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味道——這輩子都忘不了的味兒

? ? ? ? 前幾天,生活在老家的表妹(也是我幼年時的同學),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了一張圖,是山里的一種野果,清明前后成熟。野果已經透紅了,躺在她的手心。隔著電腦屏幕,我默默地咽下了N多口水。表妹的微信圖下,跟了一長串的評論,有的人好奇:野果子怎么這么早就成熟了?有的人遺憾:這東西怎么沒見過?有的人追憶:哇哦,好多年沒再吃過這個味。還有的人疑惑:這野果,用家鄉話怎么叫來著?……有人把這張圖發到了同學微信群,這下可好,一下午的時間,群簡直要炸了,各路吃貨紛紛開始分享自己童年時采野果的心得,大家把那大山里的美味,從記憶里扒了個遍。和很多遠離家鄉的游子一樣,我沒在老家生活,算起來也有20多年。童年時吃的各種野果子,多少年都沒有機會再次采摘到,更別提吃到了,但是留在舌尖的,那甜甜的,酸酸的,澀澀的,麻麻的,苦苦的味兒,卻始終留在記憶深處,每每想起,是那樣的鮮活,美味到這一輩子,都忘不了……

? ? ? ? 接下來我想按照自己的記憶,把童年時期吃過的山珍整理一下。這里的山珍,不包括野雞野兔子野豬麂子等活物,只是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山野里,在大城市很難再見到的各種草本木本植物,它們的果實或者植株或者根莖。它們成熟的季節不盡相同,可惜多年過去,我已經傻傻分不清了,所以接下來的排序會是雜亂無章的。它們于我,是大自然最無私的饋贈!借著回憶野果的味道,也梳理梳理思緒,懷念一下遠去的故鄉,逝去的童年。

? ? ? ? (受條件限制,我拍攝不到真實的照片,所以以下圖片大部分來自百度搜索,并非惡意抄襲,如果需要下架,請與我聯系,見諒!)


01:胡頹子


學名胡頹子,別名雀兒酥、甜棒子,羊奶子等。玉山話稱“茄果”(茄字用土話,果字要讀成四聲)這張圖就是表妹提供的。
透出紅來的胡頹子已經成熟,吃起來甜甜的。青色的就會有一絲麻麻的味道。

? ? ? ? 胡頹子應該算是最先成熟的野果子,還不到清明時分,它就靜靜地在山里透出紅來。在老家的那些年,每年清明節都要跟長輩們去掃墓。爺爺奶奶大伯的墓地,都在半山腰,一段時間沒有人上去,原本的羊腸小道可能就被雜草占領了,爸爸總會率先走在隊伍前頭,把雜草拔掉,開辟出一條小道兒來。偶爾會有讓孩子們感興趣的小東西,胡頹子就是可能的意外驚喜。輕輕地從枝上摘下來,迫不及待就塞入口中,時甜時酸充盈著整個嘴巴,碰上個沒熟透的,一咬是麻的,忙不迭得往外噗噗吐著口水,惹得大人們哈哈大笑。

? ? ? ? 我就讀的小學,是村里蓋的,在后山腳下。因為學齡兒童少,教室和老師數量都不夠,所以一年級和二年級混在一個教室,三年級和四年級混在一個教室。五六年級沒有,要去鄉里的小學上。一節課,前半段時間,老師先給低年級學生講課,然后給孩子們留下作業,后半段繼續給高年級的孩子講。有一件令我開心的事,當我一年級的時候,已經把二年級的內容全都學會了。當然,這些并不是重點,其實重點是,當年那樣的小學,也賦予了孩子們天性的自由。每次課間的時候,下課鈴一響,孩子們立即沖出教室,小鳥一般沖向后山。現如今想都想不到的艱苦,可在當年,學校卻是我們的樂園。不上課的時間,可以在山里瘋狂地跑,先快速爬到半山腰,然后沿著梯田似的地頭一級一級往下跳,感覺像是要飛起來一樣,間或采上一把小野果,藏在褲兜里,接下來整節課都是美滋滋的。

? ? ? ? 一次在山里看到一株小小的胡頹子,突發奇想要把它帶回家。別看植株小,根系卻很發達,泥土之下能延伸到很深。從旁邊折一根粗一些的樹枝,簡單整理一下,便成了稱手的挖掘工具。費盡力氣挖出來,和弟弟一起,興奮地在廢棄不住的老屋空地里,挖個坑把它種下去。那株胡頹子如今還在,已經長到三米多高,每年都能結出很多紅艷艷的小果實,便宜了鳥兒雀兒,清明前后總能在這吃個飽兒。


02:清明果


學名鼠麴草,別名鼠曲草,又稱清明草,念子花等。網上大部分給出的解釋都是這個。玉山話稱“繼艾”(這兩個字都要用土話才能讀出原味),我的理解可能是野艾,因為它跟艾草是近親,很像,只是長不了艾草那么高,貼著地面的,葉子像花兒一樣向四周散開,而不是艾草似的在細高的桿上長成輪狀。
已經成型的清明果,也叫青團或清明粑。實物的顏色要比圖片深,是深綠色。圓形的是甜的,里面包的是糖,月牙兒形的是菜果,咸的。
做清明果的模具。以前沒有那么多花樣,最多就是個福字。

? ? ? ? 名字雖叫“清明果”,卻不是真正的果子,這是一種用山間野草做起來的小食,清明時節吃的,也會用來供奉祖先。快到清明節了,家家戶戶就忙碌起來,開始準備做清明果的原料。野艾是主材,它是清明果的魂兒。春天里,野艾長得茂盛,山邊,田間,地頭,一片一片地長起來。孩子們都會從父母那里得到任務,挎個小籃子,三五成群到野外找去。碰到長勢好的一片,就蹲下來,把野艾整棵拔起來,或者只掐下嫩嫩的芯兒。采滿一籃子,就可以哼著小曲兒回家啦,然后就眼巴巴地等著媽媽哪天開工做清明果。

