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反面教材的小故事。
我家大嘻嘻的分離焦慮一直沒有消退,每天早上我出門上班,但凡她已經起床,必定要哭上一場。婆婆讓我偷偷地走,沒結果我到樓下就聽見她振聾發聵的哭聲;許諾她回來給她帶好吃的,完全不理會。但是只要我說,你去媽媽房間拿iPad玩吧,她立馬就開心地去了,不再糾纏我,乖乖地和我說再見。幾次下來,十分奏效。我欣喜地以為自己找到了正確的方法。
However,今天早上我正要出門,跟嘻嘻道別,她象征性地撇撇嘴,似乎想要開始哭了,但突然說媽媽等一下,轉身就跑到臥室,拿了iPad讓我幫她解鎖。那個目光完全沒有對我不舍啊,甚至有點小欣喜。好吧,你贏了。
面對分離的焦慮,家長們常常會有很多誤區。偷偷地跑掉會讓孩子以為爸爸媽媽就此消失了,非常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而用實物來誘惑,其實是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孩子產生分離焦慮,是源自對父母的依戀和愛,糖果玩具都無法替代孩子感情上的需求。相反會給孩子一個誤解:原來,父母上班這件事,是可以用來交換的。
你看,嘻嘻都已經學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