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起頭,《月亮和六便士》我斷斷續續看了半個月,時間拖的很長,每次我都希望把它讀完,卻又想慢慢感受字里行間里人物的情感和生活!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進行描述,取材于法國后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真實生平,只不過經過毛姆一系列濃墨重彩的描繪,讓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鮮活生動。
故事的主人公叫:斯特里克蘭德,在經歷了半生的浮華和上層生活之后,決心追尋自己的夢想和精神圣地。他離開英國到法國生活,最終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找到自己的靈魂棲息地,找到創造的靈感,并且創造不朽之作,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在此過程中,他飽受饑餓、寒冷、病痛、孤獨的折磨,但他從沒放棄過自己的夢想,他在不停的追逐,勇往直前,心無旁騖,從未停足。
但書中斯特里克蘭德卻又是個飽受爭議的人,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故事的開始就描述他的自私和冷血,他不會動用暴力,卻總可以將身邊的人整的遍體鱗傷。他臉上總是帶著戲謔譏諷、讓人捉摸不透的冷笑,雖然詞匯量有限而且粗俗,也不能說會道,但對他人冷嘲熱諷的技巧卻異常高超。
在他決定離家出走的時候,就留了一張紙條,寫著:
“我走了,不會再回來了,不要找我!”
簡單干脆!
可是要知道他有兩個孩子,還有一個沒有工作的妻子,他沒有說明理由的離開,而且真的是一去不回。他就真的不怕他們沒有生存能力,遇難而亡嗎?如果真是那樣,他不會懊惱后悔嗎?還有,那畢竟是自己的孩子,真的說不管就不管了嗎,真的一點都不會想嗎?
可惜,我錯了!
我畢竟就是個凡人,而斯特里克蘭德在決定離家出走的那一刻,他就已經超越了凡人的一切倫理道德,他不再理會三綱五常、道德倫理,他不會被任何東西束縛,他決定放下,就真的放下了。在他離開法國之后,直到死,真的一點都沒有聯系過他的合法妻子(之后又有一位非法妻子)還有他的兩個孩子。
可以說他是個很不負責任的男人,自私私立,不顧后果!
其次,是這本書我看到的最為懊惱的一部分,也是我認為這里的另一個配角最悲哀的地方。
戴爾克·施特略夫是書中的過客,如果將這本書拍成電影,他就是一個配角,而且只出現中間一部分的悲哀角色。
如何形容他呢,我覺得書中的語句更為貼切:
“戴爾克·施特略夫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他的外表和靈魂及其不相稱,他的情感細膩的像羅密歐,他的身體卻像托比貝爾奇爵士;他生性和藹大方,卻總是好心辦壞事;他對美麗的事物有著真摯的情感,卻只能創作出平庸的東西;他的感情非常細膩,舉止卻非常粗魯。他在處理別人事務的時候很有謀略,但對自身的麻煩卻一籌莫展。
造化開的這個玩笑真的是殘忍,居然給他灌注了這么多自相矛盾的性格特征,還讓他獨自面對這個冷酷的讓他迷惑的世界。”
我為什么說戴爾克·施特略夫是非常悲哀的呢,他本來可以很幸福,卻就是由于他這個自相矛盾的性格,將他送上絕望之崖。
戴爾克·施特略夫也是個畫家,只不過畫的不好,但他經常自鳴得意,倒也簡單快樂。他還有個可人的老婆:勃朗什·施特略夫,經常夸贊他,他們顯得異常恩愛。戴爾克·施特略夫對勃朗什·施特略夫的愛有些夸張滑稽,他把她奉為女神,甚至上帝!不管有人沒人,他都會說這各種肉麻,情意綿綿的話語討好勃朗什·施特略夫,并且不時對她報以熱吻和擁抱,每每此時,勃朗什·施特略夫都會顯得非常羞澀。
勃朗什·施特略夫每天將家里打掃的很干凈,為戴爾克·施特略夫烹飪最香的飯菜,做著一位本分的家庭主婦應做的一切,為此她也甘之如飴。同時她為丈夫會畫畫而驕傲,也非常欣賞他的畫作,在斯特里克蘭德批判他畫作的時候,她非常生氣,發誓再也不要見斯特里克蘭德。
本該是個幸福的家庭小插曲,可是毛姆偏偏不讓其正常發展。
伯樂不常有,而戴爾克·施特略夫就是一個發現斯特里克蘭德這匹“千里馬”的伯樂。不同的是,這匹千里馬,根本不在乎是否有這個伯樂,也并不渴望自己被挖掘,他將戴爾克·施特略夫踐踏在腳底,用各種污言穢語侮辱他。而戴爾克·施特略夫卻總是不以為然,總是不停地迎合斯特里克蘭德,可以說他真的是自輕自賤,讓斯特里克蘭德愈加鄙視。
在斯特里克蘭德生命垂危、奄奄一息之際(即使這樣,也用了這一口氣辱罵了戴爾克·施特略夫),戴爾克·施特略夫找到他,立刻給他找醫生,喂他吃飯,甚至跟他老婆提出將斯特里克蘭德搬離出骯臟不堪的出租屋,到他家里服侍他,幫他度過危險期。
他老婆聲淚俱下的一再拒絕,最后還是被戴爾克·施特略夫更加聲淚俱下的懇求而答應。
接下來的便是八點檔般的狗血劇了,勃朗什·施特略夫愛上了斯特里克蘭德,并且毅然決然要跟斯特里克蘭德在一起。
戴爾克·施特略夫沒轍,低三下四的去請求斯特里克蘭德離開自己的家,卻被勃朗什·施特略夫要隨他一起去骯臟破爛的出租屋而嚇著,最后自己離家出走,留下他們兩個人生活在自己的家中。
這種鳩占鵲巢的事情要是一般人早就火冒三丈,而戴爾克·施特略夫此刻卻還心心念念著自己的老婆,會不會受欺負?會不會被斯特里克蘭德辱罵?會不會被斯特里克蘭德鞭打?
