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和郭嘉會戰(zhàn),誰會取勝?

? ? 民間有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說得很玄幻。如果按時間算,郭嘉公元207年在柳城病死,諸葛亮大約也是207年左右被劉備三次拜訪才出山,并獻上隆中對,實在是很巧合。但諸葛亮真的是因為畏懼與郭嘉的對抗,而不敢出山嗎?現(xiàn)在就來分析下。

? ? 先說說兩個人的個人經(jīng)歷。

? ? 先說郭嘉。

? ? 郭嘉不太像是士族出身,至少不是荀彧那種大族,但他出身潁川,又有驚人的才華和舉動,難免被愛才的老鄉(xiāng),荀彧荀文若注意。郭嘉少年時,看到當時的漢朝的狀態(tài),于是判斷天下必會大亂。果然,后來連續(xù)出現(xiàn)黃巾之亂和董卓之亂。公元189年左右,20歲的郭嘉決定隱居,這樣的人,如果出在現(xiàn)在,必會被看為好逸惡勞而且腦子有問題,那個時候估計也一樣,所以郭嘉就不再與見識短淺的俗人結(jié)交了,畢竟浪費自己的時間和心情。他跟俗人沒有廢話,俗人自然不會再注意他,但荀彧卻記住了他的名字。

? ? 郭嘉隱居了一年,這時,袁紹宣布與董卓對立,又被曹cao煽動,成為了討伐董卓的盟主。其實前幾年,何進活著時,以及董卓剛作亂的時候,袁紹一直是風云人物,做事特立獨行,很吸引人注意,雖然沒有啥實際的效果。當然,袁紹是官宦子弟,祖祖輩輩都是大官,很多地方官和小官都是他家的門生故吏,他樹大根深,對社會影響力自然不小。郭嘉也許認為袁紹有可能作一番事業(yè),于是去投靠袁紹,并在袁紹營中待了段時間。我估計可能是因為當時荀彧也在那,荀彧是大族,袁紹肯定會重視他,郭嘉,我估計袁紹是看不上的,所以郭嘉投奔荀彧的可能性較大。

? ? 郭嘉待了段時間,似乎看透了袁紹(顯然當時荀彧對他影響很大,因為荀彧也瞧不上袁紹)。當時郭圖、辛評這些人跟郭嘉很聊得來,郭嘉跟他們說:“智者能全面的審視自己的主人,所以凡事都考慮周全,從而揚名立萬。袁紹想學孟嘗君這種人禮賢下士,卻不知道用人的道理。想得多,卻找不到重點;喜歡謀略,卻難以決斷;跟這種人共事,挽救國家危亡,輔佐他成就王霸之業(yè),是根本不可能的。”。說完后,郭嘉離開了袁紹,回到潁川繼續(xù)隱居。

? ? 后來荀彧也離開袁紹,因為他也認為袁紹是不可能成就什么事業(yè)的。荀彧離開袁紹就直接投奔了曹cao,曹cao是英雄,當然愛才。荀彧喜歡推薦人才,但荀彧最開始推薦的人卻是戲志才,并沒有推薦郭嘉。也許是郭嘉太年輕,狂妄不羈,性格需要歷練?我想到了唐朝的李泌,也許經(jīng)歷點挫折和忍耐更有益于郭嘉的成長?我的猜測是郭嘉自己不想出山,因為他還沒有看到誰最可能成就霸業(yè)。這就不敢妄論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荀彧是賞識郭嘉的。

? ? 公元196年,曹cao迎漢獻帝到許都,不過曹cao并沒有解除四方的危險,東邊有劉備、呂布,南邊有袁術(shù)、張繡、劉表,北邊有公孫瓚、袁紹、張燕,西邊有馬騰、韓遂等涼州軍閥,境內(nèi)還有一大堆土匪(昌豨等人),可謂是內(nèi)憂外患,可是這時候,戲志才死了。曹cao少了個重要謀士(可見荀彧并非以機謀見長)。這時候,曹cao卻交了好運,荀攸成了曹cao軍師(曹cao自己請的),然后荀彧又推薦了郭嘉。我總感覺郭嘉是自己向荀彧要求他推薦自己的,因為他看到曹cao迎天子令諸侯的遠見,知道曹cao必會成為風云人物。曹cao用人當然得面試,荀彧、荀攸都得面試,郭嘉自然也難免。曹cao跟郭嘉一見如故,討論起天下大事,雙方都特別興奮,郭嘉出門后。曹cao感慨說:“能幫我成就大業(yè)的,就是他了!”,郭嘉也大喜過望的說:“這才是我的主人!”。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shù)。奇佐遇見超世之杰,才能互相成就。

? ? 不過郭嘉剛應聘上,還沒有太多表現(xiàn)機會。197年,曹cao出兵想討伐張繡,結(jié)果被賈詡所算,大敗,貼身護衛(wèi)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陣亡,曹cao還沒放棄消滅張繡,這時袁紹卻寫來了信,嘲笑曹cao。袁紹這樣做,無非是因為曹cao先他一步迎天子,曹cao又不肯讓出天子,袁紹不爽很正常,畢竟他有野心。說袁紹當時實力強到哪去,真不見得,當時公孫瓚未滅,張燕還有十余萬部隊在并州(山西),北方還有烏桓、鮮卑等少數(shù)民族,實際上他也輕松不到哪去,但顯然曹cao的局勢更加危險。曹cao擔心袁紹偷襲許昌,正在心里沒底的時候,荀彧和郭嘉說了他們的看法。