? ? ? ? 在動手做清明果之前,媽媽們還需要準備米粉,這個米粉一般是由糯米粉和大米粉按比例摻和起來,為了保持合適的黏度和口感。那時候村里有一個機米廠,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車間,有機器可以把大米磨成細粉,在那個年代,機米廠是村里重要的社交場合,每到了各種節日,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 ? ? ? 媽媽會把野艾加水煮熟,不斷攪拌直到煮的軟軟爛爛的,汁水變成濃濃的深綠色。把整鍋艾水倒入米粉中,一邊倒一邊攪拌,接下來便可勁兒地揉,像北方人揉面團一樣,一直揉出筋道的勁來。這個過程我沒有親手試過,所以我至今也鬧不明白這清明果粉團是怎么一步步做出來的。當然,我最喜歡的步驟在后面。從粉團上揪一把,在手掌心搓成球,再用大拇指居中壓一個洞出來,用小勺挖一勺沙糖(縣里有糖廠,有甘蔗產區,生產出來的沙糖美味又正宗)包進去,閉上口在雙手掌心重新搓成球。接下來該模具出場了,先給它洗干凈,晾干以后里里外外刷上食用油,把帶餡兒的球球放進去,輕輕地摁,讓它能接觸到每個邊緣的花紋,然后把模具側立起來輕輕地敲打臺面,一個完整的圓形糖果就滾出來了。至于做菜果,更多是大人的活兒,我和弟弟總拿捏不好,不是破了就是做成奇形怪狀,最后壓邊的花紋也很難做得美觀。但是菜果是很美味的,口味可以多變。五花肉、冬筍、豆腐、酸菜、酸蘿卜、辣椒、香菇等等,一切想吃的食材都可以切成小碎丁包裹進去。糖果菜果都做好后,找塊曬盤晾起來,當天的晚飯就可以先解解饞了。先吃個甜的,像是開胃菜,再來個咸的,一口咬下去,流出的油在嘴邊亮汪汪的,美味極了。


03:茶泡&茶片&茶花蜜


茶苞,也叫茶泡。玉山話稱“茶子泡”。是長在油茶樹上的一種美食。
茶耳,又叫茶片,玉山話稱“茶子片”,也是油茶樹上的一種美食。
茶花蜜,藏身在油茶樹或茶樹開的白色小花那黃色的花蕊中。至于怎么喝得到,文中有彩蛋,呵呵。


學名芒萁,別名狼萁,鐵狼萁(特別感謝文友“卡西莫多的調調"傾情指點)。玉山話稱“朗衣草”。這是家鄉山里很常見的一種蕨類植物,很久以前是燒柴火做飯的,割下朗衣草曬干,變成了極佳的引火材料。它的一叢葉子下面,其實是一根深棕色的細細的莖干,折斷以后,可以看到里面的綠色嫩芯。這個朗衣草,便是我們小時候想喝花蜜時最常使用的工具。

? ? ? ? 茶子泡、茶子片、茶花蜜都是油茶樹提供的美味。家鄉盛產油茶樹(它的果實提煉出的植物油就是茶油),漫山遍野的油茶樹,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大批量種下。然后山場會被仔細劃分出一片片,按人口分到各家各戶。油茶籽成熟的季節,是不允許村民私自進山采摘的。快到霜降節氣時,村干部會選定某一天解開山禁。當天色還蒙蒙亮,就會有人敲著鑼,一邊敲一邊喊:“開山嘍,撿茶籽嘍!”從村頭到村尾,來回通知兩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趕緊起床穿衣,簡單吃點飯,趕在天色放亮之前整裝出發。由于是集體統一的行動,那一天學校也會放假,多大的孩子都要跟著父母一起上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 ? ? ? 那時候,家里有一輛男式自行車,有橫梁的那種。爸爸會提前充好氣,作為一家子的交通工具。我坐在橫梁的前半部分,媽媽抱著弟弟,在自行車騎穩了之后,快速地跳上后座。估摸行進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我們家的茶子山腳下。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此刻想起來,那竟是一家人貼的最近的美妙時光,我和弟弟會有一個又一個稀奇古怪的問題拋出來,爸爸媽媽見招拆招都能搞定。有時媽媽會哼個小曲,紅梅贊之類,我們就靜靜地聽。總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目的地。

? ? ? ? 午飯照例是前一天準備好一起帶著的,因為沒有時間再回家做飯,所以從早到晚都會在山里度過。媽媽會固定把午飯寄存在一個阿婆家,麻煩她幫忙熱一熱,撿回來的茶籽也會一麻袋一麻袋地先運到阿婆的屋里。阿婆是個苦命的人,我從沒見過阿公,聽說阿公年輕的時候,因為一件被冤枉的事情去勞改,一直也沒能回家。阿婆一個人,拉扯大了四個孩子。離家很多年后曾有一次路過那個小村莊,特意去看了一趟阿婆,印象中那個慈祥又熱情的阿婆,已經都快認不出我的模樣。

? ? ? ? 在山里,爸爸媽媽采取的策略是先從邊界開始采,逐漸向中心靠攏,這樣才不會被人偷采而不知道。我和弟弟最喜歡的,就是找一棵枝丫多又高高的樹,會很容易爬上去,在上面采到一個個茶籽,讓當年的我們很有成就感。其實茶籽的產量大多數出自矮矮的樹,矮樹掛果多,高樹容易被樹枝搶走養分,果量要少些。年幼的我們,自然不會關心產量多寡,我們沉浸在爬樹,采果的樂趣中,一點都不會厭煩。