于是憂心忡忡的他在家的附近找個賓館住著,每天都去看看勃朗什·施特略夫。而他所謂的老婆根本無視他,在她去菜場的路上被戴爾克·施特略夫纏著不放的時候,當眾給他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他別再纏著自己!
即使這樣,他依然愛她,他依然為她牽腸掛肚,日思夜想。
而我們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此時此刻,在他的救命恩人戴爾克·施特略夫心力交瘁之際,正心安理得的享受著他的房子、他的畫室、他的搖椅、他的一切一切,包括他的妻子。
你說,他是正常人嗎?
正常人應該做不出這樣的事兒。所以看到這里我感覺斯特里克蘭德根本就已經沒有了人性,這種人就算在某個方面造詣很高,但是他依舊是殘缺的。他不會懂得什么是真善美,所以我固執的認為他的作品也是殘缺的,他最終肯定會失敗!
但是我又錯了,劇情永遠不會按照你的想法發展下去。
之后勃朗什·施特略夫的下場不出預料的悲慘,但是我沒想到那么悲慘。我原以為她會被拋棄、被打罵、被羞辱等等,但怎么也沒想到,她會被折磨致死。
就算如此,在她要死的時刻,戴爾克·施特略夫在外面心如刀絞,祈求她讓自己見上一面的時候,她還是不愿意見戴爾克·施特略夫,不愿意他靠近自己半步。
我不知道勃朗什·施特略夫為什么致死都不愿意見那么愛自己的男人一面,難道是出于自己內心自尊心的關系嗎,不想讓戴爾克·施特略夫看到自己淪落到如此地步?還是她真的從來沒有愛過外貌丑陋又沒有能力的戴爾克·施特略夫?
在勃朗什·施特略夫面前,戴爾克·施特略夫愛的那么卑微,低到塵埃里的卑微。對此我感到非常同情,而之后他說的那句“我愛她遠遠超過了愛我自己。在愛情的事上如果考慮起自尊心來,實際上你還是最愛自己。一個結了婚的男人又愛上別人并不是什么希罕事,這種事誰都認為是很自然的。如果男人是這樣,為什么女人就該是例外呢?”又讓我無比震驚,或許在男人眼里這話有些滑稽,至少在那個年代是這樣!
人們習慣性的認為男人擁有情人,愛人都是正常的事情,而女人只能鐘情于一個男人,對于這個,戴爾克·施特略夫看的角度跟普通人不一樣,他對女性的尊重與愛,讓我為之動容。世間癡情女子太多,如此多情的男人又太少。
在描述者那里得知,斯特里克蘭德根本不在乎勃朗什·施特略夫,她只是他一時泄欲的工具,她激不起他內心的任何漣漪,所以在聽到勃朗什·施特略夫死的時候,斯特里克蘭德無動于衷,毫無感情。
之后在被第三人問他是否對得起戴爾克·施特略夫之時,他輕蔑的一笑:
“那個白癡,勃朗什是沒落的貴族,跟家里的仆人有染,懷孕,遭受家里唾棄,又被仆人甩了,之后在路上被戴爾克·施特略夫遇上,并救了她,她為了報恩,才跟他結婚,所以她并不愛她。至于我跟勃朗什,是她愛上我的,我又沒讓她愛上我。女人最麻煩,她跟英國的那個女人一樣,總以為跟你有關系了,就要干涉你的生活,什么都要管,我討厭被束縛,所以我選擇再次離開。”
斯特里克蘭德還是那樣盛氣凌人,他誰都不在乎,他不想被任何東西捆綁。他也并沒有為這件事感到任何不安和愧疚,面對死亡他無動于衷,甚至是之后的自己!可見他的人性已經完全泯滅。
在戴爾克·施特略夫辦完勃朗什的后事,他對英國這個城市已無留戀,他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荷蘭。在最后去自己的畫室的時候,看到斯特里克蘭德給勃朗什畫的裸畫而憤怒不已,在他要將畫作毀掉之際,他又停止了,他細細端倪這幅畫,畫的真好,然后他又做出了一個自取其辱的決定:帶著斯特里克蘭德一起回到家鄉。
他興高采烈的去找斯特里克蘭德,仿佛中間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去邀請他跟他一同回家鄉,結果毫無疑問,戴爾克·施特略夫又被斯特里克蘭德嘲笑和羞辱一番,之后他拖著自己長長的身影獨自上路.......
