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論社交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什么樣的產品能夠吸引用戶產生高質量的內容?
定位
每一款產品在用戶心中都有一個定位,用戶心中的定位可能跟產品經理的定位是不同的。比如在很多用戶心中nice是一個很潮的圖片社交應用,他們在上面關注最潮流的東西,有些人將它定位為通過標簽找相同興趣點的用戶的產品,至于產品經理是如何定位的那就不知道了。最初的知乎用戶都認為知乎是一個討論互聯網的地方,到現在這塊仍然是知乎吸引新用戶的一個很重要的一點;當然了,在很多人看來,知乎就是一個高逼格的問答社區,目前在知乎上也有很多人在討論電影,音樂,旅行之類的。
有人說,產品的設計者將其定位成什么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將它定位成什么樣子。花瓣網最初定位在中國的Pinterest,但是它的設計、功能以及社區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群體。在一些做設計的朋友看來,花瓣是一個采集收藏好的設計的一個工具;而有些朋友覺得花瓣是用來跟設計師朋友互相交流,互換設計資源的產品。
當我們在談論社交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談論產品的功能以及氛圍。產品的氛圍以及用戶對于產品的定位,一來需要靠產品的功能來實現,二來需要產品運營者悉心運營。LOFTER的氛圍是文藝,Instagram的氛圍是高大上。用戶心中的產品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整體大氛圍以及使用場景。
互動
對于社交類產品,互動跟互動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很難說社交是一種需求,它更是人性中的一種東西,即使是性格內向的人也會渴望與人交流,只是擔心得不到別人認可。但是在社交網絡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扮演著另一種角色。在無秘上面,大家在吐槽自己的情感經歷,或者是工作生活學習經歷。而他的好友可以跟他評論互動,有誰不喜歡這種被人關心的感覺呢?
記得我的一個朋友說,他是新浪微博第一批用戶,在最早期,喜歡旅行的人們都喜歡用新浪微博,很多人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旅行經歷,甚至有人會在大半夜上廁所的過程中與好友互動,雖然并不認識,雖然相隔千里,但是因為有了微博這樣的平臺,讓大家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有誰不喜歡這種感覺呢?
點贊,評論,轉發,彈幕,關注等各種有趣的互動方式,有了這些之后,用戶才會更加喜歡產生內容,要不然用戶產生的內容沒有人關心,他也就沒有動力繼續生產內容了。我們在用百度知道的時候,其他用戶采納了我們的問題,我們就會獎勵金幣,而如果提問問題的用戶懸賞了金幣,我們會得到更多的金幣。平臺用這樣的方式來鼓勵用戶來產生回答。貼吧采取的鼓勵方式是提升用戶的經驗值。而知乎之類的產品,會讓你的主頁上面顯示你獲得了多少個贊,有多少人關注你,這樣的方式能夠對用戶產生內容帶來一定的鼓勵作用。
簡單
產品在操作中簡單一些會比較好,畢竟,過于復雜的東西用起來不方便,制作內容的成本太高,就像博客時代,用博客的人不多,但是到了微博時代,用戶井噴式發展。比如我喜歡用簡書,也是因為簡書簡單好用,操作起來非常容易,尤其是簡單簡潔的在線文字編輯器。
簡單指的是交互簡單,制作簡單,設計簡單。播客時代大家要上傳一部視頻可麻煩了,需要一部專業的攝像機,所以我們看到YouTube成了一個內容平臺而沒有太多的社交屬性。Instagram的用戶只要簡單操作就可以生成高質量的,高逼格的照片,所以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喜歡曬生活的人去使用。
豐富
內容更加豐富,圖片要比文字能夠呈現更多的內容,而有了聲音之后,圖片也會顯得更加的生動,當然了最生動的可能就是視頻吧。4G時代,網速更快了,而且用戶制作視頻圖片的成本更低了,在空間博客與播客的時代,制作圖片視頻的成本非常的高。那么有了硬件支持與用戶社交習慣之后,社交方向將會向著更加豐富的方向發展。
更加有趣的產品在不斷誕生,比如圖片加標簽,圖片加聲音,圖片加彈幕,圖片加貼紙。圖片形成視頻,小視頻社區。在表現形式上面以及展示的內容方面正在不斷的變豐富。
為什么你喜歡用美拍呢?因為美拍上面能夠看到自己的好友上傳的很有意思的內容,因為你可以將你的生活用一種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來表現出來。
直觀
直觀的表現方式,是用戶更喜歡的。比如pinterest,瀑布流的方式可以直觀的將用戶喜歡的內容展示出來,完全不需要點開來看。nice的標簽貼紙,都是更直觀更豐富的表現方式。但是啪啪這種應用,需要點開才能夠聽到用戶在相冊上上傳的聲音,就不夠直觀了。
當我第一次參與微視公測的時候,我那時候認為這種社交方式將會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甚至會顛覆原有的社交,因為它的內容更加的豐富。但是因為視頻這種東西不能夠直觀的展示它的內容,而且微視一開始并沒有降低用戶的制作成本,視頻的渲染效果也不是非常好,然后到現在就死掉了。
一個能夠滿足用戶真實社會情感的社交產品,能夠真正有情感有溫度,讓這款產品帶來的價值讓它的目標用戶認可,設計上符合目標群體定位,氛圍上能夠讓用戶置身其中,或許我們最需要的是這樣的社交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