? ? ? ? 其實茶泡茶片,在收獲的季節是沒有的,它們生長在春天。茶泡茶片是茶樹的變異體,不是每棵茶籽樹都能長。茶泡是空心的,摘下來后,簡單撕掉表層的皮,就可以吃了,微微的甜,水分不大,稍微一點干。茶片呢,水水的,甜甜的,咬著脆脆的,我就覺得更美味一些,不過也要仔細挑。茶片就是普通的嫩葉,在某種機緣巧合下它長得變異了,成了茶片。生活在南方的朋友可以體會一下,冬天里又濕又冷,耳朵裸露在外,抗不住凍,就會長凍瘡,然后微微腫起來又紅又癢,對,這就是茶片的感覺。茶片有的顏色發白,有的發綠,有的又是微微的嫩紅色。從口感上來說,發白的是上品,發綠的次之,發紅的最差。發白的甜度很好,汁水飽滿,嚼起來很享受,吃完一片忍不住在枝頭馬上去找到下一片。嫩紅色的味同嚼蠟,還會有苦澀的感覺。再說說茶花蜜,印象中油茶樹開花應該是夏秋時節,通常是五片潔白的花瓣,包攏住中心一簇嫩黃色的花蕊。嫩黃花蕊的底部,就是茶花蜜的藏身之所。山野里水氣充足,老家時常有晨露,所以油茶樹的花間,蜜汁是很豐美的。你一定很疑惑,茶花蜜藏在那么多的花蕊底下,這可怎么喝?哈哈,別急,農村娃自有農村娃的妙招!上面有一張圖,是山林里常見的朗衣草(音)。朗衣草的莖干細細的,呈深棕色。有好事的小兒把莖稈折成幾段,會驚喜地發現從里面能抽出來一根嫩綠色的芯兒,把芯兒抽掉以后,剩下的那一段莖干,變成了一支空心的天然的吸管,我吸吸吸,要把我看上的茶花蜜全部吸到我的肚子里。天然的蜜,甜而不膩,散發著一絲絲清香,滋味妙不可言。


04:映山紅


學名杜鵑,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照山紅。玉山話稱“野雞花”。有紅色,粉色,白色,枚紅色等。

? ? ? ? 映山紅,在老家總會被稱為“野雞花”,確切地說,村里的大人們教給我們的名字是“野雞虱花”。把整朵花采下來,扔掉里面的那些花蕊,光剩下一溜圈的花瓣,攢上三四朵,就急不可耐地準備開吃了,把這些花瓣攤在左手的掌心,沖它們哈上一口氣,然后并起右手手掌,抬高再猛地拍向左手掌,掌心的花朵拍打后便會呈現出一種出水的狀態,這樣就可以吃啦,嚼在嘴里,有點兒酸,又有點兒甜,滋味真心不錯。有的孩子當時不著急吃,就把野雞花一朵一朵先整理好。還記得上文中提到的朗衣草嗎?把朗衣草折一根下來,就像是一把小傘一樣,倒著放,把整理好的野雞花一朵一朵按順序穿到朗衣草的莖干里,這時朗衣草變成了完美的容器,一根穿上百朵花不在話下。所有的野雞花,拿回家以后,會放在一個小小的玻璃罐里,然后撒上一層細細的白糖腌制半天,更美味的野雞花就出爐了。嘴饞的時候來上幾朵,因為吸透了白糖的甜味,野雞花的酸勁兒被中和了很多,吃起來就更有滋味了,等到吃完花瓣見了罐底,往往會有化出的糖水,又因為吸納了野雞花的酸,就不再覺得膩,這一口糖水,依舊夠我們咂吧半天嘴兒。

? ? ? ? 說起“野雞虱花”這個名,從小一直都是有些困惑的,明明是那么美麗的花朵,在山里一大片一大片火紅地開起來,遠遠望去真的像一團火焰,整個山林瞬間就提亮了,那么美的花,偏偏配一個如此丑陋的名字是為哪般?一件讓我記憶猶新的小事兒改變了我的想法。那一次,我和弟弟從山里回來,在野雞花燦爛的季節,自然是美美的吃了很多。然后那天從中午到傍晚,我就一直覺得腰里有個地方特別癢,癢的我時不時去撓,撓了很多次還是又紅又癢。我就跟奶奶說:“奶奶,我今天腰里不知道怎么了,一直癢得慌。”奶奶扒開我的褲頭一看,可不嘛,癢的地方趴著一只野雞花虱,這虱子極不起眼,就像是一粒碎碎的老樹皮黏在身上。我趕忙用指甲去摳,結果越摳越疼。奶奶說:“別慌,野雞虱不是這么拿的。把你的手拿開,我來幫你。”只見奶奶舉起右手,果斷地在我的腰間啪啪兩下,拍過后野雞虱就掉下來,就此斷了我的癢勁兒。后來我還專門查過資料,原來這些野雞虱是吸盤型的,牢牢地吸附在皮膚上,吸吮我們的血液。只有通過拍打,它才能順利掉下來,不然越摳它越往皮膚里面鉆。瞧,老百姓是多么有智慧,他們給映山紅取的名字,是那般地貼近生活與實際!野雞虱是長期跟映山紅待在一起的,映山紅怒放的時節,會吸引山里的小動物來到跟前,藏身在植株上的野雞虱,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寄生到小動物的身上去,這樣很容易生存并繼續繁衍。“野雞虱花”的名字就這么叫開了。


05:各種野草莓


學名蛇莓,又名蛇泡草,龍吐珠,三爪風等。玉山話稱“蛇泡泡”(蛇字用土話說)
玉山話稱“泡泡”,外形和蛇莓很像,摘下來后倒過來看,里面是空的,像個紅寶石的小碗。和蛇莓的區別是,蛇莓是地面上的矮植株往上長,而這個泡泡是從帶刺的藤上往下掛著長。
不確定是否是刺莓,玉山話稱“渺渺”。吃完后舌頭上會有一些小針尖的感覺。
學名山莓,又名樹莓,山拋子,牛奶泡,龍船泡等。玉山話“葛公泡泡”(葛字只能用土話來說)

