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場逗伴匠
寫在前面
常關注我的小伙伴們,如果留心點,你會發現逗伴匠最近更文頻率有點神速,有木有?
Yes,事實是的確如此,最近報名參加了#35天讀書挑戰書評#的社群實踐活動。一方面,讓自己刻意練習,在主題閱讀方面的技能輸出,另一方面,從舒適區跳出來,突破常態,自我歷練一番,無論結果如何,都將會是滿滿的收獲。
這篇文章會提煉《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的精華內容,并結合自身在閱讀方面的實踐體會,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非要定個題目的話,那就叫《高效閱讀的十八般武藝》。
01?
一個正確的讀書方法,勝過一百次無效的全面開花。
千萬不要為了看書而去翻書,這樣不僅消耗自身的精力,時常還會打擊閱讀自信心。尤其是近期的主題閱讀,感慨頗深。對于某一類領域的書籍翻多了以后,你會形成多維度視角,看待問題的思路會更開闊明朗。
對于一本書來說,都對應有一個宗旨,解決問題。無非是思路、解釋、結構等組合不同罷了。以實用干貨類書籍舉例,通常是以問題需求為出發點,點→線→網→面→體,這五大脈絡進行體系的構建。相反,東打一槍西打一棒式的閱讀,相對之下,簡直low爆了。
對,這才是正確的讀書思維,好的閱讀結果就源自這類有邏輯的讀書方法,你pick了?
02
說起來輕松自在,做起來難于上青天。
為什么,等到自己翻開書,坐下來,打算精心閱讀的時候,啊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一個接一個的坎坷,不請自來。以下這些“癥狀”,你有嗎?
剛才還精神抖擻,翻書不過三頁,立刻犯困
看書不喜歡太多思考,也就隨手翻翻而已
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最多畫幾條波浪線
讀到一個未知的段子,就馬下停下來,各種糾結
一直想要提高閱讀效率,卻又力不從心
總是熱衷讀某個領域的書籍,跨領域外的基本不涉及
03
上述癥狀,怎么破?
在《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書中,作者提供了一個大絕招,
#100天讀33本書的7個秘訣#
①買抓住你心的33本書,最多分2~3次入手完畢。多關注書籍的封面、作者、內容。
②早晚大聲說三遍:“我今天要讀書。”
③堅持寫讀書日記
④嚴格遵守早晨讀書1小時
⑤晚上抽時間集中讀書1小時
⑥空閑碎片的時間閱讀30分鐘
⑦一定要平均每周閱讀2本書(至少)
當然,你未必全盤照搬去做,選擇其中適合自己節奏的,就是最好的
04
到這里,估計會有小伙伴坐不住了:“說好高效閱讀的十八般武藝呢?我們要方法。”
別著急,戴好墨鏡(小心閃到眼睛),來了,請接招。
(1)抄錄消化法
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習高手善記錄
看書的時候,別整的跟在學校臨考前,老師給同學們劃重點一樣。因為,你的那些符號標識完成后,基本上也就到此為止,很多內容錯過了也就逐漸消失了。
所謂抄錄消化法,看到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信息,要么先暫停下來,進行關鍵信息摘錄,要么做好醒目標記,一本書閱讀完畢后,一次性全盤摘錄標記的內容。如此一來,當我們看完一本書,至少看看這些摘錄,稍加結構梳理消化,就會抓住這本書的要義所在。
(2)跳躍視線法
別為眼前的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
這說法,我們早已耳熟能詳。同樣的,也適用于閱讀方面。絕大多數人都并非天資聰慧之輩,唯有腳踏實地,穩扎穩打,方有所建樹。
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碰到生僻的知識盲點,那又怎樣?先行跳過。邏輯和思維的節奏,千萬別亂,一口氣順著往后看。回頭再集中時間,對盲點信息進行集中式“打擊”,而且這樣下來,你的印象更深刻,學習成果更直觀。
(3)關鍵詞匯法
今天,你有關鍵詞嗎?
如今自己的閱讀習慣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把握關鍵詞。當我拿到一本新書,準備去閱讀的時候會先問問自己,如果這本書看完了,只用7個關鍵詞來進行概括,那會是哪幾個詞?
于是,在 接下來的全盤閱讀中,我會刻意去捕捉最為有價值的信息。因此,一本書下來,除了抓住脈絡的同時,也進行了高效的知識萃取。
(4)無力吐槽法
批判性思維,對立中看錯對
閱讀中千萬別“為作者論”,作者不是神,也是蕓蕓眾生的大活人。帶著幾個問題,更有甚者以吐槽者的心態,去進行看書,唉,有時學習的收獲,都是滿載而歸,出奇驚人。
①作者都講了些啥?