戴爾克·施特略夫原本簡單幸福安逸的生活,被突然闖進的一頭猛獸攪得七零八落,破碎不堪,而對方絲毫沒有愧疚之心,戴爾克·施特略夫也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還愿意帶著他回家鄉,難道他就不怕這只猛獸也會將自己的父母攪得雞犬不寧嗎?
有時候,我會揣測戴爾克·施特略夫的內心世界:是不是由于自己繪畫天分一般,而他內心又非常渴望成為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這樣的畫家,所以才會非常痛恨而又無奈于自己的無能。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人,一個別人目前無法賞識的天才畫家,戴爾克·施特略夫將其視為自己的信仰,視為自己的偶像,所以才會甘愿為其當牛做馬,甘愿被其踐踏羞辱?
他永遠都在跟隨者別人的步伐,他沒有自己的核心方向,所以當勃朗什去世之后,他便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選錯了路,自己當年就不該畫畫,不該離開家鄉......然后他選擇逃離,他不敢面對這樣落敗的自己。他的人生主導者從來不是自己,所以我說戴爾克·施特略夫非常可悲。
他與斯特里克蘭德截然相反,斯特里克蘭德知道自己的目標,所以他心無旁騖的追求,沒有什么可以動搖他的內心,在這里至少讓我覺得斯特里克蘭德是可敬的。
劇情如果這么簡單,這就是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然后卻在之后的故事中卻讓我對斯特里克蘭德越發敬畏!
后來,斯特里克蘭德就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他會隔一段時間打一會工,時間不會長,賺到買顏料的錢之后就停止打工,繼續畫畫,他在不停的畫,不停畫。同時也在不停走,不停走,直到來到他的圣地:塔希提!
他在塔希提與一個當地女子結婚,并且有三個孩子,他在這個島上生活之后,當地居民對他的印象都非常好,而他對當地人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變得不再面目猙獰、逮誰罵誰,他的性格溫和了很多。
難道說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地方?性格也變了?或者這樣說,這里居住的人們,跟歐洲上流浮華世界的人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或許更加淳樸、真實。
他對于這個塔希提的土著老婆很滿意,他說她從來不會打擾他,就算你對他拳腳相向,他仍然像一只忠誠的狗一樣對你不離不棄。
這是真的,在斯特里克蘭德得了麻風病,全村人對他們丟石子、讓他們遠離村莊的時候,土著女人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即使之后兩個小孩都感染麻風病而喪生!
在故事的結尾,斯特里克蘭德在雙目失明之際,在自己殘破的小屋內,描繪著自己的理想天堂,描繪著曠世巨作,最終死在了自己的理想花園之中。
然后令人意想不到的卻是:在臨死之際,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在他死了以后,要把小屋燒毀,是的,連同著美麗的花園。
讀到這里的時候,使我想起另一件與之相似的真實事件:
在西藏佛教中有一種比較獨特的宗教藝術叫做“壇城沙畫”,每逢大型法事活動,寺院中的喇嘛們會用數百萬計的沙粒描繪奇異多彩的佛國世界。喇嘛們創作之時,嘔心瀝血、夜以繼日、一分一毫,不敢有半點差池,這個時間周期一般會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然而,在做完法事之后,它就會被喇嘛們毫不猶豫的摧毀,一副美麗的巨作創作或許需要兩周、兩月,但是摧毀只需要兩分鐘!跟斯特里克蘭德的花園一樣,頃刻間化為烏有......
坦白的講,我不明白這樣的行為,如果我自己嘔心瀝血的做完一件作品,那么即使我不想炫耀,也會將其封裝起來,不讓別人破壞,更別提自己。因為那是我的心血,是我的勞動成果,我不會輕易毀掉。
但是我們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不一樣的,而喇嘛們跟凡人更是不同路,不同道。喇嘛們摧毀壇城沙畫,是他們保持著謙卑的心態,無論世間繁華萬千,最終都會塵埃落地,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會還原,仿佛驚艷一時,又仿佛從未曾來過。
而我們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從一個被夢想俘虜的人,到最終站在夢想之巔,他征服了自己,征服了夢想,所以他蔑視自己的頂峰之作,他不在乎,最終將其付之一炬!