? ? ? ? 各種類別的野生草莓,是山里最最美味的野果子,沒有之一。最常見的就是圖片里的這幾種。其中,蛇泡泡因為植株矮,總是貼著地皮長,經常會在紅紅的果實上看到一小團白白的小唾沫似的東西,大人們會警告說那是蛇的唾沫,蛇們最喜歡這種泡泡,嚇的我們每次看見都不敢摘,空看著紅艷艷的果子流口水。

? ? ? ? 第二圖的泡泡,就和蛇泡泡不一樣,雖然果實外形特別像,都像是紅寶石做的小碗,內里是空的。但這種泡泡是長在帶小刺的藤上的,藤一般會攀爬在喬木或者小灌木上,果子成熟以后,倒掛著長在半空中,紅艷艷的像掛了一串迷你小燈籠。終于不是蛇能享受到的美餐,所以孩子們可以放心大膽地采,一飽口福。摘下來,吹一吹(好經典的動作,但凡采到山里的野果,都會不自覺地在嘴邊吹一吹,然后就覺得干凈了),放進嘴里輕輕咬一口,甜甜的汁水立刻就充盈整個口腔,舌尖的味蕾立刻鮮活了,急切地想要攫取更多的美味。

? ? ? ? 渺渺的口感也可以,不過它長得很迷你,吃起來并不過癮。好在它們喜歡一簇簇地長,一次就可以收獲一小把。它的果實上有一些細細小小的軟毛,吃完后舌頭上會黏著這些小短毛,感覺就像是舌頭上扎了數十根小針尖似的,癢癢的,卻并不覺得扎。

? ? ? ? 葛公泡泡,是最像人工培育草莓的野草莓了。從青白色慢慢長成橘黃色,到了深橘色就成熟了,不會再長成紅顏色。成熟的葛公泡泡,酸甜可口,酸是恰到好處的酸。不似現在城市水果店里賣的草莓,要么酸勁大了酸的人直咧嘴,要么酸度不夠光剩下單薄的甜,汁水比起山里的野草莓也差著幾分。


06:野生楊梅


學名楊梅,野生的楊梅酸度一般都比較大。但凡楊梅果還有點青頭,就酸得厲害,紅透了的又容易被小鳥吃掉,或者干脆自己掉下來爛在地里成了肥。


楊梅樹上的果實,一棵楊梅樹能結很多果。

? ? ? ? 說一個跟野生楊梅有關的往事。小時候,我和弟弟在媽媽的保護之下,參加山里的勞動并不算多,媽媽一心希望我們能夠專心學習,長大可以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但身邊的很多同學,只要不在課堂上,就都會在山里或田里干活。他們是真正離大山很近的孩子,野果成熟的時間地點心里門兒清。野生的楊梅樹在山里并不常見,它是長在深山里的。有一次無意中聽同學說在砍柴的時候發現幾棵楊梅樹,我就央了他周末的時候帶我們去采楊梅。走過三四個村莊,開始往山里走,再翻過幾座小山,漸漸接近森林的中心,記憶里似乎走了好幾個小時才看到了楊梅樹。有一段路,是在密林底下穿過的,抬起頭,頭頂是層層疊疊的各種喬木的樹葉,遮天蔽日,密密的葉縫中,有幾束頑強的光線透進來,才讓我們能辨清腳下的路。其實也算不上是路,因為腳底并不是空的,是密密麻麻的灌木叢,看不清自己的腳步會走向何方。

? ? ? ? 好不容易來到了楊梅樹的身旁,紅的綠的白的楊梅果掛滿枝頭,輕輕搖曳著向我們招手。我們每人選了一棵楊梅樹爬上去,把隨身帶的小籃子掛穩在樹枝上,哼著小曲開始采摘,時不時往嘴里塞上幾個嘗嘗鮮。“姐,我這棵樹長得真多,我都快采滿一籃子了。”我望過去,弟弟那棵樹確實果子最多,壓得枝頭沉甸甸地往下掉。等等,我看到了什么?!在離弟弟身體不到一米的距離,有一枝上竟然盤著一條蛇,沖著弟弟的方向貪婪的吐著信子。“啊,有蛇!快,快下來!”弟弟被我一嚇,也看清了蛇的樣子,來不及準備就往下跳,連人帶籃嘰里咕嚕往下滾,紅撲撲的楊梅果子撒一地。費了那么大的勁才采到的楊梅果,當然不甘心就這么扔了,所以在樹底下,我們一邊用眼角余光瞟著蛇了解它的動向,一邊趕緊把掉在地上的楊梅撿起來放回籃子里,所幸蛇并沒有乘勝追擊,依然堅守在它自己的地盤。那幾乎是用生命搏回來的兩籃子楊梅,后來被我們洗干凈,放進大玻璃罐子里,一層楊梅一層白糖腌上,享用了好多天。


07:山茄子(地稔)


學名地稔,又名紫茄子,山辣茄,地茄子。玉山話稱“山茄尼”。成熟的果實油黑透亮,泛著光。
山茄子喜陰,它們喜歡成片地長。

? ? ? ? 山茄子也是山娃們常見的一種野果。記憶中,似乎在通往外婆家院子的山道邊長了很多,一片接著一片。外婆家住在大山村(村莊名),是名副其實的大山里。房子建在了半山腰,后門外除了一口磚塊水泥砌成的大水缸,就只剩下拾級而上的羊腸小道通往更高的山嶺。這大水缸是山里人的寶,里面的水是山泉水,一刻不停地流動。幾十年前大家都是把竹子剖成兩半做成引水渠,把山泉水引到家里。可是竹子引水有個弊端,枯枝落葉石頭沙子之類掉進去,容易堵了水路,后來人們換成了封閉式的水管,家家戶戶從人跡罕至的山泉眼里,接出水管到自己家,便擁有了常年不斷的自來水。許是富含多種礦物質的緣故,外婆家的水特別好喝,蒯起一瓢水直接就可以喝,奶奶甜(玉山土話,微微有些甜的意思)。

