面,我們也會慢慢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