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寫文章一般怎樣去寫,首先是自己先打框架,然后再往里面添肉。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好像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我們文章的好壞取決于我們怎樣在確定框架之后往里面加入的肉。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句子,當然肉的好壞取決與我們平時的練習和積累。
同樣的一句話,別人寫出來是韻味你寫出來就會變味,在在于我們平時對于句子的打磨上。比如特別簡單的句子,我們去描寫門,你寫的時我看到一扇門,空洞而沒有新鮮感。同樣是一扇門我們該怎樣去分析那?
這扇門,在你筆下,這扇門要怎樣去表現呢?有的人會寫鐵門,或者是紅門,一扇紅色的大門怎樣怎樣。這只是看到了門的外表,給你一扇門,為何我們就只能想到如何如何去表現門,那門的附帶品呢?
門有門栓,有門鎖,上面可以掛東西也可以貼東西。
假設我們小說的背景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那整篇文章要有厚重感和年代感,那這扇門就不能是簡單的一句鐵門帶過。
我們可以這樣寫:面前是年久失修的古銅門,門栓處退了色,留有銅色在外。門上掛一把銅藝鎖,貼一個福字。
門的意義和它的滄桑感,不是長篇大論講它經歷多少朝代,就點明主旨,簡單幾句,旁敲側擊來表現。寫句子切記只看到一面,寫作要有天賦,沒天賦咱就拼腦子,腦子夠數,稍微轉個彎,你會發現其實好句子真不那么難。
道理知道了下面要做的就是怎樣去練習?
生活中常見的詞匯,運用到全新的物體上做形容,感情一般是美好的形容詞,我偏不用它來形容,就用沒用過的,這樣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這種句子的練習不一定非得寫一大篇文章才能去練習,很多時候你可以改成一小段話,發在朋友圈或者微博,日積月累,慢慢學會去改動句子。時間久了,再去試著寫一篇小說,適當運用在小說中。
切記,起初開始一定要適當去用,不然你大面積的去刨小細節,那文章就失了原本的味道,變得啰嗦起來。細節夾雜大框架,這個過程需要反復去練習。
古代的文章和古詩詞是一個很好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