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正在中華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開,億萬農民翹首以盼美好生活的到來。在這關鍵時刻,鄉村干部腐敗問題卻如同毒瘤一般,侵蝕著農村基層政權的健康肌體,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攔路虎"。這些腐敗行為不僅直接損害了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嚴重破壞了農村的政治生態,動搖著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
### 一、鄉村干部腐敗的主要表現
鄉村干部腐敗呈現出多樣化、隱蔽化的特征。在惠農資金使用方面,一些干部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將本應發放給農民的各項補貼據為己有。在土地征收過程中,利用職權之便,與開發商勾結,壓低補償標準,從中牟取暴利。在工程項目實施上,搞暗箱操作,將工程發包給親屬或特定關系人,嚴重損害集體利益。這些行為嚴重背離了黨的宗旨,敗壞了基層干部形象。
### 二、鄉村干部腐敗的危害
鄉村干部腐敗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深層次的。經濟上,大量惠農資金被侵吞,導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發展受阻。政治上,損害了黨和政府在農民群眾中的威信,削弱了基層政權的公信力。社會上,加劇了農村貧富差距,激化了社會矛盾,影響了農村社會穩定。這些危害如不及時遏制,將嚴重阻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 三、鄉村干部腐敗的治理對策
治理鄉村干部腐敗必須多管齊下,標本兼治。要完善監督機制,強化村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大懲處力度,對腐敗行為零容忍,形成強大震懾。加強思想教育,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只有建立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才能為鄉村振興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鄉村振興事關億萬農民福祉,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清除鄉村干部腐敗這一"攔路虎",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策。唯有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堅決鏟除腐敗毒瘤,才能確保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