? ? 荀彧說:“有才能的英雄即便弱小,也會成功;庸碌的蠢材即便強大,也必會失敗。劉邦和項羽就是這道理。如今能跟曹公爭天下的人只有袁紹。袁紹喜歡用人,但心胸狹窄懷疑下屬,曹公度量如海知人善任,這是你的優(yōu)勢;袁紹好謀無決,曹公當機立斷,也是你的優(yōu)勢;袁紹軍紀不嚴,曹公賞罰嚴明,這還是你的優(yōu)勢;袁紹為人做作,專門吸引裝腔作勢之人,曹公用人重視實際,這又是你的優(yōu)勢。你這四個優(yōu)勢,袁紹根本沒有,袁紹怎么可能勝利?”(當然,荀彧說的比我啰嗦,不過意思是一樣的。)。后來曹cao又問了荀彧幾句,荀彧又分析了一下,這就不表了。

? ? 曹cao心里還沒完全安定,這時郭嘉卻想出了曹cao十個優(yōu)勢。

? ? 郭嘉說:“曹公有十勝。第一是道勝,袁紹是世族,禮儀繁瑣無用,曹公自然隨和,簡單直接;第二是義勝,曹公迎天子令諸侯;第三是治勝,袁紹治理百姓寬容,對待貪污腐敗也寬容,跟漢朝一樣,曹公法令嚴明,違法者必嚴懲不貸,絕不姑息;第四是度勝,袁紹心胸狹窄卻故意偽裝,用人相信親戚,有能力的人反而不敢信,曹公度量寬宏,唯才是舉;第五是謀勝,袁紹優(yōu)柔寡斷,臨變無謀,曹公冷靜果斷,應變無窮;第六是德勝,袁紹夸夸其談,喜歡虛名和吹捧,喜歡吹牛拍馬之人于是都被他吸引,曹公為人實際,沒有閑心搭理那些庸才;第七是仁勝,袁紹對見到弱者關心,天下人都遭災他卻不管,曹公對細枝末節(jié)有可能會忽略,對天下的事卻清清楚楚;第八是明勝,袁紹喜歡聽讒言和閑話,曹公明辨是非;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公卻是非分明,對正確的獎賞,對錯誤的懲罰;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浮華沒有重點,曹公用兵如神,士兵怕曹cao的法不怕敵人,敵人望而生畏。”。

? ? 郭嘉說得更啰嗦,但很有道理,雖然有幾條說不說兩可,不過由此可見,郭嘉考慮事情很全面,而且善于研究心理。

? ? 曹cao聽郭嘉說完,有點自慚形穢,但卻是徹底放心了。在我看來,當時曹cao怕,其實沒太多必要。袁紹強也強不到哪去,公孫瓚還沒完全消滅,張燕是個墻頭草土匪,還跟袁紹作對;南邊劉備、呂布都是獨立軍閥,不可能服袁紹;袁術(shù)跟袁紹關系也差,劉表沒有進取心;張繡依附于劉表,沒有什么實力;他們團結(jié)不到一起。袁紹的處境其實跟曹cao一樣,他如果來打曹cao,且不說他這人是不是優(yōu)柔寡斷,害怕公孫瓚他們偷襲,一旦真的來打,公孫瓚和張燕一定一起偷襲他老巢,他反而背腹受敵,曹cao只要堅守,并且跟周圍搞好外交,別人看袁紹不可能成功(當年袁紹號召天下討伐董卓已經(jīng)是前車之鑒,他沒有什么能力,真正號召來,也是一盤散沙),不來幫助袁紹,袁紹必敗,所以曹cao根本沒有危險。這是我的個人看法。

? ? 198年,呂布打敗劉備,劉備來投靠曹cao。當時曹cao的謀士集團都認為劉備是英雄,程昱更是提議趁機殺死劉備(程昱吃過人,恨!事后看來,就該聽他的。)。曹cao問郭嘉該怎么辦?郭嘉說:“劉備是英雄,留他是后患是肯定的。但劉備窮途末路來投靠曹公,曹公直接將他處決,以劉備的名望,天下人必會懷疑曹公的為人,以為曹公嫉賢妒能,到時候就不會有人來投奔曹公了。為一個劉備,斷絕自己愛才的聲望,實在是劃不來。”。曹cao不久前做過這種錯事,想了想,覺得郭嘉說得對。這時郭嘉又說:“現(xiàn)在是軟禁劉備的好機會,劉備有關羽、張飛這等死士,放他走,等于放虎歸山。”,但這件事曹cao卻沒聽,曹cao去找劉備閑聊,覺得很聊得來,劉備卻感到了危險。

? ? 曹cao跟劉備一起去打呂布(劉備是部將),呂布連敗三場,被曹cao圍在下邳,曹cao攻城不利,將士疲憊不堪。曹cao想撤軍,荀攸和郭嘉立即說:“仗打到了關鍵時候,我軍疲憊,呂布也疲憊,現(xiàn)在誰撐到最后,誰就能贏,如果撤軍,反而放了呂布一條生路。”。曹cao一想也是,于是放水淹城(后來關羽也學這招,可惜不靈),呂布部下叛變,呂布被出賣綁給了曹cao,下邳被攻陷。? ?

