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時偶得一句話,“如果你沒有如期歸來,這正是離別的意義”。最悲涼莫過于離別而不知?dú)w期,歸期過而不見歸人。距離留下空白,空白留給想象。這人間距離,最風(fēng)塵、最蒼茫、也最無情。
世人皆道好茶需要配好壺,好花需要配好瓶,佳人自當(dāng)配才子。按照慣例,離別也必當(dāng)配好酒。一杯醇酒下肚,道聲“保重”,再唱句“好去者前程萬里”。之后,千山萬水,又是一個鴻雁傳書、魚傳尺素的故事。閑暇時偶得一句話,“如果你沒有如期歸來,這正是離別的意義”。最悲涼莫過于離別而不知?dú)w期,歸期過而不見歸人。距離留下空白,空白留給想象。這人間距離,最風(fēng)塵、最蒼茫、也最無情。
世人皆道好茶需要配好壺,好花需要配好瓶,佳人自當(dāng)配才子。按照慣例,離別也必當(dāng)配好酒。一杯醇酒下肚,道聲“保重”,再唱句“好去者前程萬里”。之后,千山萬水,又是一個鴻雁傳書、魚傳尺素的故事。
離別若是配了好酒,也無甚遺憾。倘若沒有好酒,一句寬慰的話足矣。若是什么都沒有,只剩影子,那么該來則來,該去則去。無論何種,結(jié)果都是隔了距離,此時彼時,溫度已然不同。
一念滅,咫尺天涯;一念起,天涯咫尺。
方丈說,釋迦摩尼出家的時候,是翻墻而出,不辭而別的。
不辭而別。多么“空”的一個詞啊。何時?何地?何事?心境如何?是匆匆而去還是一步三回頭?是撐篙而去還是竹杖芒鞋?心里空空,連最后一個鏡頭都模糊。他就這么輕易別離,舍棄人生百味,從此五蘊(yùn)皆空,六塵非有。一堵墻的距離,在出塵與入世之間。我在墻外貪戀煙火,殷食人家,幾間瓦房,四方小院,守著流年,幸福安康;你在墻內(nèi)禪坐蒲團(tuán),一盞青燈,一方木魚,幾冊經(jīng)卷,潛心修行,淡泊度日。如此這般,咫尺天涯。
此刻斜陽隱沒,浩浩秋意直逼窗前,聞得浮水聲喧,風(fēng)日寂寂。依稀記得宋朝有個女詞人,也是在這樣的季節(jié),說了一段人比黃花瘦的心事。后來,也曾把酒煮茗黃昏后,秋雁文章,菊花心事,恨相識晚。后來,無論是挑燈看劍,還是撫琴長嘯,無論是獨(dú)坐釣臺,還是舞文弄墨,縱使相隔千百年,方寸之間,指掌摩挲之際,還是能感受到前朝遺溫。天涯咫尺,不過如此。
咫尺天涯,天涯咫尺,皆在一念之間,像是在菩提樹下打了個盹兒;像是檐角的銅鈴,風(fēng)起則響,風(fēng)止則息。有多少人為僧而思俗,為俗又難棄禪心。不痛不癢,搖擺不定,最是折騰。嘆息改變不了風(fēng)向,我們終會得到應(yīng)該得到的,但不一定是想要的。
故事長短,從來無關(guān)生命;距離長短,也從來無關(guān)時間與路程。與嵇康,是一曲《廣陵散》的距離;與陶公,是一朵菊花的距離;與羲之,是筆尖與白紙的距離;與子陵,是釣鉤與水面的距離。張季鷹與家鄉(xiāng)的距離,只是一碗莼菜羹、一道鱸魚膾;而趙佶與開封的距離,是一個永遠(yuǎn)醒不來的長夢——他到死都沒能回去。你我之間,可山高水闊,亦可十指相扣。方寸乾坤,乾坤方寸。
文至此處,不覺已華勾初上,溶溶月色之夜,咸咸太平之居,此時此景,宜歌宜酒宜詩宜作文,宜遺世獨(dú)立羽化登仙,宜與遠(yuǎn)方之友對話,宜與古人共賞月,宜唱: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
高哉漢卿!
離別若是配了好酒,也無甚遺憾。倘若沒有好酒,一句寬慰的話足矣。若是什么都沒有,只剩影子,那么該來則來,該去則去。無論何種,結(jié)果都是隔了距離,此時彼時,溫度已然不同。
一念滅,咫尺天涯;一念起,天涯咫尺。
方丈說,釋迦摩尼出家的時候,是翻墻而出,不辭而別的。
不辭而別。多么“空”的一個詞啊。何時?何地?何事?心境如何?是匆匆而去還是一步三回頭?是撐篙而去還是竹杖芒鞋?心里空空,連最后一個鏡頭都模糊。他就這么輕易別離,舍棄人生百味,從此五蘊(yùn)皆空,六塵非有。一堵墻的距離,在出塵與入世之間。我在墻外貪戀煙火,殷食人家,幾間瓦房,四方小院,守著流年,幸福安康;你在墻內(nèi)禪坐蒲團(tuán),一盞青燈,一方木魚,幾冊經(jīng)卷,潛心修行,淡泊度日。如此這般,咫尺天涯。
此刻斜陽隱沒,浩浩秋意直逼窗前,聞得浮水聲喧,風(fēng)日寂寂。依稀記得宋朝有個女詞人,也是在這樣的季節(jié),說了一段人比黃花瘦的心事。后來,也曾把酒煮茗黃昏后,秋雁文章,菊花心事,恨相識晚。后來,無論是挑燈看劍,還是撫琴長嘯,無論是獨(dú)坐釣臺,還是舞文弄墨,縱使相隔千百年,方寸之間,指掌摩挲之際,還是能感受到前朝遺溫。天涯咫尺,不過如此。
咫尺天涯,天涯咫尺,皆在一念之間,像是在菩提樹下打了個盹兒;像是檐角的銅鈴,風(fēng)起則響,風(fēng)止則息。有多少人為僧而思俗,為俗又難棄禪心。不痛不癢,搖擺不定,最是折騰。嘆息改變不了風(fēng)向,我們終會得到應(yīng)該得到的,但不一定是想要的。
故事長短,從來無關(guān)生命;距離長短,也從來無關(guān)時間與路程。與嵇康,是一曲《廣陵散》的距離;與陶公,是一朵菊花的距離;與羲之,是筆尖與白紙的距離;與子陵,是釣鉤與水面的距離。張季鷹與家鄉(xiāng)的距離,只是一碗莼菜羹、一道鱸魚膾;而趙佶與開封的距離,是一個永遠(yuǎn)醒不來的長夢——他到死都沒能回去。你我之間,可山高水闊,亦可十指相扣。方寸乾坤,乾坤方寸。
文至此處,不覺已華勾初上,溶溶月色之夜,咸咸太平之居,此時此景,宜歌宜酒宜詩宜作文,宜遺世獨(dú)立羽化登仙,宜與遠(yuǎn)方之友對話,宜與古人共賞月,宜唱: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
高哉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