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鏈接》(22/500)
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閱讀時間:2018年03月24-2018年04月14日
古老的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從出現到現在幾乎無孔不入、無人不知,也不過就是30多年的時間,現在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我們每個人更是被死死地釘在互聯網上,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和高效,是任何時代都無法想象的,以上都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廢話。
但是,我們除了看到互聯網的技術帶來的改變之外,回到互聯網的本質原理我們好像不太在意,互聯網技術是近代發明的,但是互聯網的原理和理念可不是,甚至在人類出現的時候,在自然界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互聯網思維。
讓我們先看一下我們最熟悉又最陌生的——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思考的呢?抽象出來最簡單的模型就是兩個關鍵詞:概念和鏈接。我們一定有過這種感受,同樣參加一個活動,同樣聽一堂課,都很認真努力,為什么有的人就能夠收獲很多,而有些人就鮮有收獲呢?在往大了說,我們人與人的差別就是這么拉開的,每一件事,每一次學習都和別人有點差距,最后的差距會是巨大的,因為別人已經實現了指數增長了,而你可能還在苦苦的線性增長,那脫了鞋也追不上。
我們在大腦中輸入的是什么呢?是一個一個的概念,信息也會變成概念存儲在大腦中,首先這是一個量的問題,但是輸入的概念足夠多就可以了嗎?為什么很多人讀了很多書,考了很多證,真正實戰起來就不行了呢?原因就是因為第二個關鍵,那就是概念之間的鏈接。我們要理解并思考任何一個事情,分析的深入程度,洞察力的強弱,就是取決于在這件事情上,相關的概念有多少,并且概念間產生了多少鏈接。這么來看,就理解了為什么每個人都不一樣,即使是同樣的事情,卻有不同的方案和思維結果。
這里的鏈接,就是互聯網思維,這個在大腦中時時刻刻在進行的動作,只是因為我們看不見,感受不到,所以我們從來沒有認真的思考過。在這只是把這個概念做簡單分享,我們要想提高思考力,怎么做呢?兩件事必須要做,一個就是要不斷輸入概念,然后持續的強迫自己思考,這會訓練我們的鏈接能力,這個就需要用到刻意訓練的方法了,沒有別的好辦法,只是羨慕別人為什么總是那么有洞察力,總能看到背后的規律,看到很多你想不到的點,那是人家長時間積累學習訓練的結果,想擁有這個能力,只有不斷學習訓練。
互聯網網絡有什么特點?
根據作者的團隊的研究,互聯網是一個無尺度拓撲網絡,在這里先介紹一下這個陌生的概念,什么是無尺度?簡單理解起來比較簡單,無尺度是相對隨機網絡而言的,剛開始的一派言論是網絡屬于隨機網絡,網絡節點之間的鏈接都是隨機的,但是候來發現不是這樣,很多復雜系統擁有共同的重要特性:大部分節點只有少數幾個連結,而某些節點卻擁有與其他節點的大量連結。這些具有大量連結的節點稱為“集散節點”,所擁有的連結可能高達數百、數千甚至數百萬。由此看來,這一特性似乎能說明網絡是無尺度的。
網絡有什么特點呢?最大的兩個特征就是網絡的強韌性與脆弱性。這個看似非常矛盾的特性,卻都體現在網絡現實中。所謂的強韌性,就是說網絡中的很多節點及鏈接被破壞了之后,很小概率會導致整個網絡的功能癱瘓;但是如果這個摧毀是針對樞紐節點的,樞紐節點就是指那些擁有超級多鏈接的節點,樞紐節點被摧毀,很有可能就會導致整個網絡的癱瘓。這又體現出來了網絡的脆弱性。
許多網絡包括因特網、人類社會和人體細胞代謝網絡等,都是無尺度網絡。研究無尺度網絡,對于防備黑客攻擊、防治流行病和開發新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網絡特點非常有價值,因為我們的自然界也是由各種節點鏈接而成的,所以這已經觸及到了萬事萬物背后的規律層面,比如對于一場戰爭,一個企業管理,甚至每個人的人生奮斗都有價值。
六度分隔帶來的啟示
什么是六度分隔?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是也許你聽過一個說法,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只要我們通過不超過6個人就能聯系上。這個說法就是來自于對于網絡的特征分析,所以我們生活在一個小世界里。當然,6這個數字是個平均數,到底需要多少次鏈接會因節點而異,但是平均下來確實是接近6。也就是說我們和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之間的距離只有6次鏈接的距離。人際網絡是這樣,網頁之間連接也是這樣,只要存在網絡現象的地方,都會對應相應的間隔數。
這個有什么意義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那就是我們生存的世界是一個復雜網絡的世界,我們也許意識不到萬物之間的鏈接,但是它們確實存在,我們要承認復雜,然后找到復雜背后的特點。
如何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最終實現目標呢?這個問題,按照以前的經驗,會有很多成功人士分享他們的總結,按照步驟該如何做就能夠解決相應問題。這個做法沒有錯,但是不全面。我們都聽過所謂的戰略方法都是成功后總結出來的好運氣。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各種因素錯綜復雜,各種資源盤根錯節,我們意識到的和沒有意識到的都交織在一起,對于我們來說很容易困在其中。于是,很多人會因此而挫敗放棄。
但是理解了復雜之后,我們好像窺視出來了一些規律,那就是我們距離成功之間應該不遠,也就是間隔了幾個節點間的鏈接而已。所以,我們該怎么做呢?那就是別猶豫,在現有條件和能力意識的情況下,開始行動,然后不斷的思考,嘗試,調整,在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節點并建立新的鏈接。那我們就距離成功更近了一步,也許我們還不知道,我們依然覺得問題很多,方向不明。
