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愛面子的,你給他面子,就是給他送了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求他辦事,他自然要給回你面子,即使他感到為難,或者感到不是很愿意,也會欣然接受。這便是操作人情賬戶的全部要義所在。
01 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受到歡迎
有一次,卓別林準備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者,正當他準備上臺時,一位實習生提醒他:“老師,您的草鞋帶子松了。”
卓別林回了一聲:“謝謝你啊?!比缓罅⒖潭紫律碜酉稻o了鞋帶。
當他走到別人看不到的舞臺入口時,卻又蹲下身來,把剛才系緊的鞋帶松開了。
顯然,他的目的是以草鞋的袋子都已松垮,來試圖表達一個長途旅行者的疲勞狀態,他的表演能細膩到如此的程度,說明卓別林具有許多影視明星不具有的素質和品質。
當他解松鞋帶時,正好有一位記者到后臺采訪,親眼目睹了剛才的一幕。
演完戲之后,記者問卓別林:“你應該當場教那位弟子,他還不懂演戲的技巧?!?/p>
卓別林答道:“”別人的好意必須坦率接受,要教導別人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這種場合,最重要的是要以感謝的心去接受別人的好意,并給予回報。”
這就是卓別林對待實習生的態度。
卡耐基說: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做寬大的了解,這些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的面子?!?/p>
可見,對別人表示尊重,別人自然會尊重你。懂得在調節上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受到歡迎。
02 給別人留面子
1917年1月4日,一輛四輪馬車駛進北京大學的校門,徐徐穿過園內的馬路。
這時早有兩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兩側,向剛剛被任命為北大校長的傳奇人物蔡元培鞠躬致敬。
只見蔡元培走下馬車,摘下自己的禮帽,向這些站在校園內的工友們鞠躬回禮。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在北京大學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北大是一所等級森嚴的官辦大學。校長享受內閣大臣的待遇,過去的校長從來就不把工友放在眼里。
像蔡元培這樣地位顯赫的人,能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禮,在當時的北大,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北大的新生由此細節開始樹立了一面如何做人的旗幟。
有時候給別人留面子,能更好地解決任何人之間的問題。
圣經中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边@句話被許多人視為待人接物的黃金準則。
真正有遠見的人,不僅在一點一滴的日常交往中為自己積累最大限度的人緣,同時也會給對方留有相當大的回旋余地。
給別人留面子,實際上也就是給自己掙面子。
03 應對自如,才能游刃有余。
在社交應酬中,要動用不同的思維模式去對待不同的事情,做到靈活應用,進退自如,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公元前192年西漢惠帝時,其母呂太后專權。一日,呂后接到匈奴軍冒頓的一封信。信中之意,要娶呂后為妻,代替劉邦當中原皇帝。
看到這封來信,呂后大怒,欲斬來送信的人,然后發兵去打擊匈奴。
這時候,季布說到:“高帝新喪,吳下瘡痍未復。樊噲說大話,想以十萬大軍橫掃匈奴,這不是為了向太后諂媚,視天下安危于不顧嗎?況且冒頓素來總是以大話欺人?!?/p>
這一番話,說得太后一臉的怒氣漸漸平息了下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思,呂后命人回復冒頓:“大王不忘懷于我,給我來信。想我已年老色衰,發齒墜落,行步失度,哪里還配得上大王呢?現在奉上我平日乘坐的御車兩輛,良馬八匹,備大王乘用。”
面對威脅,只有冷靜對待,不失風度,應對自如,才能化險為夷。
因此,遭遇困境時,能應付自如,游刃有余,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