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旅行,我們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與誰同行。
那么,你愿意和陌生人去旅行嗎?如果四年前,你問我這個問題,別說和陌生人旅行,就是主動和陌生人說話,在我的生活中,也是發生概率極小的事。
四年前,當我開始寫微信公眾號,分享我自己非常任性的玩法和私人化的旅行見聞,并一不小心寫了篇被瘋轉的文章《旅行的時間和錢從哪里來》,我常常在后臺收到讀者留言,大家不約而同地對我說:“我好羨慕你,你下次什么時候去旅行,你能帶上我嗎?”
我知道這些話,只是大家為了表達看文章后的共鳴,隨口說說而已,當時,我回復最多的就是:“不用羨慕我,你也可以按你喜歡的方式,去你想去的地方啊。”想不到,后臺依然不斷有人給我留言:“我想跟著你去旅行。”
我深深體會到“相信的力量”
2014年秋天休年假,我計劃到日本賞紅葉,于是,做了一個小嘗試,在公號上發了“結伴趣旅行”的招募,我特別強調了“趣”,不是“去”,我喜歡的旅行方式一直是有趣美好的,我想看看,是否真的有和我志趣相投、三觀一致的人同行。
來自成都的曉,是第一個報名的讀者。我永遠不會忘記,她聯系上我跟我說的第一句話:“你賬號是多少,旅行費先轉給你,我和先生一起去,家里倆娃都安排好了,隨時都能走。”我非常驚訝,換位思考,出于一種什么樣的信任,我可以這樣和陌生人說話?
我問她孩子多大了,她說一個10歲,一個4歲,都是女孩兒,老大已學會自我管理,小的飲食起居都有規律,有人看著就可以了。她發了一張孩子們的合影給我,是在烘培課堂上照的,兩個小姑娘長得可愛極了。我一點都不懷疑能生出這樣孩子的媽媽,沒時間出門旅行。父母有獨立的思想和空間,孩子也會相對獨立。曉說就是希望能多出去走走,不斷提升自己。一個家庭,最和諧的狀態,就是每個人都懂得自我成長。
跟曉溝通非常投緣。我們如約前往日本,曉和她的先生,一路上展現的人格魅力,讓我受益良多。
那次同行日本的,還有一位來自廣西的美女醫生平姐。跟曉相反,平姐報名時,有些猶豫,因為她告訴身邊的朋友,她要和幾個陌生人一起去旅行,而且旅行的費用還不便宜,朋友們都覺得她的行為簡直不可思議,她有些糾結,不知道這樣做到底值不值得。
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但沒給她任何建議,更不可能幫她做決定。我不會跟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去談旅行這件事的意義,也不想說,每個努力工作認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對自己好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想法和選擇,生活態度不同,價值觀不同,相互尊重也好,相互漠視也行,我不愛勸人去旅行,更不會說只有像我這樣,旅途中不省吃儉用一切都想體驗最好的,才是對的。
平姐考慮了幾天,跟我說,不管怎樣,她內心想做的事,一定不會輕易放棄,即使別人反對,日本她也去定了。
我們抵達第一天,住在有馬溫泉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曾居住過的旅館,晚餐懷石料理端上來,平姐說美得想哭。看到一碟用精致餐盤盛放的漬菜,我隨口講,如果有一天生活只能靠咸菜度日,咸菜也可以吃得這么美,只有見過好的生活,才會更懂得如何過好生活,令平姐感嘆不已。
日本之行,順利愉快。旅行歸來,同行的所有朋友至今都保持著聯系。大家經常在朋友圈互動,有時也會互相寄送禮物,我們不知不覺相互影響,生活都越來越精彩。平姐的閨蜜們,也開始關注我,成為我的“粉絲”。
我深深體會到“相信的力量”,有些美好,只有相信才會相遇。我不再害怕和陌生人說話,不再戒備和陌生人去旅行,我相信神奇的吸引力法則,相信相由心生,相信你是什么樣的人,就能吸引來什么樣的人,相信你輸出什么內容,就能吸引什么讀者。有些人,天天見面,形同陌路,有些人,相隔萬里,三觀一致,也能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與優秀的人同行是成長捷徑
隨后的春節,我發起了一次“結伴趣旅行”澳洲深度游,又有一位廣西的姐姐來參加,她也叫萍姐,和前面提到的廣西美女醫生平姐,連姓都相同,只是名字寫法不同,她們并不相識,有趣的是,萍姐在朋友圈看了同學轉發我的日本游記,而那位同學正好是平姐的朋友。
萍姐生活在一個廣西小城,經營家族企業,事業有成,她想帶上大學的女兒多見見世面,母女一起報名。那次同行的其他朋友,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女性,出發前,萍姐悄悄私信我,與這么多優秀能干又長得美的人同行,她感覺有些壓力,我笑她,我們是去旅行,又不是選美。那時,我才意識到,不是所有人都跟我一樣神經大條,從小到大,我就喜歡跟比自己聰明和美的人做朋友,我偏執地認為,與優秀的人同行,更有利于自己進步,所有的成長都可能有跡可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從每個人身上吸取一點,自己的閃光點就會多一點。
