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候吃的米粉
五毛錢一碗
還是班主任煮的。
她承包了學校一角的粉攤,另外,她女兒也會來吃。
在我們縣城,最火的粉攤之一,當屬百貨大樓下的早餐點。
南方的冬日早晨6點,天還沒全亮。就有附近高中生,騎著單車,來百貨大樓前的攤位下吃粉。
借著黃色的燈光,攤位上白霧繚繞,十米之內都聞到了粉香。
一碗米粉,加花生、炒黃豆、酸豆角、腐竹、青菜,還有幾片叉燒肉,澆上鹵水和湯汁,攪拌就可以食用了。
桂林米粉,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道美食。
就算是在北京、上海,也會看到桂林米粉的店,但里面的菜單卻是:
豬腳粉
酸辣筍尖粉
牛肉米粉
香菇肉絲粉
...
(桂林米粉會有鹵肉粉、鍋燒粉,但就是沒有上面列出來的那幾樣粉)
?一碗好吃的桂林米粉,當然要先從米粉的加工說起。
米粉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蒸煮、壓條等工序,做成炸粉和切粉。
炸粉就是條狀的,切粉是扁平狀,南方人也會叫切粉為扁粉。
在農家,剛剛做成的米粉,會有多余的粉頭出來,熱氣騰騰,拿在手里軟糯,類似糕點,趁熱吃是最好的。
做好的米粉,再經過復蒸和冷卻,最終的米粉就制成了。
炸粉在煮之前,需要先在加水浸泡。冬天用溫水泡粉1個多小時,夏天泡40分鐘。
直到,米粉變軟,水被泡出白色的米漿。
(不浸泡,直接煮的話,就會變成一鍋米漿。)
?接著把米粉,放入湯鍋里煮熟。
一般店里的桌上,都會有酸蘿卜、香菜、蔥花、酸豆角、小米椒、醋等等,讓食客自己添加。
酸蘿卜和酸豆角,也是被加得最多,見底最快的,因為很開胃。
而且這和廣西人的飲食有關,在廣西有一種小食,叫“酸”,其實就是用醋浸泡蘿卜、白菜、木瓜等等食用,醋泡木瓜,就是木瓜酸,以次類推。
這兩樣小配菜火到什么程度呢?
我們以前有同學常開玩笑說:“你看,老板看到你來吃粉,大老遠把酸蘿卜、酸豆角收起來,哈哈”
但米粉店的老板也是大方的,要加酸豆角,從來都讓你隨心所欲的加,只要你吃不撐。吃完,再添嘛~
廣西人獨有的爽朗和質樸大氣。
而桂林米粉有干撈和湯粉,這兩種吃法。
干撈粉是直接拌著吃,等到吃完粉后,再在碗里盛一份湯,慢慢喝。湯粉就是平常的吃法。
每家粉店都是自己的特色,制作鹵水的方法也不一樣,我看到一些鹵水的制作方法是:
調料 骨頭湯10千克,老抽500克,生抽1.5千克,紹酒150克,冰糖650克,鹽150克,桂林腐乳5塊。香料 草果50克,八角250克,沙姜50克,甘草25克,花椒25克,丁香50克,桂皮40克,陳皮50克,白芷15克,白蔻30克,干椒100克(炒香),陽江豆豉100克(炒香),羅漢果2個,以上香料包好放入25千克清水的不銹鋼桶中,大火燒開,小火熬制5小時至出味后,加入5千克牛肉(切小塊,飛水)鹵半小時,撈出即成鹵水。
鹵水的好壞,對米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且今天的鹵水,一定不能留到明天用。做粉的人,需要早早起來,熬湯,制作鍋燒,才能讓食客在早晨6點到來時,吃到一份好吃的桂林米粉。
對桂林米粉的思念,讓我決定在網上網購幾份,小心翼翼的撕開袋口,下鍋煮。
(幾分鐘之后)
哎,這味道完全不對嘛~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異地吃了桂林米粉,或者是網上購買,覺得不好,是因為里面正宗的不多。
而在桂林,名不經傳的小店,也有可能比鬧市中的店鋪,味道更贊。
“老板,我要一份干撈鍋燒,加酸筍,多加點腐竹,再來一個鹵蛋...”
-end-
(公眾號:花林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