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面的內容。
三、話題或者選題
選題就是當你要寫一篇文章的時候,你這篇文章想表達一個什么樣的觀點,或者你想表達一個什么樣的話題。像我以前在做媒體的時候,每周我們都同事都要去報這一周我要寫一個什么樣的選題,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比如說今天凌晨微信發布了小程序,很多人說我要談一談小程序。那你是從小程序的哪一個角度去談呢,其實是特別難的,因為每個人都在談小程序。有些人會談小程序的開發,有些人會談小程序的產品設計,有些人會談小程序的界面,有些人會談小程序和app有什么不同。我自己是做營銷的,那么直覺上我會想到小程序和營銷有什么關系。因為微信一直對營銷是一個非常謹慎的公司和產品,在防止開發者用小程序去做營銷的時候有什么樣的避諱等等等等。這些都是你可以談的選題或者話題。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有靈感在線的時候,比如說你在洗澡的時候,比如說坐公交車的時候你的腦子在云游,然后突然想到一個特別想說的話題,我認為當你想到一個你心動的點子讓你特別想表達的時候你可以把它記錄下來,這個時候你把它記錄下來,它可能不是一個筆記,你可以把它記在你的筆記本里,他可能就是一句話,但是我建議你一定要把它記錄下來。每個人每天都可能蹦出來一些點子,這個點子可能過五分鐘,你就會忘了。第二個很多時候,你想起一個特別有趣的點的時候,你有可能兩天以后就會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垃圾的點子。你覺得特別沒勁,或者特別平庸。人都是這樣,當你頭腦一熱的時候,會對這樣事情特別興奮。但是當你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就會覺得這件事情也挺沒勁的。所以你隨時隨地記錄下來話題的好處就是第一你不會讓你的好的話題消失,第二就是當時不要對這個話題進行判斷,你可以過幾天再對它進行判斷。這個話題它還能承載第二個功能,它能承載你的to do list。我自己隨時都在記錄我的話題,比如我有一段時間非常關注社群,那么我就會在我的to do list上寫上,社群的力量。比如我過去這一年的今天,我會花更多的時間,每天有8個小時在和別人說話上。在過去的三年以前,我更多的時間都是在閱讀和寫作。所以,我自己會冒出來一個話題叫做:為什么每個優秀的寫作者都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說話者。我發現你每天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對你的寫作有幫助。因為你的經歷,你的感受讓你受到了啟發,你覺得你應該去表達。再比如說在去年底的時候,我在研究互聯網金融研究p2p,所以我特別想研究一下,那些做社交金融的到底是怎么做的,所以我會在我的小本子上記錄這樣一個話題,叫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階段是社交金融。嗯,這只是一個想法,后來也沒有再跟進,但是你每天都應該把它記錄下去。把它放上去的一個好處是它會成為你的一個目標,當你把一個話題記錄在你的小本子上的時候,某種程度上,他可以成為引導你每天閱讀的時間投入的指向。比如說找你非常關注滴滴和uber,每天你的朋友圈里當別人在談論滴滴和uber的時候,我覺得你應該重點去關注。當你看到這樣一篇文章的時候,我覺得你應該仔細去看。出門的時候你可以打滴滴和uber,輪著來打。也就是他成為你的to do list,每天你都可以利用很碎片的時間,對這個話題保持關注和敏感。那么時間長了,對這個話題沒有關系的文章你就不用去搭理,每天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非常的寶貴,應該把時間花在你非常關注的話題上面。你可以在朋友圈里面看你的朋友對他們的一些評價,也可以通過打車的時候與司機交流非常多的問題。如果你每天在一個話題上都做了一些積累和推進的話,當你一周下來,你有可能在一個話題上面積累的素材和你想表達的內容,就很有可能能組成一篇文章了。所以說,如果你一周積累了五個話題,其中有兩個話題,你對他的思考已經有百分之六七十了,另外一些話題,你可能對他還沒有什么感覺,你不想談論它或者你對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還不太夠,所以假如你每周有寫一篇文章的目標,那么周末的時候你就能知道你打算寫哪一個話題,這就是你最終要寫的文章了。我相信很多人都要都有這樣的一個經驗,我這周要寫一篇文章,我留了周末三個小時的時間出來,我有兩個話題非常有欲望想去表達,于是到了周六的下午,我打開筆記本,寫了標題寫了兩段話,發現寫不下去了。然后把它刪了,重新再寫兩段,然后又發現寫不下去了,然后又把他刪了。接著就開始刷淘寶,刷微博刷微信。看了一遍之后再回來,發現三個小時已經過去了,而那兩段話依然沒有進展。你覺得這是很多人在自己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都會有的情況。如何避免這個情況,那就是我剛才說的你隨時積累話題,同時呢每個話題都要對它進行思考,光思考是不夠的,你需要對這個話題進行日積月累。閱讀是你的積累,和別人交談也是你的積累,你的思考是你的積累,你的觀察也是你的積累。所以你需要日常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幫助你對這個話題進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收益更多更全面的素材。當一個話題思考了百分之六七十的時候,你很難會出現寫了兩段話就出寫不下去的情況。在寫作領域有一個“打腹稿”的概念,什么是腹稿呢,很多人搞不清楚。我分享的這個方法就是能夠把你的腹稿積累成你的to do list,有整段時間的時候,你可能就可以把它最終完成。可能完成得還不是很好,但至少不會讓你寫作的時候那么的憋,半天都憋不出來。所以你每天積累的話題,就是你寫作的提綱、素材和思路。