? ? ? ? 又扯遠了,回到山茄子。童年時每到暑假,外婆家便成了我們姐倆的避暑山莊。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再加上當地的幾個小屁孩,一大幫小孩子在山林里野。那個季節可以找到很多山茄子,成熟的山茄子黑黝黝的,油黑透亮。吃完了舌頭會被染成深紫色,大家像黑白無常似的,伸出黑紫色的舌頭,扮著鬼臉相互追逐嬉鬧,日子過得很單純很快樂。有一件暖心的小事兒,那時候在一起的玩伴,仙兒,如今成了我家的表嫂,她和表哥的情誼,應該是童年時就攢下的吧,如今夫唱婦隨,恩愛有加,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08:桑葚


農村的桑葚熟透了其實是很美味的,不知道為什么在城市里總吃不到對的那個味兒。

? ? ? ?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村里外出打工的人還不多,還是以種田種地謀生,守著不多不少的土地,收獲著不多不少剛夠自給自足的糧食,過著家家相似的清苦的生活。有時候村干部會號召大伙兒種一些經濟作物,桑樹就是其中的一種。把荒郊開墾成土地,不適合做稻田,就種上大片的桑樹。春天里,村干部會挨家挨戶通知,讓賦閑在家的婦女們養蠶,每戶分一些蠶種子,細心照料好蠶寶寶,直到最后結出美麗的白繭,再統一賣給村集體,可以掙到一些零花錢貼補家用。

? ? ? ? 農村的桑葚熟透以后,會泛著黑亮的光彩,吃起來飽滿多汁,滿口生津,甜入心脾。這個時節,城市的街頭,也可以買到小塑料筐裝好的桑葚,有的是黑色,有的是白色,但不論什么顏色,滋味總覺得不對勁兒,甜是甜的,卻感覺干巴巴缺少些水分,該有一絲酸味,卻又酸過了勁,帶不來愉悅的口感。

? ? ? ? 我吃過的最美味的桑葚,長在一個叫“飛機場”的地方。那時都已經上高二了,某一個小假期跟同學約了去另一個同學家鄉玩。一個盛產巖石山脈的鄉鎮,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地下巖洞。天性好奇的我,竟然真的跟著去探索那個傳說中的巖洞,有三四層樓深的地下巖洞,下到每一層都不容易,怪石林立,險峻又陡峭,沒有亮光,只能在黑暗中感覺到不屬于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費勁氣力從巖洞中返回地面,頗有種又活過來的幸運感。離開的時候,經過那個叫飛機場的地方,其實是一個已經廢棄的軍用機場。路邊的土地,種滿了大片的桑樹,好多掛滿了紫黑色的桑葚。他摘了大把給我吃,我吃的心滿意足,具體什么味道其實已經記不清了,但當時吃桑葚的甜蜜的感覺至今仍在,我們的愛情,究竟是否起源于那個時刻,是甜甜的桑葚化在嘴里的時刻,還是巖洞中黑暗卻并不覺得害怕的時刻,亦或是更早的某個時刻?說實話我也分不清,這種若有若無的感覺,在冥冥之中牽引著我們,一直到我們考上大學,投身工作,步入婚姻。如今兒子都已經上小學了,等他再大點,我們會把年輕時青澀的愛戀說給他聽,愿他將來能夠有幸遇見愛情最好的模樣。


09:烏飯


學名江南越桔,俗稱米飯花,烏飯,糯米飯等。玉山話稱“烏飯子”(飯字用土話讀)


? ? ? ? 烏飯小小的顆粒,要吃的話,需要采上一大把,一同放入嘴里嚼才帶勁兒。因為經常一株上只有幾個烏飯子熟透呈現深色,其他的都還是青綠色居多,所以同吃的話,甜味占比很少,酸味居多,用土話叫,吃起來西西的(酸酸的),不過這個酸,并不令人反感,天然的酸味,總有一種讓人欲罷不能的魔力。

? ? ? ? 烏飯的花,雖然只有米粒大小,在山里一點都不起眼,可是細看之下,卻覺得有獨特的美。每一粒小果實,都對應著一小朵花,這樣一根約10厘米左右的枝條,會有幾十朵小小的奶白色或者略帶些粉色的小花,像一個個迷你的小鈴鐺一樣掛在上面。如果見過鈴蘭的話,便知曉,這烏飯的小花,簡直活脫脫的鈴蘭微縮版,在山風里搖曳。


10:刺梨(刺果)

學名金櫻子,又稱刺梨子,山石榴,糖果兒等。玉山話稱“刺果”(果字需用土話來讀)
刺梨的花,一片片的小白花,經常會吸引眾多的蜜蜂和蝴蝶來采蜜。

? ? ? ? 我個人并不是很愛吃刺果,一來吃起來麻煩,二來口感也不算很美妙。跟小時的同學交流過吃法,在沒有別的野果子可選擇的時候,刺果也可以成為選項。把刺果連枝折下來,放在地上,踩在上面碾一碾,上面的刺就基本被處理掉了。撿起來,用手拍拍塵土,再用嘴使勁吹一吹,就算是到了干凈可食用的狀態。嚼在嘴里,倒是挺甜的,不過由于缺乏水分所以嚼完了會剩下滿嘴的喳兒。這就是我不怎么喜歡它的原因,它太干了,不帶汁水的甜,吃起來感覺木木的,不值得回味。

? ? ? ? 當然,我對金纓子的感覺并不停留在此。在長成刺果之前,它們是一朵朵白色的花,聞著有淡淡的清香,很招各種小蟲子的喜愛。有一種紅腳綠金龜子,也很留戀刺果的花叢。它的背面是綠色的,在陽光下會泛出油彩樣的光,很美。運氣好的時候我們能捉來幾只,帶回家找出幾段縫衣服的線來,小心地綁在金龜子其中一條腿上,然后拉住線的另一頭,讓金龜子在有限的空間自由爬行,等到它覺得安全振翅起飛的時候,我們便像是擁有了一個活的小小的風箏。