? ? 這時候出現(xiàn)了戲劇的一幕,可見曹cao的智謀。呂布求情了。這時如果曹cao答應,呂布這種人必然遲早會危害自己,如果不答應,別人會懷疑曹cao不愛才(呂布有什么才,連李傕都打不贏),而這時候又是表現(xiàn)曹cao怎么處理問題的時候,畢竟剛剛曹cao就遲疑過劉備的問題。曹cao很快想到了辦法,他沒有問郭嘉、荀攸,反而去問劉備,這顯然是嫁禍于人,劉備智謀不如曹cao,當時就說:“呂布這人喜歡叛變,絕不可留。”,曹cao也表現(xiàn)出覺得劉備說得對,于是順便殺了呂布。劉備背了鍋,荀攸、郭嘉就不用背鍋,自己也不用背鍋了,畢竟曹cao還想用張遼,張遼看見曹cao的表演,也會覺得曹cao愛才,反而更忠于曹cao。

? ? 之后,曹cao打了下張繡,敗了,就沒啥動作了,基本處于養(yǎng)精蓄銳狀態(tài)。曹cao對劉備也沒啥動作,劉備反而坐立不安了,其實不是懷疑曹cao會殺他,而是擔心自己野心得不到施展。

? ? 199年,作威作福的袁術(shù)越來越困難了,想投靠他表哥袁紹,于是帶大軍往北走。曹cao根本不怕袁術(shù),但這時劉備卻想曹cao請兵在徐州截擊袁術(shù)。曹cao也許是覺得對劉備羈縻得差不多了,可以用他了,于是派劉備帶兵出去。當時荀攸和郭嘉并不在場,等兩人回來時,聽到曹cao想派劉備,趕緊就勸曹cao不要放,可惜到的時候已經(jīng)晚了。劉備到了徐州,立刻獨立。 無論劉備咋地,郭嘉的表演已經(jīng)開始了。

? ? 當時曹cao又開始覺得四面危機,他想打劉備,又擔心袁紹來偷襲。這時候雙方的形勢已經(jīng)不是幾年前了,當時袁紹已經(jīng)干掉公孫瓚,張燕向袁紹屈服(但還是獨立狀態(tài)),北方基本統(tǒng)一(也就干掉了個公孫瓚),袁紹準備大舉南下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事實了。曹cao這邊,張繡因為袁紹來勸降,反而投降了曹cao(賈詡認為袁紹勢力強于曹cao,投降袁紹不會咋地,投降曹cao,曹cao則會覺得救急的張繡更重要,而且曹cao是人杰,袁紹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作為。荀彧用四點看穿袁紹,郭嘉用十點看穿袁紹,他們都在袁紹陣營待過,而賈詡出身西北軍閥,只用兩點即看穿袁紹,可見謀略不在于細節(jié)不細節(jié),而在于要點。賈詡喜歡看事實,郭嘉喜歡看人心,荀彧長于政治,賈詡不見得謀略不如荀彧和郭嘉,只是更簡單明了而已。)。張繡實力太小,劉備又在徐州獨立,曹cao有點撓頭。這時候諸將都認為不要去劉備,要先防備袁紹,但郭嘉慧眼如炬,說:“袁紹這人磨磨唧唧,應當趁他沒想清楚打不打時趕緊拿下劉備,劉備現(xiàn)在很好打,他剛剛叛變,徐州是不穩(wěn)定,如果等的話,劉備坐穩(wěn)了徐州,到時候袁紹再南下,那就十分危險了!”。曹cao一聽,覺得說的極對,當機立斷,迅速出兵,很快打跑了劉備,活捉了關羽。但就是這個時候,袁紹也沒反應過來。當時袁紹的謀士田豐勸袁紹趁勢南下趁火打劫,袁紹的小兒子卻病了,袁紹在為他小兒子哭哭啼啼,說沒工夫管什么打仗的事,田豐情商低,說:“全家都要死了,還在乎一個兒子。”。

? ? 曹cao解決完劉備,順便又派夏侯淵帶張遼、于禁等人消滅了昌豨、徐和、司馬俱這些土匪。

? ? 曹cao剛準備專心對付袁紹,突然傳來個令人驚恐的消息:孫策準備北伐!許昌很多人通敵孫策、袁紹。

? ? 曹cao雖然沒跟孫策交過手,但知道他爸孫堅的戰(zhàn)力,也聽過孫策的風聲。孫堅討伐董卓時擊斬華雄,攻陷洛陽,在西北跟韓遂會戰(zhàn),算是東漢末年的猛將,可惜智謀短淺,被黃祖所誅。孫策是孫堅之子,勇猛不亞于孫堅,又比孫堅更善于籠絡人才,身邊聚集了周瑜、魯肅、張昭、太史慈等一干好手,還有老將黃蓋、程普、韓當?shù)热耍缃裼忠呀?jīng)統(tǒng)一江東,養(yǎng)精蓄銳幾年,兵力起碼有幾萬。如果孫策真的北伐,曹cao將面臨巨大危險。

? ? 正當曹cao感到壓力巨大時,郭嘉說出了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判斷:“孫策一統(tǒng)江東,被他擊斃的人都是英雄豪杰,那些人都是得人死力的人,不可能不報復孫策,而孫策這人自以為自己身手了得,還目空一切狂放不羈,他即便帶領一百萬人北伐,其實跟他一個人渡江北伐一樣,來幾個刺客,他就必死無疑。不用擔心,他來不及渡江,就必會死于暴徒之手。”。我在想,郭嘉是怎么判斷到的?幾乎跟賭博一樣,沒有什么幾率,而且,一旦孫策沒死,曹cao該怎么面對?把希望寄托于可有可無的事,曹cao和郭嘉真是膽大包天!可是,郭嘉就是判斷到了,孫策被許貢的門客刺殺,不久后就死了,一個泰山壓頂?shù)奈C,就這樣化于無形。我一直在向,曹cao是怎么放心的?他對郭嘉簡直迷信!