到了澳洲,我發現,萍姐是個超級謙虛愛學習的人,也許她生活的地域局限以及過去忙于照顧家庭和孩子,讓她疏于投資自己關注內心,但是,看得出她非常渴望改變。旅途中,她總夸我的衣服好看,其實,我穿得非常簡單,只是我喜歡根據所到之處的環境,每天換風格匹配材質舒服的衣服。我告訴她,衣服都是自己買布自己設計找裁縫做的。我很開心能讓她看到,一個身材不好的人,也可以穿得很得體,我隨手送了些絲巾和帽子給她,她欣然嘗試換新風格;同伴中有個當航天研究員的大姐靜姐,是位非常文藝的工科女,會攝影,文筆好,每天發在朋友圈的圖文,都能享受我們的集體崇拜。
萍姐回廣西后,立即報了一個攝影班,我看到她的攝影技術和文筆日益精進,她也跟同游澳洲的朋友們一樣,開始買鮮花回家親手插。有天,我收到萍姐發來的一封長長的郵件,她說旅行回來,她的心態發生很大變化,感覺生活比過去豐富充實很多,她很感謝我……我想,我沒什么值得感謝,這是她看到了更好的生活,明白別人為什么要那樣生活,知道自己該怎么生活了。
萍姐的來信,讓我意識到,“結伴趣旅行”的意義和價值,已經超過旅行本身。曾經,我是一個非常怕麻煩,活在自己小世界里的人,旅行之于我,就是自娛自樂,滿足自己的愿望和好奇心;現在,我會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不同的人和事,也敢于將心中一閃而過的某些念頭折騰成現實。
我一直很幸運,身邊總能遇見又美又好的人,他們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給我幫助、支持和營養,沒想到,有天,我也能無心插柳影響一些人。
我將這些事說給一個作家朋友聽,她說:“你是那種明亮的能幫人打開窗的姑娘。”我喜歡這樣的鼓勵,我愿努力搭建一個平臺,讓更多熱愛生活、心懷美好的人,以結伴旅行的方式相聚,一起見識世界的廣闊,看到不同的活法,以及人生的無限可能,回家后能夠活得更有趣、更自信、更開心。
結伴而行追逐更美好的自己
所以,后來的“結伴趣旅行”,我更偏向于倡導游學體驗,在澳洲旅行時,我和來自杭州的知名茶道師楊洋一拍即合,回國后,我們共同組織了“風雅西湖美學之旅”。去年元旦,我在湖北鄉下的一家設計酒店,辦了一場“讀書旅行分享會”,有讀者專程從深圳坐飛機來,同游過澳洲的靜姐、萍姐,分別從河南、廣西坐高鐵趕來,那兒并非熱門旅行目的地,看著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們,我特別感動,大家能默契地認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本質都在于自我成長,用學習的方式來旅行、思考、生活。
今年2月,我們剛愉快度過的“結伴趣旅行·法國浪漫游學之旅”,同行者共有12人,分別來自北京、浙江、江蘇、安徽、陜西、湖北等地,當武漢駐法國總領事馬天寧先生前來為我們踐行,法國勒芒旅游局局長Ray Bruno先生到巴黎戴高樂機場接機時,得知我們是因文結緣而結伴同行,都有些驚訝。
一群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人,因共同興趣愛好相聚相知,我也覺得這是件奇妙的事。
她們都秀外慧中、隨和開朗,無論60后,還是85后,初次見面都讓我感覺相識很久,毫無代溝。她們和我之前接觸過的所有來參加“結伴趣旅行”的朋友一樣,都有著說走就走的灑脫姿態,和我最欣賞的執行力。
是的,執行力,旅行這件事,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追求,愛旅行的人和總羨慕別人在旅行的人,差別就是,有人想到了就會行動,有人想了一輩子都不會動。而這些執行力很好的人,在生活中,也是各自所在領域的人生贏家,她們沒有輸給忙碌、瑣碎、壓力和疲憊,經濟獨立、充滿活力,通過自身努力,掌控自己人生,追逐更美好的自己。
我很慶幸,能與這些積極向上的人同行,讓我身上多出很多正能量。我的人生理想和職業規劃里,沒想過要帶陌生人去旅行,我將“結伴趣旅行”,當作忙碌工作之余的自我拓展,和分享美好生活方式的一項嘗試。
旅途中,我并不扮演導游和領隊的角色,那不是我擅長的事,但是我從同伴們的言行舉止中,觀察學習,蛻變成長。比如:在法國時,來自北京的杜姐姐,上車下車時總搶著幫我拿沉重的行李;來自江蘇的奚奚姐,每天早晨到我房間幫我吹頭發做造型;聽熱情活潑的陸陸姐講笑話,出口成章的李姐姐說金句;知性溫婉的雪蓮姐姐,點撥我如何做到知行合一。還有回國后,江南美女小娟寄給我們每人一箱家鄉特產……我沉浸在友善和溫暖的氛圍中,因此特別想隨時隨地把心中收獲的愛和美傳遞出去,我也樂此不彼地引領更多人,品美食美酒住美的酒店和美人做朋友,見識體驗更美好更高級更優雅的世界。
也許生活很難十全十美,我們卻可以選擇和自己能接觸到的最優秀的人一起,相攜而行,把人生每個小階段,過成能力范圍內最好的樣子,希望這個微信公眾號和“結伴趣旅行”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志趣相投的人遇見彼此,把你想要成為的那類人帶到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