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近看一片池塘,除了看水里的碗蓮游魚,還可以看到自己。
就是昨天晚上在自學群里 胡小乙童鞋有問題提出,說分身術里面的“應該的暴君”,是覺得別人應該怎樣??如果是自己應該怎么樣但沒有做到,自己有了抱怨的話,產生了情緒,該如何呢?
我們當時解答,或者幫忙分析的時候,就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最后她自己總結了出來。
事后我發現我們幫助她分析的,其實作用并沒有太大。反而暴露了我們的兩點漏洞(以我為例)
1,我的回答問題模式,太依賴“分身術”的話語,但是實際上并沒有用起來。我自己對于應用分身術解決問題還是沒有把握。所以我的“分身術”學習,其實在目前,沒有成為我生活的一個好用的技能,反而因為用的不熟練不順手但是投入不少導致成為我的一個負資產,讓我思考問題束手束腳書面化語言太重。
2,對于分身術范圍以外的問題,其實沒有一個判斷能否使用的意識。所以,對于其問題沒有就事論事,或者另一方面,一旦脫離分身術,就對問題硬性分析,這樣邏輯運轉不起來,我也就不能很好的言之有理。
總結以上兩點,是發現我對于投入時間精力學習的分身術,其實就是當作學車一樣,以為一上手就可以丟不掉的技能,而沒有經過更多練習,刻意練習的過程,更好的運用它。
同時回想一下,自己從前很多的學習都有一個半途而廢的結局,就是自己的學了并沒有使用,或者很少用。這樣不僅術語記不住,什么場合該用都不知道。這是一個頑疾。是一個一直不斷掉進去的坑啊。
但是如果我每天都練習就可以了嗎?也未必。自己天天練習的事情,雖然可以熟練,但是未免太偏頗。也就是每天應對的事情不同,而你以相同的思維或者手段,能得到不同的結果嘛?除非你自己發展自己的技能的適用范圍,也延伸技能的效果深度。
怎么爬坑呢?借用永澄老師的六大元規范來對標自己。問我自己,我是積極主動了嗎?似乎沒有,我的標準一直不會太高,從來沒有說爭先的時候。也有自己學習之后沒有作品聲音出來,刻意訓練需要的投入也沒有。利他主義在小組學習完成任務時很積極,但是無主題學習時候,就沒有持續下去,沒有動力也沒有主題和方向。
還好瞎積極,加入了一些互助能量高的小分隊。這不,昨天試圖幫助小乙童鞋的時候,就被她理智的分析給測試出來,我真正的實力幫不了她,這也是一種收獲。所以同儕互助,其實更可能你的付出幫助了你。
最后的本質導向,我想我在負價值階段,輸出很少,也沒有更多的輸入。
所以我今天記錄這個,就是想給自己一個鼓勵。其實,我只要參與了,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問題,都會有收獲。看別人也是看自己。
附今天的積極主動自我覺察表。(我看了本文覺得我的思路太亂,但是我想記錄下來,真實的我此刻的我什么樣子,看到自己的樣子,才能從自己真面目出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