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每天都要與金錢打交道,但是我們真的處理好和金錢的關系了嗎?
是不是掙的錢少就不需要學習理財?是不是找一份好工作就可以過好這一生?是不是所有的理財產品都能給我們預期的投資收益?是不是股票就一定是洪水猛獸?
我們經常會聽到“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雖然更多的用在理財產品的廣告中,但事實也確實如此。如果我們一輩子都不去弄明白金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們可能就真的被錢困住一輩子。
所以在我看來,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理財方面的知識,并且是越窮的人越要學習。
1、學習理財,建立富人思維
人與人之間表現出來的差異,歸根結底都是思維上的差異,對于財富也一樣。
《窮爸爸富爸爸》這部理財啟蒙書建議反復地去讀幾遍,這本書告訴我們,在面對同樣一件事的時候,窮人的思維是什么,富人的思維是什么,然后這兩個不同想法帶來的結果各是什么。
窮人思維考慮的是在為錢工作,通過不斷的努力賺錢來維持生活,這樣的結果就是你一天不工作就會面臨餓肚子的后果。
富人思維考慮的是如何讓錢為自己工作,通過投資不斷讓錢生錢,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從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我從前是完全不相信什么“思維方式決定人生命運”這樣虛無縹緲的鬼話。自從去年訂閱了李笑來老師的專欄,跟著他的步伐進行了一年的學習,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原來,牛逼的人和我們想的真的不一樣。從李笑來老師那,我學到了什么叫注意力,什么叫元認知,什么叫資本,什么叫堅持,什么叫成長率。正是這一個個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概念,讓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承認自己和別人思維上的差距,才是我們改變的前提。
2、學習理財,可以讓我們避開投資陷阱
我們大部分人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不會教我們任何理財知識,所以在我們參加工作開始打理自己的生活時,面對眼花繚亂的理財產品完全沒有判斷力,最后在高收益的誘惑面吃了大虧。
(1)龐氏騙局
去年瘋狂一時的MMM理財產品,承諾給每位投資人每個月30%的收益。這種產品會用各種各樣你聽不懂的話闡述自己的賺錢邏輯,并且承諾三個月就可以翻番。面對這么大的收益誘惑,很多人就是明知道是騙局,還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去試一試。不否認,的確有人從中賺到了錢,但是平臺跑路盤子瞬間崩塌,又有多少人賠進了自己多年的血汗錢。
稍微有點理財知識的人都知道,這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這種平臺不會拿客戶的錢去做投資,什么樣的投資能帶來月收益30%,年收益360%的投資回報?
這些平臺通過客戶投資的錢建立資金池,用新客戶的錢支付老客戶的利息。老客戶嘗到甜頭后會加大自己的投入,這同時又起到宣傳作用,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到這輪擊鼓傳花的游戲中。等到平臺的資金池積累到足夠大的時候,老板拿著錢跑路,這時還在盤里面的客戶就成了可憐的接盤俠。
和身邊的同事聊天時發現,我生活這么小的圈子里竟然有2個人都在去年MMM平臺栽過跟頭,從此就落下了對理財產品的陰影。時下這種騙局依然很活躍,包括明日之星、貝殼國際這些盤,其實都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2)P2P平臺
這里倒不是說P2P就是騙局。P2P(peer to peer)是個人對個人的一種借貸方式,本身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理財工具,在發達國家也都平穩地運行著。但是我們國家對這個“新鮮事物”過度追捧而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安全風險,最后導致非常多的人栽了跟頭。
2015年的時候,我開始關注P2P,當時有的產品甚至會報出預期年化收益25%的天價,普通的產品也在15%到20%這樣的高位。雖然這樣的利息在民間借貸面前也不至于大驚小怪,但這背后存在的風險卻是我們完全無法防范的。
首先,通過P2P借錢的人信用都是一個未知數。這些人要么就是個人急需用錢找不到人幫忙的,要么是小企業因為信用問題或者沒有可抵押資產到銀行貸不了款的。這些人在一些平臺上只需要簡單的手續就可以輕松借到錢,他們的信用靠誰去擔保,攜款逃跑的后又該由誰負責?