他永遠驕傲,永遠蠻橫,永遠不可一世。
故事說完了,回頭看看我們的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
他可惡嗎?可惡!他為了一己私欲,拋棄妻子,沒有責任心;
他罪大惡極,對于自己的救命恩人不但沒有回報反而施加暴力和殘酷;
他毫無人性,恬不知恥,自私自利,眼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他陰郁傲慢,目空一切,他的道德、人性、良知都已經被夢想吞噬。
但是,他又是可敬可佩的;
他有拋棄榮華富貴,不在乎物質享受,一心追求自己的夢想;
他能夠心無雜念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一步一步,從未停止;
他深居簡出,拒絕交際,窮困潦倒,卻從沒放棄夢想;
他擁有堅韌的意志力,即使疾病纏身,雙目失明,也從沒終止腳步。
他在塔希提,一個天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在一間簡陋的土著屋內,一位得了麻風病而毀容、失明的老人,他依舊在描繪著自己的天堂,直至死去。我不得不說,這樣的情景沒有得到我半點憐憫和同情,因為我內心充滿敬畏和震撼!他是巨人,站在夢想頂端的巨人!他的毅力令我敬佩,他對夢想的執著令人敬仰!
很多人都說我們的人生應該做加法,不停的成長,同時也在不停的增加知識、金錢、地位等。但是斯特里克蘭德卻在做減法,他擺脫了金錢、地位、身份、家庭、友人等等所有的束縛之后,專心追求夢想。與其說他主動追求夢想,不如說他被夢想擊中,除了畫畫他的生活什么都不要,甚至基本的人性、情感、欲望,更不提地面的6便士,他根本不在乎,他只看到了心中想要追求的月亮。
當然,小說畢竟是小說,有很多添油加醋的成分,我想毛姆最終想表達的還是夢想和現實的矛盾!
在實際的生活中,人人或許都有夢想,不管是大還是小。但是只要是夢想,他都是要花精力和時間的。但是大多數人的精力在哪兒?事業、家庭,光這兩樣就足以纏得你無法脫身。你可能都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再去照顧自己內心那個遙不可及的夢。
在真實社會中,幾乎不會有斯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不顧一切的擺脫所有束縛,一心一意去追求夢想。首先他會過不了自己那關,因為有太多的道德倫理約束這自己,同時還有親屬朋友的閑言碎語,如果真的像斯特里克蘭德這樣,他會被唾棄,被鄙視,很難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所以我們看過很多影視里面(戲劇來源于生活),老人臨走之際都會說:“我真后悔年輕的時候沒有......”
或許人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不同矛盾點,人們一邊幻想著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卻又一邊被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給束縛著,放不下的有太多太多,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同時,現如今夢想被人們捧的好高,他的光環被人們無限放大。關于夢想的雞湯更是數不勝數,馬云的一句“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讓中國至少6億人熱血沸騰,但是過了這個熱潮之后,又有多少人冷靜下來看看自己的路,是否是自己想走的,看看自己的方向,是否依舊清晰。
同時大家要知道的是,雞湯是澆不出夢想的,是不能讓其開花的。唯有自己腳踏實地的去做,一步一個腳印,不放棄,不矯情,才有可能讓其開花結果。
當然,我們不能說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被夢想吞噬了人性,我們需要的主宰夢想,主宰自己的生活乃至命運。所以才會有要懂得平衡生活和夢想的大道理:既能擁有美滿幸福的家庭,又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好像大冰說的既可以朝九晚五,也可以浪跡天涯。
但是真正做的人寥寥無幾。
其實還有很多人連自己的夢想是什么都不知道,這樣的人才可悲,渾渾噩噩的過一生,卻從不懂自己的想要的是什么,這樣的人生才沒有意義。而我就是這樣一個可悲的人,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么,我感覺自己是只迷路的小鹿,闖進了偌大的森林,迷茫的不知哪里是出口!
如果只是想要簡單平凡的過一輩子倒也罷了,最可怕的是不甘現狀,卻又無力改變......
所以如果有夢想,就請堅持吧,請加油吧,不要輕言放棄,只有努力過,才無悔青春,否則在你垂暮之年,拿什么去祭奠你死去的夢想呢?后悔嗎?我想它毫無作用!
如果現在的你還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那么請認真的做好自己吧,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慢慢的或許你就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就能找到自己,那個真實的自己。
最后,引用下我非常喜歡的女作家-三毛的一句話老來結束這篇筆記:
一個人,至少應該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
后記:
那么讓你堅強的夢想是什么?
希望你可以做到月亮和六便士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