? ? 官渡之戰(zhàn),郭嘉沒說什么話,說話的是荀攸和賈詡。荀攸殺顏良、殺文丑,又勸曹洪接納張郃投降。賈詡開始沉默,曹cao向他問計(估計是想看他是否忠心),賈詡說話簡單明了:“曹公能力優(yōu)于袁紹,無論精明、勇敢、用人和決斷,之所以不勝,是考慮太周全,抓住機會,當機立斷,馬上就能取勝。”。賈詡說的話,似乎說跟說沒啥區(qū)別,當時沒機會,所以只能等待機會,賈詡只是給曹cao定心丸,讓他不要錯過機會。機會很快就來了,袁紹的貪官許攸叛逃到曹cao那里,曹cao認識許攸,知道他不是好人,但機會來了,不能錯過。很快,曹cao奇襲烏巢,袁紹部隊斷糧,很快潰逃。袁紹后來不服,又跟曹cao在倉亭打了一仗,再敗。之前袁紹戰(zhàn)無不勝,黃巾之戰(zhàn)沒他事,董卓之亂是曹cao和孫堅在打,他用謀略反客為主拿下了韓稪,跟韓稪沒打仗,他打的仗,基本都是跟公孫瓚和張燕打的,張燕贏不了,也沒輸,打公孫瓚時的風云人物是麹義,但已經(jīng)由于驕傲不服,被他給殺了。袁紹自認為自己天下無敵,結(jié)果被曹cao兩次打敗,他覺得自己受了羞辱,很快就氣死了(話說他自己有什么能力?他又親自做了啥?真是沒有自知之明,心胸還狹窄。可笑。)。

? ? 袁紹沒他啥事了,郭嘉還要繼續(xù)精彩的表演,隔岸觀火之計將橫空出世。

? ? 曹cao北伐河北,打袁紹的幾個兒子,連戰(zhàn)連捷。就在這時,郭嘉突然說:“曹公不用打他們,退兵即可。”,諸將都很驚詫,曹cao卻迷信郭嘉,但他得問問,好服眾。郭嘉說:“袁譚、袁尚互相不服,都想繼承袁紹家業(yè),現(xiàn)在又有郭圖、逢紀這些人摻乎,反目是肯定的。曹公你若猛攻他們,他們反而會團結(jié)起來一致對外,這樣即便能勝,也要浪費大量時間、人力和無力,而你離開河北,假裝去打劉表,他們會自己內(nèi)訌,到時候等待機會,等他們消耗殆盡,再趁虛而入,河北就很容易拿下了。”。曹cao聽完,馬上言聽計從。

? ? 袁譚和袁尚,紈绔子弟,根本毫無智謀,他們的謀士都是權(quán)善奸小,曹cao剛離開不久,他們就很快內(nèi)訌起來,完全如郭嘉所料。袁譚打不過袁尚,向曹cao求援,曹cao趁機包圍了鄴城。袁尚來救,被曹cao擊敗,袁尚想投降,曹cao不許。審配困守鄴城,后來被人出賣,鄴城被攻破。曹cao還給他兒子曹丕娶了個兒媳婦,雖然是別人的老婆,算寡婦吧(袁熙的老婆)。袁譚被曹cao借故殺死,曹cao又攻滅盤踞上黨壺關的高干,袁尚驚恐,投奔他哥袁熙。

? ? 曹cao想繼續(xù)北伐,郭嘉卻說應該在河北收攏人心,穩(wěn)固統(tǒng)治,并養(yǎng)精蓄銳。

? ? 過了兩年(207年),袁尚和袁熙逃奔烏桓,這時郭嘉又發(fā)話了。當時諸將還在說,袁尚、袁熙逃跑了,河北徹底安定了,如果曹cao北伐,劉備來偷襲怎么辦?沒必要無事生非。但郭嘉卻說:“袁紹向來有恩于鮮卑、烏桓,袁尚和袁熙現(xiàn)在投奔烏桓,必會帶領烏桓南下奪取失地。以這些胡人的戰(zhàn)斗力和兵力,我軍恐怕很難應對,到時候恐怕河北將不再是曹公所有。但這些胡人自以為地處偏遠,必然沒有防備,如果我們突襲他們,一定能一舉將他們消滅。劉備這人,曹公不用擔心,他寄居在劉表那里,實力不夠,他自己想偷襲我們,沒有那實力,如果想劉表借兵,劉表是夸夸其談之人,胸無大志,他不會相信劉備,他會覺得劉備比曹公還危險。現(xiàn)在即便動用全部兵力遠征,也不用擔心后患了,而且一勞永逸。”

? ? 曹cao聽完很高興,立即進兵柳城。曹cao帶著郭嘉遠征烏桓之時,劉備卻認識了諸葛亮,當然諸葛亮是否在郭嘉死后才出山,就難以判斷了。曹cao走到薊縣,天氣惡劣,郭嘉說應該放棄輜重,走小路偷襲烏桓。正在這時候,田疇投靠曹cao,給曹cao指了路。曹cao隨后在白狼山大破陣型不整的烏桓騎兵,張遼將烏桓單于蹋頓斬殺于亂軍之中。

? ? 河北基本上穩(wěn)定了,因為張燕在之前已經(jīng)向曹cao投降,但是張燕不交出兵權(quán),也不肯離開并州。曹cao為了制衡張燕,給中國惹了個大禍,就是把烏桓、鮮卑、匈奴這些人引進并州。張燕的麻煩算是解決了,中國未來卻有了極難解決的大麻煩。