11:野生獼猴桃


野生獼猴桃,多長在深山里。常年在山里勞作的人,會有機會見到它。


野生獼猴桃口感很好,剛采下時有些發硬就會比較酸,放兩天軟和了就變甜了。

? ? ? ? 我沒在山里遇見過野生獼猴桃,想來算是一個缺憾。獼猴桃成熟的季節,有勤快的農人,從山里采來一籮筐,擺在戲臺底(相當于鎮里的自由集市)叫賣。不論斤,論斗,用的量具是幾乎每家都有用來量米的斗,兩元錢一斗,那年代的兩元錢,是很值錢的,購買力很強,比如我的作業本才5分錢一本。雖然貴,媽媽也會買來一斗給我們嘗嘗鮮,不舍得讓我們眼巴巴地看別人吃著流口水。現如今,很多水果超市有賣8一10元一個的金果(黃心獼猴桃),水果中也算是很金貴的,但口感上,不見得能比野生的獼猴桃勝出半分。


12:刺苔


刺苔,能被食用的是新長出的嫩芽,就是圖中紅顏色的部分。

? ? ? ? 春天里萬物復蘇,春雨過后幾乎所有的生命都開始生長,刺苔也不落后,爭先恐后冒出一個又一個嫩芽。幼嫩的芽,莖干和葉子都是紅色的,會很容易被捌斷,上面的刺也軟軟的不扎人。捌下來后,小心地撕掉帶刺和葉子的外皮,只留下嫩綠色的芯,看起來像淡淡的綠寶石小棍子,嚼一口脆生生的,水分充足,淡淡的甜味,也算挺好吃。


13:苦櫸子


苦櫸子,網上也能搜索到橡子的圖片,就是冰河世紀電影里引發災難的橡果。文中會介紹兩者外形上的差別。

? ? ? ? 苦櫸子,跟電影冰河世紀里與那只萌萌的松鼠相愛相殺的橡果長得很像,都是戴著一個小帽子,肚子尖尖,像陀螺一樣。區別在于橡果胖嘟嘟,要圓潤豐滿一些,苦櫸子相比更細長,要苗條瘦溜一些。

? ? ? ? 把苦櫸子的小帽子摘掉,再把外表類似栗子表皮的外殼扒掉,里面是裹著一層單衣的果實,吃起來嫩嫩的,水水的,有點像栗子沒成熟還很青澀的感覺。另外一種吃法,比較適合老一些顏色偏棕色的苦櫸子。老家有種家什叫火籃,是冬季里取暖用的工具。鏟一些剛燃盡帶著余溫的草木灰到火籃里,向里埋入幾顆苦櫸子,聽到啪的一聲響,就可以出爐了,這樣煨過的苦櫸子散發著濃香,別有一番滋味。

? ? ? ? 幼年時吃的苦櫸子,大都是在苦櫸樹下撿到的。撿苦櫸子是非常考驗眼力的一件事,它個頭小,混在雜草叢枯枝堆里,很難被發現。爸爸會教我們唱著小兒歌"苦櫸哥哥,羅里羅索"(用土話來唱),一邊唱一邊雙手拍著啪地響一下,嘿,真是神奇,每次覺得沒希望再找到的時候,只要一唱兒歌,準能發現下一個苦櫸子,它一直跟我們玩捉迷藏吧。

? ? ? ? 苦櫸子還可以成為我們的玩具。拿一個新鮮的苦櫸子,小心翼翼地脫掉它的帽子,就會有一個小小的圓孔,里面藏著我們愛吃的果肉。問媽媽要一根縫衣針,用針尖慢慢地從里面把果肉挑碎帶出來,這樣便得到一個完好無損的外殼。把有孔的那一面,放在唇邊,像吹塤一樣吹出聲響,會發出很脆亮的聲音。自己動手做一個這樣的小哨子,成就感爆棚哦!


14:雞心栗


雞心栗是錐栗樹結的果實,因其形狀大小如同雞心,故得此名。
雞心栗味美香甜如板栗,可以生吃,也可熟食。三清山東麓長有很多雞心栗樹,雞心栗自然成了山民們待客的佳品。

? ? ? ? 相比大家經常能吃到的板栗和油栗,雞心栗個頭顯得小很多,小小的個頭雞心似的形狀,要圓潤一些,而不是板栗那樣是扁平的。雞心栗是長在錐栗樹上的,一般一個刺球里面只會有一個果實,這點也跟板栗一個刺球里面2-3個果實不一樣。也許真的濃縮的都是精華,野生的雞心栗產量不多,但味道卻覺得比板栗油栗都要好。它的香甜是那種糯糯的,綿綿的,軟硬度剛剛好,煮熟了掰開后,在陽光下看著里面的果肉,會有種亮晶晶在發光的感覺。

? ? ? ? 聽說三清山東麓長有很多雞心栗樹,雖說未曾親見,也足以讓我覺得暖心。這么些年輾轉山東和北京兩地生活,每每跟身邊的朋友介紹自己的家鄉,總會提到懷玉山和三清山。懷玉山是革命先烈方志敏同志不幸被捕的地方,如今建起了“清貧碑”和“方志敏清貧事跡陳列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我的家鄉,就處在懷玉山的懷抱之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其中玉京峰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懷玉山脈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具有獨特的花崗巖石柱與山峰,奇石林立,千姿百態,其中“東方女神”、“巨蟒出山”兩處標志性的景觀,被譽為世間“絕景”。


