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注VR的精力比較多,把最近想到的寫下來,希望VR市場爆發的時候回頭看,能對未來的自己有所啟發。
VR眼鏡從各個角度來看,都是典型的破環型技術,比如在主流市場的價值網絡里意義不大,性能便捷性等多方面有待提高,但是隨著技術的完善,當它的性能超過用戶需求的時候,就會迅速的從發燒友的市場向上侵蝕主流市場。為了便于理解,大概意思入下圖
關于什么時間點VR才開始搶奪其他顯示方式市場,我在圖上是瞎填的,這一點我也不確定,取決于各大廠商對于這項技術的投入吧。
VR市場現在是什么樣呢?我從產品架構的角度把他們分為幾個陣營,像Google的cardboard這樣的玩票似的開源陣營,oculus這樣有技術專利的整合型陣營,像暴風、vir這樣的國內自產偽整合型陣營。大概都長這樣
好了,既然這樣,面對一破壞性技術我們能做些什么呢?首先可以分析下目前發燒友級別的用戶所遇到的問題?
拋去硬件的問題不談,單說軟件方面主要問題說白了就是沒資源,買了眼鏡玩啥?沒東西玩買眼鏡干啥?這直接升級為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哲學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不是像facebook、Sony這樣的土豪是沒法進硬件市場的,又沒有像EA一樣游戲公司的研發實力很難大投入去做內容,我們能做什么?
答案是基本啥都做不了。。。但是不甘心啊,還有沒有機會哪怕一點點機會呢?想辦法進入VR市場享受先入者的產品溢價呢?
拉皮條。。哦不,是做PC內容轉VR內容且設備同步,這樣會不會有機會呢?
因為VR現在沒有像樣的東西可玩,PC上的資源可以彌補這一缺失,將DOTA2、CS、爐石傳說、優酷等游戲的顯示源改為VR眼鏡,直接坐在沙發上帶著眼鏡玩,這會不會是客廳戰略的一部分呢?VR應用使用起來非常不便,使用的時候來電話,需要把手機從眼鏡框里摳出來。。。如果我們先做VR應用的入口,會不會更有機會呢?
這又涉及到了兩部分問題,第一:目前的VR設備是否能提供超越傳統顯示方式的體驗。第二:技術整合型產品一旦進入市場,我們是否還有空間?
先說第一個問題,目前的VR設備,我只是體驗了cardboard,話說我用的是錘子T1,在配置和性能都在主流的情況下,依然有頓卡、眩暈、手機發熱、漏光等問題,其他設備比如淘寶上可以買到的,也存在這近視眼不能帶,解決了漏光問題竟然屏幕還出現水霧等一系列問題。基于手機的屏幕顯示,在2K、4K手機沒有出現前,目前的手機真的可以當做VR顯示器么?雖然發燒友們不在乎這些,他們要的只是新奇和炫酷,但是作為普通用戶,要使用這樣的方式來代替現在的傳統PC顯示方式,還是不太現實。說白了還是體驗沒有到位,沒法普及。
再說第二個問題,技術整合型產品一旦進入市場,我們是否還有空間?當一個產品處在“不太完善”的階段時,交互型的產品架構和技術整合型的企業更容易成功,因為他們對產品的把控能力更強,更容易使用新的方式來改善用戶的體驗,比如oculur,蘋果,全盛時期的Sony。
這些交互式架構的產品肯定不會放過VR應用的入口,一旦這些產品進入市場,從體驗到價格都打敗先入的“開源雜牌軍”的時候(沒有任何不敬的意思,恰恰相反,我非常尊敬Google的開源精神,這是一家為全人類提供優秀服務的公司),用戶會作何選擇?
當然也可以看到,在VR市場上交互式產品和模塊化產品競爭的時候,隨著硬件的發展,他們都會逐漸的靠近甚至超越用戶的需求(畢竟人類的感官是有限的),一旦超越了用戶需求,用戶的選擇也就從性能轉向了價格、便捷性等維度。但是一旦到了這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先機早已不在。
如果要做VR設備的視頻同步進而成為VR應用的入口,前提必須是有一批硬件廠商的全力支持,占領了一部分市場份額后他們還不做自己的VR軟件或是做的特別爛,并且這一情況會持續足夠長的一段時間,這樣才有意義。
這樣的事情會發生么?也許吧。
VR眼鏡會走android的老路么?今天找公司的大神聊了下,大神覺得沒有內容的情況下,VR很難有所作為,android作為手機系統,起碼手機還能打個電話,VR能干啥?沒有內容它就是個框。而現在我們強導PC的內容進去,體驗又得不到提升,做了有什么意義呢?
我還試圖說明,有可能硬件的發展速度較快,硬件體驗搶先超過了內容資源,但這又只是猜想,廠商對于硬件的支持我們不可控,這件事情又如何保證落地呢?
經過討論和思考,似乎發現這件事情做的意義不大。。。下樓的時候感覺外面的天空比剛才更灰暗了一點。做產品時間久了,最怕拍腦袋定需求,一想到研發的兄弟們跟著我干了半年發現根本沒有市場,一種莫名的負罪感就會從心底緩緩升起。而當你真的想去做點什么,希望可以做出一個牛逼的產品時,怎么說呢,拔劍四顧心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