? ? 郭嘉似乎被使用過度了,他本來身體就不好,曾經(jīng)他說自己去南方必死,沒想到去北方回來也會死,曹cao打完勝仗,想回師的時候,郭嘉病死了,享年38歲。而這時候,諸葛亮和劉備正是聊的熱乎的時候。

? ? 現(xiàn)在談談諸葛亮。

? ? 諸葛亮也是官宦子弟,只不過是小官之后,出身不太高貴。他幼年時,他媽死了,隨后幾年他爸諸葛珪也死了,父母雙亡,他只能跟叔父四處奔波。諸葛玄被袁術(shù)任命為豫章太守,可惜袁術(shù)是偽政府,東漢不可能讓他亂搶地盤,東漢派來了朱皓做豫章太守,諸葛玄很快就失業(yè)了。隨后,諸葛亮和他弟諸葛均只能跟叔父諸葛玄投奔劉表。

? ? 諸葛亮他哥諸葛瑾浪跡天涯,后來被孫權(quán)看中,去孫權(quán)那當官去了,他早年是否跟諸葛亮在一起,不得而知。

? ? 諸葛亮17歲時,他叔叔諸葛玄又死了,他只能在隆中種田維生。平常,諸葛亮喜歡讀書,而且自視甚高,認為管仲、樂毅都無法與他相比。管仲,善于治國;樂毅,善于打仗。可見諸葛亮自以為才兼文武。然而當時的人重視門第,誰看得起他呢?

? ? 諸葛亮想當官,但機會是很有限的,不過諸葛亮也沒有放棄。當時荊州是劉表的地盤,劉表帳下蔡瑁、蒯越、黃祖等人是實力派,有個名士(當時所謂名士,不如說是官二代,因為沒有背景,不會有人看得起)名叫黃承彥,他老婆是蔡瑁的姐姐,他老婆的妹妹是劉表的老婆。諸葛亮認識他以后,也許認為一步登天的機會來了,于是跟他女兒黃月英談起戀愛來,黃月英長得丑,沒人待見,諸葛亮又帥又有才華,來追她,她肯定喜歡。黃承彥覺得自己女人有人看得上就不錯了,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了諸葛亮。

? ? 然而,這根本沒有影響諸葛亮的前途,劉表跟袁紹一樣,甚至比袁紹更勢利,根本看不起諸葛亮,諸葛亮郁郁不得志,只能繼續(xù)回農(nóng)村種田。

? ? 劉備回味他失敗的一生,認為是沒有軍師才會造成他不斷被曹cao擊敗,甚至呂布都能打敗他(呂布至少又陳宮),他越想越不順,于是開始訪問人才。那個時代的人很勢利,老板喜歡找官宦子弟和名門望族,有能力的人又想找有背景的老板。劉備自稱皇家之后,但事實上只是賣草席草鞋的小商小販出身,沒人信他,誰又看得起他呢?

? ? 就在諸葛亮和劉備都沒人搭理的時候,徐庶等人出現(xiàn)了,徐庶是諸葛亮的朋友,他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劉備想起司馬徽也提過諸葛亮,于是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

? ? 我個人認為,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這么不給面子,那可能性不高,估計是劉備去跟諸葛亮談了三次,越談越投機。一個失業(yè)青年,架子這么大,老板即便再沒實力,也不會這么忍氣吞聲的。

? ? 諸葛亮跟劉備聊天,后來就聊到戰(zhàn)略計劃隆中對。奪取荊州,聯(lián)合孫權(quán),再奪取益州,并留下一個大將再荊州,然后等待機會,時機成熟,從益州北伐打關中,荊州北伐打中原,一統(tǒng)天下。

? ? 說的很宏觀,仿佛一切在掌握之中一樣,其實時候看來,影響他計劃的不可控因素很多。荊州地處要沖,對孫權(quán)威脅尤其大,如果讀過晉書和南史,就會發(fā)現(xiàn)誰占領這個地方,對建業(yè)政府就威脅極大,孫權(quán)不是智障,他的部下也不是蠢材,讓劉備有統(tǒng)一天下的機會,而自己隨時有被他吞并的危險,他腦子有病?不可能的事。而且,曹cao也知道荊州對他的重要,當年劉邦從益州北伐尚且危害項羽甚大,而如今東西兩面都被牽制,一旦大舉北伐,曹cao很難應對,后來僅關羽一人北伐,曹cao就險些遷都,曹cao是看得見這一切的,益州地方兇險難打,只能先拿下荊州,拿不下,讓孫權(quán)拿下,也會減少很多危險(畢竟聯(lián)合作戰(zhàn)并不容易,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就看得出來)。荊州這地方極難守住,隆中對根本很難實行。更何況荊州現(xiàn)在還不是劉備的,劉表集團也根本不相信劉備,劉備很難有機會拿下荊州,說趁曹cao討伐荊州而奪取荊州,根本是無稽之談,強敵面前打內(nèi)戰(zhàn),然后背腹受敵,那死得更快。聯(lián)合孫權(quán)倒是有可能,但外交是建基在厲害關系上的,沒有利益,就沒有外交,實際上,劉備對孫權(quán)可有可無,明智的人會發(fā)現(xiàn),有劉備反而更麻煩。奪取益州,前提是有根據(jù)地,否則就是空中樓閣。這樣看來,隆中對其實就是畫餅,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 ? 諸葛亮被劉備起用,但他們現(xiàn)在都還沒事做,曹cao消滅袁譚、袁熙、袁尚的消息紛至沓來,劉備聽著可能也驚恐萬分,知道曹cao遲早會來,坐以待斃的感覺很折磨人。