15:金鉤


學名枳椇,又名拐棗、金鉤梨,雞爪梨、龍爪等。玉山話稱“金鉤”。


乍一看像是枯樹枝的金鉤,其實是很美味的。

? ? ? ? 金鉤外形雖不起眼,卻味道甘美,它被人類食用或者入藥年代久遠。早在《詩經·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詩句。據《辭源》解釋:“枸即枳椇,南山謂之秦嶺”。《陸疏》中說:“枸樹山木,其狀如櫨,高大如白楊,枝柯不直,子著枝端,大如指,長數寸,啖之甘美如飴,八九月熟。今官園種之,謂之木蜜”。古語云:“‘枳枸來巢’,言其味甘,故飛鳥慕而巢之”。霜凍以后,金鉤越發地甜起來,直接生吃或者釀酒都是很好的。金鉤長得也跟一般的水果不一樣,不單形狀奇特像一個個小爪子,細看還能發現,它的種子是裸露著長在外面的,而枯枝般的果肉里面并沒有果核,可以全部嚼碎吃下去。

? ? ? ? 外婆家的小院子邊,長著一棵高大的金鉤樹,不清楚是什么年代哪一輩祖先栽下的。如今目測至少有10米多高的樣子,我早已經爬不上去。年幼時,舅舅們會在竹竿子頂端綁上一把砍柴用的彎刀,伸向枝頭,砍一些金鉤下來。然后拿在手里,并不著急給我們吃,而是一邊喊“來呀,抓我呀,抓到就給好吃的金鉤。”一邊滿院子的跑,我們自然不會錯過如此美味,總是使出吃奶的力氣來追。大的跑,小的追,再加上雞鴨貓狗,滿院子的雞飛狗跳。如今想來,生活的美好,不單來自外婆家自種的近20種水果的美味,還來自那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田園氣息。


16:金銀花


學名忍冬,又名金銀花,金銀藤,二色花藤,鴛鴦藤等。玉山話稱“金銀花藤”。

? ? ? ? 金銀花是藤本植物,剛長出的小花苞是白色(銀),后漸漸長成金黃色(金),所以同一根藤上,花朵次第盛開,便呈現金銀花混雜出現的樣子。金銀花在中醫上可以入藥,它性甘寒,可以清熱解毒,消炎退腫。南方人長期在北方生活,身體卻一直適應不了北方干燥的氣候,很容易上火。所以家里常年會備一些野生的金銀花,都是山民從野外采摘了來,媽媽每次一有機會就會整斤地買下來,打個包裹快遞到北京。偶爾口舌生瘡,咽喉腫痛,感覺有感冒的前兆時,就趕緊拿出金銀花,用燒開的熱水沏上,直接當茶喝,喝兩回便消了炎癥。野生的金銀花沏的茶水,很苦,不習慣苦味的孩子,根本都不愛喝,所以在沏的過程中會加入吊線冰糖,最好是用沒有經過脫色工藝,保持著原本淺黃色的古法冰糖,這樣口感就好很多,更容易入口。


17:野百合


盛開的野百合花。它生長在山坡草叢中,疏林下,山溝小溪旁等地方,盛開時香氣撲鼻。


這是野百合的地下球莖,它是鱗莖球形,屬于變態球莖。

? ? ? ? 曾讀過一首小詩:我是一朵野百合 / 孤寂地開在幽谷中/夏天來的時候 / 人們驚詫我的瘋狂 / 驚詫我開得如此奔放 / 我是一朵野百合/孤傲的開在山野中 / 沒有人會看見我并不華麗的衣裝 / 沒有人聽見我自由地歌唱 / 我獨自地舞著 / 人們投來異樣的目光 / 我自由地歌唱 / 人們投來驚詫的目光 / 驚詫也好異樣也罷 / 我決絕地舞著 / 自由地歌唱 / 我舞蹈 / 我歌唱 / 并不是因為人們注視的目光 / 而是因為我天生的奔放

? ? ? ? 很喜歡這首小詩,自由奔放,孤芳自賞,是我對野百合的印象。它總是孤零零地,高昂著頭,驕傲著盛開在山野里。挖百合是一項苦力活,要挖到很深才能挖出百合的地下球莖。扒掉外面的保護鱗片,里面的百合片是白色或者淺黃色。一瓣一瓣掰開洗干凈,湊出一小碗,放入幾塊冰糖,放在高壓鍋里燉出來(最佳的燉法是用炭火慢燉,高壓鍋純粹是為了趕時間盡快出鍋),一直燉到百合片軟爛,入口即化,冰糖早融在水里,和百合合為一體。用小勺子舀著吃,滋味非常棒。真正環保的百合片是不應該有酸味的。現在市面上售賣的大多數干百合,商家為了品相好看和便于保存,會用特制的藥水處理過,使百合片走了味兒。拿一片干嚼在嘴里,吃不出百合自帶的清甜,反倒是一股酸西西的味,很難吃。本身吃百合是為了養生,卻被無良的商家用藥水破壞了營養,常吃更可能給身體健康帶來損傷,得不償失。


18:地皮菜


普通念珠藻,別名地木耳、地皮菜、地踏菜等。玉山話稱“地皮賊(賊字讀輕聲)”看起來像一坨丑丑的雞屎。


雷雨或陣雨過后,地皮菜會在林地各個潮濕的角落冒出來。

? ? ? ? 地皮菜喜歡潮濕陰涼的環境,每次雷雨或陣雨過后,林地里雨水沒有干透,潮乎乎的,就成了地皮菜的天堂,它們像雨后春筍般一下子蔓延開來。把丑丑的地皮菜撿回來,里里外外洗干凈,用來做湯或炒雞蛋炒肉片都很美味。地皮菜有點像泡得軟爛的秋木耳,口感更細膩一些,它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多種礦物質,鈣、磷等,還有含有優質的乙酰膽堿酯酶的活性,聽說對老年癡呆有預防作用。