第二,在P2P借錢的人還款能力是一個未知數。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不能拿到銀行低利率的貸款從而選擇P2P借錢,這個企業僅資金成本這一項就會高達20%之多,還要算上管理成本、經營成本、銷售成本等諸多開支,如果企業的利潤達不到40%想要掙錢談何容易,況且這些年我們的實體經濟又是這么難做。據統計,P2P平臺中出現壞賬最多的就是企業借款,企業掙不了錢,不要說承諾給你的利息你得不到,就是本金你也不一定能夠要得回來。
第三,P2P平臺管理中本身的道德風險。當P2P平臺越做越大,他們管理的資金就會越來越多。一個人也許不會為50萬鋌而走險,但如果他面對的誘惑是5000萬、5個億呢?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去年會出現P2P平臺的集體跑路潮。在誘惑面前能夠做到坦然面對只是因為誘惑不夠。所以,如果沒有完善的制度去保障,不要用金錢來考驗人性。
以上講的兩個方面只是理財非常簡單的陷阱,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陷阱真的非常多,我們學習理財,就是為了躲開這些陷阱,避免自己的財富遭到重大損失。
3、學習理財可以讓我們跑贏通脹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就是錢越來越不值錢了。30年前,如果你是一個萬元戶,可能是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富翁。現在,如果誰手里只有1萬元,那會覺得自己簡直就是窮死了。為什么現在錢不值錢呢,背后的兇手就是通貨膨脹。
現在國家公布的通貨膨脹率是6%,這是國家公布的數字,至于這個數字的真實度我們就不得而知。如果你想自己去算出通貨膨脹率也很簡單,用貨幣印發速度減去經濟增長速度就可以得到。這兩個數據都是我們可以輕松得多的數據,如果有心真的可以自己去算一算,也許能得多更接近真實的一個數值吧。
我們就按照通脹率為6%計算,按照“72公式”(72除以年化收益率得到我們資產翻倍的年限,負利率就是我們資產折半的年限)就可以知道,我們手里的錢在12年后會貶值一半。也就是說我們哪怕什么也不干,我們的財富自己就會非常快地偷偷溜走。那么,如何去對抗我們這個財富殺手呢?
銀行儲蓄肯定不行,現在銀行一年期定存的利率都在2.5%左右,遠低于通貨膨脹的速度。如果我們想要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被通脹侵蝕,就只能放棄一部分安全感去投資風險和收益都相對高一點的債券和股票。
放棄一部分安全感當然并不是讓我們去冒險,而是通過聚焦去提高更多的技能,從而避開風險獲得更高的收益。跑贏通脹,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進行的財富保衛戰。
4、學習理財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度過生命的關鍵節點
長大成人后,我們需要面對一個個生命的關鍵時期,比如結婚生子,買車買房,養老送終,每一個時期都是需要巨大經濟支出的。如果我們一生下來就是富二代,那當然可以不必考慮這些壓力。但對于我們大多數的年輕人,路是要靠自己走的。那么,如何處理這些難題,就變得至關重要。
因為買房,我們基本上都會欠下一筆巨額的負債。關于這些銀行貸款,我們如何去支付利息就會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如果是早年的我,肯定會選擇承擔非常大的壓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還完,這樣可以省下一大筆利息,更能讓自己的生活喘一口氣。
但是現在我就不這么認為,我會選擇在最長的時間去還這筆貸款。這樣一來,我平均每個月還錢的壓力就少了許多。把這些剩余的錢一部分存下來應急用,一部分還可以做一些投資。更重要的是,上邊也說過了,現在的通貨膨脹率是非常高的,按6%的比例算,假如現在一個月要還4000元房貸,12年后,每月還相當于還現在的2000元,24年后,每月還相當于現在的1000元。如果把時間放的長遠一些,我們還房貸的壓力真的會很大嗎?
? ?關于養老,可能現在還正年輕的我們不會有太多關注。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我們這代人的壽命有可能超過100歲,那么漫長的老年生活就不能不提前做打算了。這里的打算不是讓你計劃怎么玩,而是打算如何給自己老年生活提供經濟保障。
很多個體戶會羨慕體制內工作的人有五險一金的養老保障,學了理財知識我才知道,所謂的養老金才是最大的坑。假如我們25歲參加工作,65歲退休,每個月交1000元養老金(算的夠少了吧)。如果我們拿這些錢去定投理財產品的話(養老金本身就是一種定投),按照8%的收益率,我們65歲的時候本金和收益和為3357372元。這樣的話退休后每年得到的利息為33萬元(越來越多),況且這些本金依然是我們自己的,養老金可是只得利息不歸還本金哦。
所以即使那些個體經營者,完全可以通過理財知識為自己構建一份養老計劃,并且在老年生活中獲得比體制內生活多得多的退休金。
所以,掌握一定程度的理財知識,真的能夠為我們的幸福人生添上強有力翅膀。
5、學習理財可以賺錢
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談錢很俗,在我看來這一點就不俗(雖然我在生活中極少跟別人交流錢的話題)。生活在經濟社會里,你無論在任何方面再牛逼,如果沒錢都不算成功。如果沒有錢,生活就會受到各種牽制,談何自由?談何獨立?談何理想?
無論說出什么花來,本質上,我們理財就是為了賺錢。通過習得各種投資技巧讓我們的財富穩定增值,這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所有理財的人都會有一個財富自由的夢想,就是等到有一天,我們被動收入大于日常開支,我們就可以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理想何其豐滿,但是通往理想的道路又是何其艱難?
理想如果因為遙遠就停下腳步,那么理想還有什么意義呢?
? ?慢慢來,慢慢學,要相信成長的力量,要相信復利的力量,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玩一場成長和時間的游戲,人生豈不是也會增添幾分樂趣。
總的來說,理財不僅是在打理自己的財富,更是在打理自己的生活。通過理財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欲望,學會獨立思考,學會量化分析,學會高度自律的精神。當我們一下子有這么多優秀的品質,想過好生活那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