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寫寫我設想中的未來生活。雖說現在可能有些不切實際,以后看來也會很是可笑,但是還是想記錄現在的想法。
寫作的靈感源于昨天偶然刷到的一條微博,大意是:多少媽媽希望女兒以后找一份老師或者公務員的工作,嫁的離家也近,以后生個娃給她玩,有時間就一起去逛街和旅游。本條下的回復有幾個說這正是自己的生活,感覺特別爽。還有一些說,以前覺得體制內的工作特別無聊,工作幾年才發現爸媽的智慧。今天表哥來家里談起我找工作的問題,得知我想做老師之后,鼓勵我先把資格證考下來再去公里學校就定心了,至少有寒假暑假。
但是我始終有點不甘心。這種不甘心不僅僅是我獨有的,人年輕的時候意氣風發總還是有些不甘心被困在安排好的生活里。若是以前,我大概會嗤之以鼻,覺得走這種路的都是懦弱之輩。但是現在,經歷了更多之后,我會更加尊重他們,因為于某些人而言,這樣的生活就是理想生活。想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門當戶對的伴侶,最后還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凡人的生活最是美好的模樣。
所有阻止我前往這樣的生活的最大因素是危機感。常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因為我時時看到事物里存在的危機,害怕可能出現的后果。我家是小康狀態,能夠送我去國外念研究生,但也不是大貴人家。我知道爸媽的投資是有風險的,不知何時會崩盤,況且還有一個年紀商輕的弟弟,所以我不可以在可以折騰賺錢的年紀去享受安定的生活。我想通過努力讓危機來臨之時可以抵擋一陣,至少在經濟上可以資助家里。
我有一些稍稍不同的婚戀觀念,比如我想三十歲之后在結婚,無所謂要不要孩子,也不對未來伴侶的國籍、年齡有限制,只想能夠成熟到愿意承擔責任的時候在跨入婚姻生活。若是將這些言論放在微博上也許會顯得平淡無奇,但若落到我個人的頭上,就是這個家庭的大事。曾經和媽媽討論過我的婚姻選擇,我希望能夠了解父母對我未來伴侶的要求。他們希望這個人最好是江浙滬人,至少本科學歷,年齡跨度最好在三歲左右,至多不超過七歲,身高175左右,門當戶對。這是一對平凡父母的樸素期望,我可以理解,非常合理也很妥帖。可是我對婚姻非常沒有信心,對于懷孕生子更是恐懼多于歡喜,想到目前的環境和社會壓力就覺得帶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太辛苦。基于以上和父母之間在未來幾年可以預期的思想差異,我決定要去大城市發展。在大城市人們更加容易接受不一樣的觀念,也不會過多參與別人的生活。如果留在這座小城,我將不可避免地去面對這些質疑。
另外一點是我希望自己未來成為一個好學、博學的人,這也是我的終極人生追求。在大城市里,人人學習充電的環境會激勵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更加多的教育資源向大城市富集,正是我需要的養分。現在時代發展這么快,我實在不愿意成為一個老舊的人。還有就是,未來我希望投入到偏遠地區針對孩子的慈善工作中。我希望那些地區的孩子能夠擁有一個快樂而健康的童年,這對于塑造他們的未來極具意義。giving is happier than taking。若我有能力,我想去做這件事。
我設想中的未來生活里自己是一個永遠好奇,永遠學習,及時奉獻的人。短暫人生,能留下并不一定要是DNA,留點故事也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