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日曷喪》到底是說啥?這個故事對當今社會有哪些有益的啟示呢?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小故事的啟示·第三期》,本期我們要與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時日曷喪》。
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因為他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所以被人們戲稱為中國歷史上暴君的鼻祖。關(guān)于夏桀的荒淫無度、暴虐無道,那真是罄竹難書。比如,他不惜民力修建傾宮、瑤臺,從各地搜尋美女,藏于后宮,修造大到可以航船的酒池,供自己與妺喜等嬪妃日夜在其間尋歡作樂,等等。更令人發(fā)指的是,他還經(jīng)常命令手下在鬧市中放出餓虎,站在城樓上觀看人們驚恐逃命的樣子,將人民當畜生般觀賞,視人命如草芥。
伊尹來勸說夏桀,希望夏桀能體諒百姓疾苦,用心治理天下。但忠言逆耳,夏桀最終還是聽不進忠言勸諫,伊尹只得離去。臨走前,夏桀自豪地對伊尹:“人民跟我的關(guān)系,就是太陽和月亮的關(guān)系。月亮沒有滅亡,太陽會滅亡嗎?”伊尹離去后,把夏桀的這句話告訴了成湯。成湯于是命人將這句話轉(zhuǎn)告給夏民,以試探夏民對夏桀的態(tài)度。沒想到夏民聽到這句話,竟都指著太陽惡毒地咒罵桀說:“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意思就是說:太陽啊,你什么時候滅亡?我們寧愿跟你同歸于盡。老百姓對夏桀的怨恨,由此可見一斑。
這就是“時日曷喪”的故事。那么,這個故事對我們當今社會有哪些有益的啟示呢?
第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居上位者應(yīng)該以仁德為本,以人民福祉為出發(fā)點,關(guān)心百姓疾苦,尊重人民權(quán)益,而不是荒淫無度、濫用權(quán)力。只有保持對權(quán)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確保權(quán)力的行使符合法律和道德的準則,推動公正、透明、負責任的治理,才能避免權(quán)力的濫用和暴政的發(fā)生,才能確保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wěn)定,國家長治久安。
第二、民不可欺。在某些人眼里,老百姓就是“愚民”,甚至連大圣人孔子,大改革家商鞅也這么認為。孔子曾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商鞅則說:“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夏桀們之所以不惜民力,把百姓當畜生,就是因為他們從骨子里瞧不起老百姓,以為老百姓好欺辱。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老百姓被欺辱到“寧愿與你同歸于盡”的地步時,他的統(tǒng)治也就離敗亡不遠了。因此,宋太祖趙匡胤滅蜀后,頒行《戒石銘》,說:“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睍r刻提醒為官者要愛護百姓,民不可欺。清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也曾有一副對聯(lián),寫道:民不可欺,常憂獲戾于百姓;官非易做,惟愿推恩到萬家。可惜,夏桀們恐怕永遠都不會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第三、為人處世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太自負。在這個故事里,夏桀曾自豪地對伊尹說:“人民跟我的關(guān)系,就是太陽和月亮的關(guān)系。月亮沒有滅亡,太陽會滅亡嗎?”這句話體現(xiàn)了夏桀是一個很不自知,且極度自負的人。殊不知,在這個時候,百姓對他的怨恨已經(jīng)到了寧愿與其同歸于盡的地步,他竟然還如此自負而不自知,真是既可笑,又可悲。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這里,記得點贊、關(guān)注哦,一起探討更多歷史小故事的啟示。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