②他說的就是對的嗎?
③我為啥要相信他說的?
④我覺得換做是我,可以這么做?
(5)答疑解惑法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問題里歸納問題。
A.為什么考前的復習效果好?
B.為什么都是體檢完后,朋友圈各種曬鍛煉照?
C.為什么拖延癥患者,都是事到臨頭的行動派?
原因很簡單,人們很多的關鍵行動,都在即將產生結果的前后階段。習慣了臨時抱佛腳的狀態,自然而然就如此這般。
閱讀是有時間成本的,不讀A書我本可以讀B書。在正式看A書之前,找張空白的紙,寫下自己在某個方面的3-5點困惑(最好以問句的形式),邊讀邊找答案,你會覺得讀的過程中,一身輕松,如魚得水。
(6)關聯擴展法
以點帶點,連點成線。
舉例說明,有次看書時,碰到一個詞叫做全民閱讀。我就想去了解下,國外人們的閱讀習慣(思維)。一番資料查詢,了解到北歐的人均閱讀量高達24本/年,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瞬間慚愧至極。于是,我進一步研究北歐的相關資訊,我有發現,北歐許多國家都是《全球TOP10最幸福國度》。再接著,我了解到《世界幸福指數報告》,最后,對應國內的現狀,有了解到“中國幸福小康指數”。
就此打住,一直鏈接下去真可能就沒玩沒了。這就是基于一個點,連點成線的真實感觸。如此的內容拓展,慢慢會讓自己在專業積淀和深度方面,進行快速聚焦,收效甚好。
(7)對號入座法
框式閱讀,精準無誤。
去看電影,如果用手機購票,現在都可以在線選座。乘飛機坐高鐵,也都可以這樣操作。我們在能在其對應的框框內,去進行有效操作,超區域選擇,定是徒勞。
其實,閱讀也可以這么玩。
人們看書完畢后,容易遺忘。拋開記憶能力差和所謂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把握一招就可以了,建立模型在前端。
前建模,中閱讀,后輸出。
哇,這效果簡直不要太好。So,你的模型有嗎?去構思一個,享受閱讀吧。
(8)快速提取法
抓大放小,現學現要
持續主動學習或看書的人,的確存在,畢竟比較少。
但凡拿起書本去讀的朋友,都多少對書本內容有所期待。想直擊核心,怎么辦?
打開書籍,看目錄。直接看當下對你最實用的那兩三章,反復仔細翻看,自我吸收,應用轉化。無關的那些,不好意思,直接pass。要讀可以,以后有時間再說。
(9)拆以致用法
人不學不知道,書不拆學不好
這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拆書學習法,也叫作RIA法。簡單翻譯下,想辦法讓書本上的信息和生活實際產生鏈接,指導實踐。
R,自己閱讀原文的片段
I,用自己的話復述片段,“我是這樣理解的......”
A1,聯系個人經歷,“這讓我想起了自己以前的一次經歷......”
A2,制定個人行動計劃,“說到這,我決定在生活中,馬上要求做A/B/C......”
(10)深度認知法
欲求深度,必先深入。
關于書籍的深入,大致可分兩大維度,
橫向,在書中內容的周邊建立聯系。
縱向,對具體內容的核心探究,抓住本質。
早年間,自己在看書的時候,常以速度自居。現在回想,著實浪費不少光陰和精力。那時都是泛泛而看,以為掌握了,其實都是虛的。有時連記都記不住,還談何深度?
你得先讓自己在某一點上特別專業。還好覺悟較早,不然就尷尬了(哈哈哈)。
(11)知識地圖法
高手讀書,就像拼圖
假設自己現在手持一張七零八碎的藏寶圖,作為尋寶之人,你首先得把眼前這幅畫拼出來。閱讀高手深諳其道,能捕捉到蛛絲馬跡,在最短的時間完成這幅大作。
如果讓你把某本厚厚的書,變為一張藏寶圖,你到得到嗎?對,這就是功夫所在。要知道,我們所讀的每一本書,其實都是在其中尋找各自的答案。
以終為始,可以為師。
(12)主題輸入法
明確里程碑,輕松不會累。
自己每年會確定閱讀目標(類別、書本數量),尤其近兩年有種明顯的感覺,越來越傾向明確階段性目標的書籍入手方式,集中精力專題式閱讀,這樣可以讓閱讀更加有價值。
至少,我們可以先做一件務實的事情。確定你的某一類專業學習方向,寫下這個關鍵詞。羅列出該專業的TOP10書籍名稱(口碑不錯,經典之類),先從這入手,讀完后在進行下一步。
(13)無關跳讀法
還記小時候,語文老師教過我們的一個閱讀技巧嗎?