我在做企業管理的時候,要做一件非常新并且很困難的事情,很多時候都非常痛苦,因為不懂,需要從零學起,更談不上方向明確了,但是我們就是咬牙挺住不放棄,不斷嘗試,不斷發揮團隊思考討論,及時復盤,逐漸的就發現慢慢進入了正規,開始有了質的突破。我們那個時候總結出來要想成功的秘訣就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工作,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學習了復雜網絡背后的原理之后,我理解了這句話背后的深刻道理。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會變得更加堅定,那就是要不斷的去開始,努力嘗試,持續迭代升級,就一定會越來越接近成功。
復雜網絡思維是一套方法論
我們來考慮一下,企業管理與運營是不是也是個復雜網絡?人、機、料、法、環、測都是組成部分,其中最復雜的當屬人。企業管理中組織結構很重要,不管是金字塔式層級結構,還是事業部式結構,都是為了明確職責分工,讓大家分工協作。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企業組織方式了。但是這種方式在面對90后,在面對互聯網沖擊下,缺點逐漸顯現。那就是層級化給大家帶來的那種部門間隔閡與分裂,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非常嚴重,這會讓組織效率極大損失。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我們一直在強敵全員參與,要反應迅速,這種層級結構就注定了,不可能真的實現全員參與,不能真的實現快速響應。傳統的管理模式好像走進了一個瓶頸,當每個人都想自我實現的時候,那種對個人成就感的追求,讓大家對傳統的組織結構難以忍受。
于是,最近特別火的管理詞匯是“賦能”,為什么是賦能呢?因為互聯網把原來的層級結構變成了網狀結構,大家應該聽過美軍打伊拉克戰爭的最新的作戰模式的故事,那就是典型的網狀結構。幾人作戰小組內部是網狀,作戰小組與其他部門后者小組之間也是網狀結構,但是每個小組都有自主決策權力,他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直接的決策。這不就是全員參與的概念嗎?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場景,大家打破原來的那種組織結構,而變成一個個能量體之間的鏈接,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都是一個能量體,這個能量體代表著能力大小,然后這個網絡一定也是無尺度的,有的人能量球很大,跟他直接的鏈接也很多,他就是一個樞紐節點,而有點人可能就很小的能量體,鏈接數也很少。并且鏈接也分為不同的粗細程度,有的鏈接很粗,有的鏈接很細,代表著鏈接的種類,分為強鏈接和弱連接。強鏈接說明互相溝通順利,理念一致,互相之間賦能很強。但是,弱連接就說明接觸的機會不是太多,但是偶爾能夠溝通,互相的影響就弱了很多。
當我們把企業組織,想象成這樣一個群體結構的時候,作為總經理或者任何一位管理者也好,首先能夠評價出來自己的影響力大小,然后是如何擴大影響呢?那就是找到樞紐節點,跟各,樞紐節點間建立起強鏈接,這是最高效的做法,并且可持續。企業內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問題,而我們無論是用先進的溝通工具,還是軟件,還是信息化平臺,還是開會等形式,這些都是臨時性的影響,而真正長期的產生影響,就是需要不斷培養更多的樞紐節點,并且樞紐節點間建立起強鏈接。
以上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描述,比如我們要推行一個政策,如何宣傳?如何取得更多反饋?那就要找到那個樞紐節點。當然,更可怕的是有一些樞紐節點可能是負向的,比如一個企業內的小團伙,不斷詆毀企業,破壞團結,歪曲企業政策等等,這樣的節點更要揪出來,開出10個人,也不如開出那一個節點。
這是這個網絡思維方法論的一個簡單應用,而之所以叫方法論,那就是由普適性。比如我們要分析解決一個問題,就應該有意識相關方有哪些,之間是如何鏈接的,這個局面了解清楚了,關鍵節點在哪,找到關鍵點,攻克它,就能夠容易抓住關鍵核心,事半功倍。
當我們有了網絡思維,我們在把人進行分類或者給出標簽的時候,多了一個維度,這個人是樞紐節點還是普通節點,強鏈接有哪些等等。那我們也可以用來思考自己,如果想獲得更高的認知,就需要讓自己變成樞紐節點,同時鏈接更多比自己牛的人,他們也是樞紐節點,就會間接鏈接到更多的牛人,那學習成長的機會就會多很多。
還是用網絡理念回歸到管理上的應用
現在非常火爆的區塊鏈,其實就是去中心化,就是相互賦能,這是互聯網的精髓。當我們放下了集權管理,開始賦能,讓大家去做決策的時候,讓大家自主選擇合作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關于各自目標和利益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相信,現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及服務型公司,都在努力實踐去中心化,嘗試賦能。但是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保證每個人的判斷標準是一致的,方向是一致的呢?
這個首先就是要有明確的企業價值觀導向,同時共同的目標是前提。這個需要逐個節點的明確,逐個鏈接的去實現。同時,最難的就是關于互相利益的分配問題,當沒有了中心點作為裁判,那當大家在爭取利益做決策的時候,這個時候另一個理論就派上用場了,那就是博弈論,博弈論里面非常經典的就是“納什均衡”,也就是說當大家沒有充分溝通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會考慮自己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那這對企業來說是非常致命的。所以,我們要克服納什均衡,就必須要保持開放和溝通,不斷的提高溝通質量,這樣能夠強化目標,統一方向,這樣才能夠實現個人激勵與企業發展的完美結合。
這是一個全新管理理念,復雜網絡給我們帶來的還有很多,在原來的經典管理學基礎上,在新的時代,我們會有更新的突破和發展。希望大家關注復雜網絡,不斷思考網絡思維和基礎帶來的一些變化,特別是本質的變化。這個理念,不只是在科技層面,在管理層面,運營層面,一樣會帶來顛覆。讓我們一起期待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