? ? 劉表身體不好,活不了幾天了。他兒子劉琦不被看重,很是焦慮,于是給諸葛亮來了個上屋抽梯的計謀,諸葛亮就說學晉文公出走反而能活,劉琦茅塞頓開。劉琦是無能之輩,就一筆帶過,不過這倒是諸葛亮第一個計策,算是幫劉備留個后路(也許這才是動機)。

? ? 這時,黃祖被東吳攻殺,東吳得到智將甘寧(甘寧謀略不亞于魯肅,不只是勇將),而曹cao滅了袁紹,有點飄了,寫信給孫權(quán),說要跟他一起在他的領土打獵,簡直是羞辱加恐嚇。劉表不久病逝,誰都看得出來,曹cao要南下了。

? ? 劉備誰都不怕,唯獨曹cao,曹cao一來,劉備就落荒而逃,諸葛亮也跟著逃跑。劉表的子女則直接投降,劉備壓力更大了。我奇怪劉備帶著十幾萬平民干嘛?首先曹cao不會殺這些愚昧的愚民 ;其次帶著他們跑不快,他們還沒戰(zhàn)斗力,又浪費軍糧,帶著反而是累贅。劉備連自己的妻兒都不管,帶著這群人,不合邏輯。當時諸葛亮就在身邊,他為什么不跟諸葛亮提點意見?

? ? 果然,這群人一打就潰散,劉備如驚弓之鳥,還好,諸葛亮留了個后路給他,江夏。劉備在夏口時,諸葛亮就覺得危在旦夕了,他決定去跟孫權(quán)聯(lián)盟,請兵救援。

? ? 諸葛亮去見孫權(quán),其實孫權(quán)也有危機感,多個人跟他一起承擔壓力肯定比自己一個人強,所以跟劉備聯(lián)盟是基本可行的,畢竟劉備有江夏可以給孫權(quán)擋槍。孫權(quán)派大將周瑜率軍3萬,準備聯(lián)合劉備會戰(zhàn)曹cao。

? ? 曹cao急功近利,其實當時賈詡說的很清楚:“劉表投降了,只要接管荊州,穩(wěn)固統(tǒng)治,到時候?qū)O權(quán)自己就會投降,而劉備根本不足為慮,即便孫權(quán)不投降,從陸路進攻孫權(quán),比從長江水路進攻孫權(quán)更容易,我軍的長項是陸戰(zhàn),不是水戰(zhàn)。”,曹cao以為自己天下無敵,沒有聽賈詡的。

? ? 赤壁一戰(zhàn),曹cao被周瑜火攻,大敗(赤壁之戰(zhàn)的過程,我就不表了)。

? ? 曹cao被打走了,周瑜也損失慘重,劉備輕松接管了荊州,這讓孫權(quán)很不爽,覺得自己被利用了。

? ? 這時候,張松來了,來出賣他的老板。劉備于是準備襲取益州,他帶著軍師龐統(tǒng),準備行動。亂世沒有人情,本來劉備跟劉璋就沒啥關系(頂多是遠親),有什么情義可說?劉備消滅劉璋,北方曹cao消滅馬騰、馬超、韓遂,曹劉暫時無事。

? ? 劉備拿下益州,諸葛亮的政治才能開始展現(xiàn)。當時劉備首席軍師法正(真不是諸葛亮,可見諸葛亮不善于軍謀)睚眥必報,誰惹他他殺誰,有人向諸葛亮舉報法正,諸葛亮說:“法正對主公很重要,如今外敵如此多,法正要完了,主公南征北戰(zhàn)很難成功。”。這是對的,來說是非事便是是非人,法正是劉備重臣,那些刁民惡吏本來就該死。諸葛亮治國,跟曹cao一個思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犯法必嚴懲,絕不姑息,法律簡單明了,沒有多余的廢話。治理亂世就應該這樣,如果來幾個律師,再酌情處理,再有點人行賄,國家只會更亂,當時世道已經(jīng)黑白不分,是非顛倒,還不如就事論事,犯法只看證據(jù),判刑沒有人情(除了重要人物,如法正),不聽輿論,廢話少說,造謠者斬。

? ? 法正不是那些混賬能比的,之后劉備在漢中之戰(zhàn)擊斃夏侯淵,又趕走了曹cao,這全是法正的謀略。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法正很快病死了,劉備痛哭流涕。

? ? 不久,關羽北伐,卻被孫權(quán)暗算,死于呂蒙之手。關羽之死,在于驕傲,也在于帳下無人,他是無法北伐成功的。首先,他孤軍深入,兵力又不多,即便活捉于禁,對曹cao也沒有太多影響,徐晃和曹cao一來,樊城之圍自然會被解除;其次,他動用了荊州主力,守荊州的又是無能奸小,豈能是呂蒙、陸遜的對手?關羽沒有智謀!孫權(quán)可信嗎?他剛剛羞辱孫權(quán)是狗(孫權(quán)想給兒子娶關羽女兒做媳婦,被關羽罵了),孫權(quán)肯定不爽,何況孫權(quán)本來就想拿下荊州;呂蒙是何等人,關羽不了解?陸遜是誰,先不調(diào)查清楚,就相信他?還有,傅士仁、麋芳是何等奸人,而且跟他關系又差,怎能留他們在后方防守?關羽能力有限,自取滅亡,活該。司馬懿等人看得見這點,曹cao也肯定看得見。關羽死后,曹cao不會代孫權(quán)背鍋,孫權(quán)把關羽的頭寄給曹cao,曹cao反而安葬,處理得很對。

