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個人閱讀之必要||
——木葉齋主人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世界文明的繁榮與發展,乃因我們人類對文字這一工具的掌握及運用。而知識的傳播,經驗的獲取,文化的傳承,則大部分都是來自于我們對書籍的閱讀。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個體的經驗非常有限,閱讀前人典籍,閱讀當代哲人著作,則可以間接獲取他人經驗與思想。一本本書籍,就是一顆顆智慧的頭顱,匯聚了人類文明的精華。我們古人曾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打開一本書,就是打開了一扇寶庫的大門。
古人科舉取士,讀書考功名是通往仕途的唯一正途。農耕社會里,讀書人和普通百姓,其身份是涇渭分明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種莊稼的農民沒有閱讀書籍的能力,躬耕隴畝;而讀書人一般也不辨菽麥,治國平天下之余,常與詩書閱讀為伴。閱讀典籍,鉤沉稽玄,訓詁考據,這些不僅是讀書人的娛樂,也是他們的訓練,是自我修養,自我境界提升的重要手段,古人有“一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之說。那時候的社會不喧囂,不浮躁,日子過得慢。一書在手,黃卷青燈,慢慢翻閱,細細品味;一個人,一卷書,就是一輩子。所以古人說:善學者通一經而足矣。
近代以后,社會開始轉型,農耕社會轉而成為工商業社會,科技發達,經濟繁榮,物質條件也達到前所未有的富庶。在現代化社會里,各種娛樂活動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人人追求感官刺激,迷戀物質享樂。可以花大把的時間,出入于燈紅酒綠之間,或游弋于網絡世界,卻很少去翻開一本書,靜下來讀幾頁,任由思想的荒蕪與貧瘠。
閱讀,成了少數人的愛好習慣。
大概是為了鼓勵人們閱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知何時設置了一個“世界讀書日”。也提醒那些平日里不讀書的人們,讓他們知道,閑暇的時候,除了麻將、網游,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可以排遣你的空虛,你的寂寞,以及你無聊的人生。
想想當下社會的浮躁與冷漠,以及人們對常識的缺乏,可見設立這樣一個讀書日,提倡多讀書籍,確有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