看一段文字,主抓三個關鍵點,
句首(文字立意)→句中(中心思想)→句尾(感情色彩)
這與我們現在所談的跳讀法有一定的相似性,閱讀并非一定求快,而是該快速的時候,你要快的起來。在實際閱讀中,初級的跳讀把握應用好上面所說的“三句式”,就已經夠用了。
(14)一日三餐法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南方人日常主食離不開米飯,就像北方人日常主食離不開面一樣。
暢游書海的同時,別丟了自己的初心。大多數人,每天都要回歸職場,忙忙碌碌,為生活為家庭為為未來,去努力打拼自己的天地。只要心懷夢想,就沒有抵達不了的遠方。
閱讀呢?千萬不要為了閱讀而閱讀,那就失去了閱讀的樂趣。
從務實的角度去看,我學到了什么硬技能。看得見的實力提升,有沒有?
(15)精神能量法
至高追求,精神自由。
此類閱讀的愉悅,多用來于個人身心靈層面的啟示開悟,是一種相對自由開放的狀態。
看這類書后,瞬間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這種感覺太棒了。茅塞頓開,瞬間明白。 解開自己的心結,是這類書籍的厲害之處。市場上很多心智管理的書籍,大多如此。
(16)娛樂休閑法
身心放松,消磨時間。
坦白講,讀書如果功利心太強,有時就失去了很多。
找一個空間、一杯茶、一本書、一個人、一首歌,翻到哪一頁都無妨,靜靜感受書里文字的溫度,找尋自己那一刻真實的存在。
那一刻,無關閱讀快慢、無關書籍類別、無關字斟句酌。享受閱讀給你帶來的那份安定。
(17)大咖書單法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閱讀高手贏在積累
不少人看書看著看著就沒書看了,選書也就成立一個頭疼的問題。
個人的經驗從幾點來積累,其一,在有書讀的時候,多關注書籍尾頁的參考書目,不少同類的經典書籍都在那里。其二,在網上各類渠道去觀摩書評,看看書友們的各自心得。其三,去請教你身邊的那些專業大咖,直接或間接,可以獲取到最新的專業趨勢、現象和書單(看他們都在讀些什么書)。
書單的羅列,注意均衡多元化。
知識類+ 原理類 + 技能類 + 方法類
每一類都不可或缺,就像人體飲食搭配一樣。
(18)體系建構法
全流程設計知識鏈接,構建自我知識體系。
當你在所屬城市的CBD商業中心的最高樓層,望著眼前的一切,才能體會一覽眾山小的滋味。
很多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格局。有高度多層面的去看待周遭的一些問題,自然就不會那么狹隘。這個方法,對閱讀人有很高的要求。簡言之,你得具備一定的視野、閱歷、功底,否則是無法駕馭體系化的知識構建。
05
總結
《高效閱讀的十八般武藝》,純屬個人經驗分享,不喜勿噴,謝謝啦。
(1)抄錄消化法
(2)跳躍視線法
(3)關鍵詞匯法
(4)無力吐槽法
(5)答疑解惑法
(6)關聯擴展法
(7)對號入座法
(8)快速提取法
(9)拆以致用法
(10)深度認知法
(11)知識地圖法
(12)主題輸入法
(13)無關跳讀法
(14)一日三餐法
(15)精神能量法
(16)娛樂休閑法
(17)大咖書單法
(18)體系建構法
其實精學那么兩三招足矣,方法都分享了,接下來好好去找到自己的節奏,用起來!
希望小伙伴們,都成為學習的高手!
最后說一點,別成了書呆子,除了會讀書,請記得好好生活。
-END-( 記得點贊? 下篇再會)
簡寶玉讀書挑戰打卡 書評? 《 書都不會讀 你還想成功》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我是職場逗伴匠,一個跑馬拉松的知識手藝人,助力職場人的自我效能提升。
堅持碼字,這是我熱愛的事。大家覺得有收獲,才是一種價值。
下一篇,我將開始一個新的專題分享《掌握做筆記的核心秘籍》 ,關注后,第一時間接收。
附個人原創技能解鎖系列文章(持續不斷更新,直接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