? ? 劉備暴怒,感覺夢想被孫權(quán)破滅了,而且又被孫權(quán)羞辱,越想越憤怒,于是率軍4萬東征。諸葛亮明知不可為,卻沒有勸劉備,只是說法正活著肯定能說動劉備。果然,夷陵之戰(zhàn),劉備大敗,損兵折將。我這么看夷陵之戰(zhàn)。《孫子》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zhàn)。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憤怒的時候,不要決定任何事,那樣很容易失敗。其次,陸遜兵力比劉備多,陸遜能力也不差。《吳子》說:“見可則進,知難而退。”,劉備應該暫時忍耐,雖然說忍也沒用,但至少現(xiàn)在不是收拾孫權(quán)的時機。

? ? 劉備潰敗逃回后,羞憤成病,一年后就病死了。臨死前,托孤李嚴和諸葛亮,順便跟諸葛亮說馬謖這人夸夸其談不可重用。

? ? 劉備一死,南中(云南、貴州)立即暴亂。那地方,漢朝拿下之后一直是羈縻政策,沒有實際管控,而諸葛亮擔心那些蠻族侵略益州,影響他的北伐夢想,于是不得不南下收拾他們。南中之戰(zhàn),馬謖提出了攻心,諸葛亮對馬謖刮目相看,忘記了劉備的遺言。南中蠻人愚頑無智,不可能是熟讀兵法的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巴不得南中的人有個頭領,把那頭領打慫了,南中就平了,所以才有七擒孟獲。孟獲服了,但諸葛亮沒有在南中留兵,諸葛亮腦子清醒。首先,蜀漢兵力不多;其次,留在這就得有糧,當?shù)卣骷Z肯定難以辦到,屯田政策也很難(還是沒兵);再次,留人在那,遲早會有貪官污吏,到時候欺負蠻人,暴亂又會爆發(fā)。還是羈縻政策。我個人認為,諸葛亮實力不夠,實力夠的話,必須得駐軍南中,派地方官管理,然后移民去那邊居住,慢慢改風易俗,否則那地方遲早還會獨立,不可能長治久安,雖然諸葛亮肯定看不到。也許諸葛亮想過,但肯定是辦不到的。

? ? 過了一年(226年),曹丕病死,他兒子曹睿即位。諸葛亮認為北伐時機到了,而孫權(quán)也北伐(一年兩次之多,全部戰(zhàn)敗),于是出兵北伐關中。他讓趙云、鄧芝出疑兵走斜谷,自己走祁山,可是曹真不是笨蛋,諸葛亮低估了他。南安、天水、安定雖然反叛,但曹真堅守不動,等待援軍。曹睿聽聞諸葛亮北伐,率大軍西鎮(zhèn)長安,并派名將張郃援救曹真。張郃是智將,很快發(fā)現(xiàn)了諸葛亮的軟肋,街亭是諸葛亮的咽喉,于是率軍直取街亭。諸葛亮事先想到了,已經(jīng)派王平和馬謖在那防守。不過,諸葛亮高估了馬謖,低估了張郃。馬謖自認為精通兵法,沒有在關隘上阻擊張郃,反而上山,想居高臨下(他學趙奢?),張郃直接放火燒山,并斷掉水源。馬謖大敗,趙云、鄧芝隨后也被曹真擊敗,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隨即失敗。諸葛亮殺了馬謖 ,并非惱羞成怒,戰(zhàn)敗就該有人承擔責任,而馬謖是敗因。然而諸葛亮自己也有責任,馬謖可以當參謀,不能當大將。

? ? 這年冬天諸葛亮第二次北伐,被郝昭阻擊于陳倉,諸葛亮不善于攻城,無功而返,曹真派王雙來追擊,諸葛亮設伏斬殺了王雙。第二次也算失敗。

? ? 諸葛亮三年后(229年),諸葛亮派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郭淮來救,諸葛亮親自出兵建威,威脅郭淮側(cè)翼,郭淮畏懼退兵。第三次北伐規(guī)模不大,但算是勝仗。

? ? 曹睿看自己老是被揍,很不爽,于是準備大舉反擊,司馬懿從東邊出擊(出西城),曹真和張郃從北方出擊(曹真出斜谷,張郃出子午谷),諸葛亮分兵抵御,幸好連下了三十幾天大雨,四川山路泥濘,魏國覺得難以成功,于是撤軍了。

? ? 有來無往非禮也,同年諸葛亮派魏延、吳懿西入羌中,擊敗費曜和郭淮,不過這次不是他親自出動,而且是往西走,不算北伐。

? ? 231年,諸葛亮知道曹真病重,于是率大軍北伐關中,曹睿派司馬懿代替曹真抗擊諸葛亮,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敗,諸葛亮先擊敗司馬懿,司馬懿又擊敗諸葛亮,但雙方?jīng)]有什么損失,之后諸葛亮因糧盡退兵,司馬懿派張郃追擊,張郃被諸葛亮在木門設伏,膝蓋中箭失血過多而死。第四次北伐失敗,司馬懿知道諸葛亮軟肋:第一是不敢攻城;第二是糧草不夠。

? ? 諸葛亮三年后,發(fā)動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北伐,這次聲勢浩大,而且準備了很久,東邊孫權(quán)也大舉響應。司馬懿這次卻選擇了堅守,諸葛亮和司馬懿互相對了幾招,沒有交上火,雙方就開始對壘了。司馬懿都知道對方的能力,所以不敢輕易野戰(zhàn),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能力,所以不敢輕易攻城。諸葛亮著急,于是送女人衣服給司馬懿,司馬懿故意假裝生氣,向曹睿請戰(zhàn)。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請戰(zhàn)又能拖延時間,又能得到曹睿批準不戰(zhàn),何樂而不為。畢竟曹睿知道,對諸葛亮最好采用守勢,諸葛亮拿不下關中,打他反而損兵折將。