大家會發現我上面說的三塊內容逐漸離寫作越來越近,越來越趨向于目標,是由遠至近。閱讀既有長期積累,筆記介于讀和寫之間,很關鍵的環節。話題呢,為了你的寫作而建立了一個話題。你是要在一周的時間內或者幾天的時間內,把它寫出一篇文章來。一篇深度文章可能需要一個月甚至兩個月。
四、寫作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知道怎么寫了。那你把你的一個話題已經打磨的足夠好的時候,你就直接可以寫出一些文章來了。我想分享給大家寫作的訓練方式,也就是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你的寫作能力能在一個正常的軌道上去提高。我有一位朋友,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媒體人。他最早的出身非常的一般,他剛畢業的時候,是江蘇的一個賓館前臺的服務生。后來他想去全球最好的媒體去當記者,在他看來,最好的媒體,不是三聯生活周刊,不是南方周末,不是財新,而是紐約時報。但是他的英文不好,他也沒有寫過東西。也不是新聞系的,他是學計算機的。他應該怎么努力才能實現它的目標呢?他當時做了什么樣的事呢?他當時只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他每天翻譯一篇經濟學人的文章,第二是他每周請一個老外喝咖啡,每周約一個。其實他的英文非常的爛,但是再爛他也硬著頭皮去和老外聊天。為了能和老外聊天,他得提前準備大量的話題,他要想怎么去和別人去說這句這幾句話。大量的時間去準備。這樣和老外聊了半年,經濟學人翻譯了半年之后,他基本上能用經濟學人的風格去寫文章了。在這之后,他也在網上寫一些文章,然后他去內地的媒體去當記者。再過了幾年,他去紐約時報去當記者。而幾年以前他參與報道的一篇文章,拿到了普利策獎。它的經歷告訴我,其實翻譯是一項特別好的訓練寫作方法的方式。健身是相對簡單的技能。健身只要重復幾次就能掌握,寫作練偏的可能性是健身的10倍。翻譯的好處當是選擇一篇國外一家很好媒體的文章的時候,第一是讀懂它、理解它,第二是不能加入自己的觀點。一點特別的重要,因為我覺得成年人學一門新的技能的時候,就是因為想問的太多,很多時候你總想搞清楚為什么,但其實學一門技能,你是不需要知道為什么的。你只需要知道how就可以了,你不需要知道why。所以你如果找到經濟學人或者ft這樣的文章,他基本上在全球已經算是非常好的內容了。有很嚴格的編輯的流程。能發表在ft,能發表在經濟學人上面,它的質量已經有有了保證。所以說你是在向全球頂尖的一個人在學習如何寫作。第二個你不能加入自己的觀點,這句話也就表明了你練習的方向不會太偏。因為一旦你加入自己的觀點,我覺得對于新手而言,其實不是太有利的。因為很多時候你會由著自己的性子去寫,由著自己的性子,不如老老實實的跟著別人的思路更好。所以翻譯的好處是,第一,你必須得理解原文那你得幾點足夠高,因為它是世界上最頂級的媒體。第三你不會走偏,第四,你必須要用英文把它表達出來。你是需要訓練自己的中文表達的,那有些人會說我怎么知道我翻譯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對的,我的英文不太好怎么辦。其實這個特別好解決,ft有中文網站,你去翻譯ft就好了。你去找有中英文對照的,去對照它的中文就可以了。如果意思理解錯了,那你糾正過來就好了。比如我中文表達不好,那我就看他的中文譯文是怎么翻譯的。你去向他學習就ok了。所以這是一項看似特別簡單,看似就在身邊,但很多人是因為執行不到位,就沒有掌握的。我看網上有很多微信群,組織每天來打卡,每天寫五百字,在我看來沒有目標,沒有方法的練習不是一個好的練習,他甚至可能把你帶到溝里去。我認為你的練習一定要方法,這樣才不會讓你的練習效果太差。
翻譯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能幫助你在新手上路的階段,不會太偏。有人問,我沒有自己的觀點,以后練出來會不會成為別人?我覺得這件事是不必擔心的,因為每個人閱讀的內容是不一樣的,閱讀習慣是不一樣的,喜好是不一樣的,你的經歷也不一樣,你的生活的背景,你的工作的背景都不一樣。當你走過了新手上路這個階段之后,當你的文字駕馭程度比較高的時候,你一定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的,前提是說你的寫作能力已經能表達你的觀點的時候。因為你的背景本來跟ft的專欄作家的背景差異性極大,你不可能成為他,所以你不用擔心失去了自我。
練習第二個方法是讀書筆記。我認為讀書筆記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因為每個人在練習一項技能的時候,產出是非常的重要。產出能給你成就感,能給你愉悅感,能給你反饋。而正反饋是激勵我們長期做一件事情的一個很重要的激勵手段。所以如果你讀完一本書,那就做一篇一兩千字的讀書筆記。哪怕是摘抄也沒有問題,你抄的多了,也就會自己寫了。
第三個方法是找一個不錯的老師來教你,帶你,但這樣的成本比較高。對于很多人來說,不見得有這樣的條件。如果是媒體行業,可以有這樣的條件,這種方法也是最好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我建議大家通過翻譯或記讀書筆記的方式來練習。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