19:南瓜花/南瓜葉


黃燦燦的南瓜花,翠綠綠的南瓜葉,都曾經是我的餐桌美食。

? ? ? ? 農家幾乎都會種南瓜,南瓜的藤會順著豆簽、瓜棚或者墻根爬得很高。南瓜花炒雞蛋,南瓜葉粉蒸肉,是小時候能嘗到的美食。

? ? ? ? 南瓜花炒雞蛋,是奶奶的拿手好菜。金燦燦的南瓜花,一朵朵摘下來,去掉綠色的花托和花蕊,只留下花朵本身,洗凈待用。南瓜花炒雞蛋,再把青辣椒切成小碎丁炒在一起,香噴噴的誘惑人。奶奶是舊時鄉里的大家閨秀,她的父親是地主,家里良田千畝,佃農無數(也許有些夸張哈)。生于1922年的奶奶是上過私塾的,也并沒有裹小腳,是那個年代的知識女性。小時候每次到了立春那天,奶奶都會從菜地里選來品相最好的白菜(高桿油菜),虔誠地用紅紙條包裹一圈,再拿一張長方條形的紅紙用毛筆寫上“迎春接福”四個字,貼在白菜上。整棵白菜會被供奉在歷代祖先的靈位前,預示新的一年全家人清清白白,招財納福(白菜=百財)。奶奶已經去世好多年,但我記憶里,始終有一個珠圓玉潤的老太太,梳頭時一定要用油水(舍不得用炒菜的食用油,就用舊時點燈用的煤油),頭發隨時都是一絲不茍,偶爾還在鬢發邊別上一朵清香的梔子花或是蘭花,她在最悲慘的生活里,也會拉著我的手,笑著對我說“晶晶,你一定要努力,步步高升啊!”

? ? ? ? 南瓜葉粉蒸肉,算是我媽媽自創的吧。粉蒸肉是老家的一道名菜,上好的五花肉,裹上一定比例的糯米粉和普通米粉,用鹽味精調好味,滴上一點醬油還有白酒,在鍋里蒸出來。由于蒸飯也是蒸,蒸肉也是蒸,為了節省時間,干脆同步進行。把調好的粉蒸肉鋪在新鮮的幼嫩的南瓜葉上,防止蒸的過程中出的油浸入米飯粒影響口感。經常都是媽媽準備開始做飯,燒著火呢,喊我去邊上的菜地里摘幾片剛出生幾天的南瓜葉。粉蒸肉一出鍋,被油水浸透的南瓜葉就成了我和弟弟瘋狂爭搶的美食。


20:馬齒莧


學名馬齒莧,又稱馬莧,五行草,長命菜,馬齒草。玉山土話稱“牙齒西”。


馬齒莧的嫩莖葉可以作為蔬菜,蒜蓉清炒出來,口感酸溜溜的。

? ? ? ? 馬齒莧是長在菜園、田間地頭的常見雜草。在沒有大棚蔬菜的年代,農家自種蔬菜種類很少的季節,馬齒莧也會被端上餐桌。一般的做法是蒜蓉清炒。馬齒莧的口感酸溜溜的,味道并不怎么妙,只適合偶爾嘗嘗鮮吃一次。馬齒莧可以入藥,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在懂中草藥性狀的老人眼里,山里一切綠色的植物,都是可以拿來用的寶貝。只可惜現在的年輕人,生活中心離山林越來越遠,已經沒有幾個人能認識山里的花花草草,更別談了解和使用了。

21:花草

學名紫云英,又稱草籽花,紅花草,草籽等。玉山話稱“花草”。
紫云英是一種重要的綠肥作物,有強大的固氮能力,其植株腐解時可以大量激發土壤氮素。

? ? ? ? 家鄉的水稻是一年兩季的,晚稻成熟以后農田便空了出來,成了閑田。智慧的農民伯伯,會在稻田里灑滿紫云英的種子,做來年早稻的基肥。因為其優秀的固氮能力,紫云英成為我國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綠肥植物。春天里,整片開放的紫云英,遠遠望去如大片紫色的云朵一般,綠的葉紫的花交織成大片浩瀚的地毯,煞是好看。

? ? ? ? 掐一小把尚未開花的花草嫩苗,在鍋里快火清炒出來,口感清甜,味道很好。最近的一次吃到,是大約四五年前,在二伯母家吃飯。農村的姑娘,出嫁以后每年春節都需要回到娘家的親戚長輩們家拜年的,串串門聊聊天吃頓飯增進感情。那年二伯母在準備午餐招待我們時,特意跑到田間去摘了一碗花草,然后神秘兮兮地告訴我“晶晶,今天要炒一碗你在外吃不到的好菜”。哦,可愛的二伯母,你的這碗天然清新的花草果然驚艷到我了,現如今還讓我回味無窮!


? ? ? ? 此文,獻給自己,獻給:記憶中不會復返的童年,心尖上回不去的故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3月23日-29日? ? 閑暇時寫于北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1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8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41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39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97評論 6 40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2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4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06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33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6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0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38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66評論 1 28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4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3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春仔 野果子,對于有過故鄉經歷、有過年少天真的人們來說,真是無限美好。 贛西北九嶺山中,以鼓為名的銅鼓縣,山雄、崖...
    李夢初閱讀 1,339評論 3 8
  • 1° 左恩從夢里驚醒的時候房間里沒有光,和陰沉沉的夢是一個顏色。 坐起來又躺下,閉著眼睛摸枕頭邊上的手機,解鎖,沒...
    寧暖暖閱讀 664評論 2 2
  • 有時候,我假裝很了解自己,這樣我才能獲得快樂。 上面這句話完全是為了裝,在我讀過的大部分雞湯里,都是用一種特定的引...
    左以是個左以閱讀 338評論 0 0
  • 空蕩蕩的站臺,妻子抱著孩子,梁子背著包,那個他十五年前離開時的包,眼前快速掠過一列動車,梁子茫然的看著遠處,神情黯...
    申由己閱讀 1,881評論 0 50
  • (五) 子路頂嘴 孔子雖然下學人事上達天命,但人事有否有泰,天命有窮有通,孔子通...
    妙智閱讀 2,724評論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