? ? 這時,諸葛亮身體不好的事又被司馬懿問出來,司馬懿更認準一點,只要拖,諸葛亮遲早會死。不愛惜身體,成不了大事,這件事司馬懿認識得很清楚。

? ? 諸葛亮身體越來越差,不久就病死了。諸葛亮病死后撤軍,司馬懿親自追擊,司馬懿并不知道諸葛亮已死,他看見楊儀反擊,于是就停止追擊。司馬懿可知道王雙和張郃的結(jié)局,他本來就只是想把蜀軍趕走,并不想全殲他們,而且他不知道諸葛亮已死。等他看到諸葛亮軍營,發(fā)現(xiàn)諸葛亮的兵書和糧草全都留下,于是認為諸葛亮已死,并感嘆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別人問為什么,司馬懿說:“把內(nèi)臟扔下的人能活嗎?”。可是這件事后來反而成為笑談,說司馬懿怕諸葛亮,諸葛亮死了都能嚇走司馬懿,只能說那些人無知了,諸葛亮是名將,善于在山地設伏,司馬懿謹慎,如果諸葛亮活著,司馬懿追擊很難逃脫,再說,諸葛亮死了,司馬懿怎能迅速知道?無智之人,往往喜歡戲謔他人,換他們?nèi)ゴ蛑T葛亮,早被殺了。

? ? 郭嘉和諸葛亮的故事說完了,兩人沒有交集。

? ? 現(xiàn)在先分析下兩人的優(yōu)缺點。

? ? 郭嘉屬于冒險主義者,考慮問題周到,但一旦有機會,立即行動;諸葛亮性格謹慎,沒有絕對把握,他絕不行動。

? ? 郭嘉重視眼前;而諸葛亮喜歡考慮長遠。

? ? 郭嘉善于研究對方心理,機謀決斷非常厲害,這點諸葛亮無法跟郭嘉相比,論到機謀,諸葛亮甚至不如荀攸和賈詡。

? ? 郭嘉很得曹cao信任,是王佐之才,絕對的軍師;而諸葛亮更善于獨當一面,并不善于做高級參謀。

? ? 郭嘉并沒有親自帶過兵,不能算名將;而諸葛亮打仗很厲害,是三國一流名將,攻城也許不行(曹cao、司馬懿和樂進才是攻城高手),但野戰(zhàn)是司馬懿、曹真、郭淮、張郃都畏懼的人物。

? ? 現(xiàn)在說到主題,諸葛亮真的怕郭嘉嗎?

? ? 我想不是,諸葛亮沒機會對上郭嘉,確實是天意的捉弄,郭嘉并不想死這么早,而諸葛亮也不想這么晚出山。不過說真的,如果郭嘉再多活五年,也許就沒有諸葛亮表現(xiàn)機會了,如果郭嘉跟曹cao一起南下,肯定提的意見跟賈詡一樣,曹cao不咋聽賈詡的,但對郭嘉言聽計從,一旦曹cao坐穩(wěn)荊州,劉備聯(lián)合孫權(quán)也失去意義,那時候,周瑜也打不贏曹cao了。大家也許想看郭嘉跟諸葛亮會戰(zhàn),像諸葛亮跟司馬懿會戰(zhàn)一樣。說實在的,這不可能。郭嘉喜歡當參謀,不喜歡當大將,否則曹cao肯定給他機會,而且郭嘉當參謀更適合他,曹cao的崛起是從啟用郭嘉開始的,而他的第一次決定性失敗,也是在郭嘉死后。即便諸葛亮真的跟郭嘉會戰(zhàn),估計跟司馬懿對諸葛亮一樣,互有勝敗。郭嘉喜歡冒險,有機會就直接行動,而諸葛亮幾乎不給對手任何機會,郭嘉沒機會,自然雙方只能對壘,拖來拖去,看誰身體不好(他倆身體都不咋地,郭嘉更差),最后郭嘉病死,諸葛亮勝利。

? ? 無論如何,郭嘉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的風云人物。郭嘉是奇佐,幫助曹cao崛起稱霸;諸葛亮是全才,又寫兵書、又預言、又發(fā)明、又治理蜀國、又野戰(zhàn),沒有他,蜀漢早就完蛋了。論謀略,郭嘉見長;論全能,諸葛亮三國第一。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88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208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746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6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77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6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47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20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726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1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0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327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4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25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74評論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32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69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整個三國,正史以《三國志》最為著名,但影響力最大的還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取材于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飛過的百合花田閱讀 1,621評論 0 3
  • 不知從何時起,只要一談起三國里的謀士,很多人就會說最厲害的是郭嘉! 仿佛只有這么說才能證明自己逼格很高。 我對此一...
    于是乎V閱讀 16,472評論 37 93
  • 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漢末十常侍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亂. 張角兄弟起事.百姓擁護,官軍望風...
    JACKNPC閱讀 38,039評論 2 12
  • 若說諸葛亮智近若妖,那么郭嘉的才華就有資格問鼎鬼神了。所謂的魏國謀士第一人,也不是大多數(shù)人所認為的司馬仲達,而應該...
    不朽之心閱讀 4,582評論 66 89
  • 睜開眼時,就看到窗簾鑲上了金邊,光線從簾子和窗欞的縫隙間竄了進來。我縮在被窩里,一邊慶幸著“今天是周末”,一邊用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