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陪孩子成長的關鍵詞
? 如何增長見聞,提高能力呢?
? 養成讀書的習慣,打開眼界
2、給孩子最好的文學才藝啟蒙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趕考路過鸛雀樓寫下的絕句。整首詩對仗工整,形式優美,氣勢如虹,在登高望遠中展現了的詩人不凡的胸襟抱負,充滿豪放和爽朗的情緒,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白日依山盡”,“白日”是落日銜山,云遮霧障,那本已減弱的太陽光輝,此時顯得更加暗淡,我們看過去太陽就似乎變成白色的了。“依山盡”是說太陽沿著山的邊上一點一點落下去。這一句詩人展現了非常宏大的空間美,描寫了天空的景色——“白日”,遠方的景色——“山”,動態美的“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黃河波濤滾滾,奔向大海。此時詩人在鸛雀樓上,而鸛雀樓在山西屬于中原,是看不見黃河入海的。所以這句詩描寫的是虛景,是詩人腦海里面的畫面。人們常常用流水來比喻時間流逝,孔子說“逝者如斯夫”,意思是逝去的時間就像流水一樣,不再回來了。看,黃河奔騰不息,流向大海,在歷史的長河里,從未停止。當我們也站在高處,向四周遙望時,就能夠體會詩人描寫的時間和空間的壯美。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你要想看的遠,看到更美的風景,就要再上一層樓。“千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出新意,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緊密。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
這首詩能夠流傳千古,并不是描寫的景色多奇特,角度多么吸引人,而是詩人的感觸真正打動了我們。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才能增長自己的見聞,提高自己的能力。
3、和孩子們一起探索
? 帶孩子們去高處俯瞰,讓孩子說說他站在高處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在低處看不到的。
? 可以延展給孩子講講《勸學》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讓他們慢慢學會在環境中適應,借助周圍的力量。
4、給孩子們的小百科
?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濟縣,樓高三層,傳說常有鸛雀停留,因此得名;
? 盡:消失;
? 窮:窮盡,達到極點。
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