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基礎分析概述
通過在網站或應用中進行數據埋點,進而獲取用戶對產品的使用和行為數據,并基于產品體驗優化的數據統計分析。
以下內容圍繞 1評估方法 2 產品數據分析可以做什么 3 什么時候適合用 4 數據分析的來源 5 常用數據監控平臺 6 數據分析流程 7多種數據結合分析 這幾個方面來做分析
1,評估方法
產品數據分析有時候可以叫做流量、日志數據分析。根據不同的產品類型,又可分為網站、移動應用數據分析。
屬于定量的數據分析方法:偏向于用戶行為層的數據。
2,產品數據分析可以做什么?
eg:產品上線之后,用戶是從哪里來,來了多少;來的用戶是什么樣的用戶(用戶屬性,地域,用的設備)(他從什么地方來用的什么瀏覽器和設備);來這里做了什么(訪問了哪些頁面,使用了哪些功能,花了多少錢和時間);是什么樣的一個表現(哪些流程可能有問題,忠誠度如何,活躍度如何,有沒有達到目標,和行業相比如何);如何離開(是否持續留在網站上。流失情況如何,離開之后是否還回來)
以上整個數據基于我們所獲取的數據去做的,目的是服務于我們的網站和手機應用做一個持續的優化和改進。
3,什么時候適合用:產品發布上線后,有一定的用戶量才能做的。
4,數據分析的來源
網站分析數據的來源一般分為
服務器日志文件:用戶訪問頁面或者應用時就會發出一條請求,發送到服務器端,然后服務器端這邊會有一個日志文件記錄這個訪問請求。(優點:完整的服務器請求記錄,缺點,日志的獲取和清洗有過濾成本,許多頁面無法記錄)
頁面標記數據:通過對頁面的前端進行一些標記,嵌入像JavaScript這樣的一些代碼,當用戶訪問頁面的時候就會觸發去執行這條代碼,然后把這些需要統計的信息附帶進去,這樣日志服務器端就會收到比較完整的數據。(優點:數據獲取可控,靈活,可以對頁面細節操作進行記錄,獲取數據比較完整,豐富,缺點:需要在頁面值入JavaScript標記代碼,某些情況下無法獲取,如當用戶禁用JavaScript功能時無法獲取數據)
移動應用端數據獲取
移動應用端數據獲取方式可能不同,但原理類似,需要在app里嵌入一段SDK代碼,規定好要收集的用戶行為數據規范,再進行統計。
5,常用數據監控平臺
第三方數據平臺+自己研發的數據監控平臺(安全+數據完整性考慮)
市面上網站數據監控工具:免費的如google Analytics 和百度統計。騰訊云分析等
移動應用監測分析工具:免費的相對好用的如google Analytics 和百度統計。騰訊云分析,友盟,talking data...
6,數據分析流程
a 產品監控(對常規的一些指標進行監控,發現問題)
b 定義(根據發現的問題,定義產品研究目標和方向)
c 埋點(圍繞問題和產品目標進行數據的埋點工作)
d 測量(獲取用戶的數據進行測量)
e 分析(數據測量后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
f 優化(根據結論做優化)
一般會和BI、用研,開發崗合作,或利用自研或第三方數據平臺完成
7,多種數據結合分析
產品的日志流量數據其實是一個定量的數據,能回答的問題是有一定的特點的,一般在分析的過程中,還會結合其他的一些數據來進行分析。
流量日志數據:回答問題產品是怎樣的一個現狀分析,以及有多少人在用我們的產品,多少人在用某一項功能,有多少用戶發生了流失。(量化的問題是可以通過日志數據分析去完成的,缺陷:不能完全回答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能找到問題解決的一些原因)
所以我們需要結合其他一些定量的數據:比如實驗的研究數據,問卷調查
或者其他一些定性的數據:比如用戶訪談,用戶反饋或者可用性測試
結合分析,綜合數據找到問題的原因!
二、基礎分析指標及概念
1,常用基礎指標
網站分析的基礎指標:
PV(Page view):頁面瀏覽量,評價網站流量最常見的指標之一,用戶每一次訪問網站中的頁面均被記錄一次,用戶對同一頁面的多次訪問,訪問量累計。
UV(unique visitor):獨立訪客,指通過互聯網訪問,瀏覽網頁的自然人。通過用戶訪問的IP,或者使用的cookie去判斷它是獨立的一個人
UPV(unique pageview):單個用戶的綜合瀏覽量,反映了單個用戶的訪問互動情況,包括訪問的深度或者和網站發生交互的情況。
訪問: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網站所有訪問者,對網站發出訪問的總次數,從訪客來到網站到最終關閉網站的所有頁面離開為一次訪問。
2,識別用戶的方式:
IP地址:早期的時候使用的比較多,現在比較少,也比較容易獲取,缺點:因為同一個IP地址有可能多個人使用,同一個用戶可能使用多個IP去訪問,所以存在誤差。
IP+User Agent:IP地址結合用戶瀏覽器或者操作系統這樣的信息去定位用戶,精確度有所提高,但也不是非常精確。
Cookie:目前用的比較多的,像google analytics用的就是這個,用cookie去標記用戶的方法。相對來說精確度提高,但并沒有像IP地址那樣容易獲得,如果當用戶在瀏覽器中禁用cookie,那沒辦法獲取標記的。
USER ID:通過用戶去注冊網站后形成的一個用戶ID,比較精確但不能檢測未注冊用戶的一些信息
設備ID:基于移動分析,通過手機設備的ID去識別用戶,相對精確性更高一些。
其他:
3,符合指標
除了基礎指標,還有符合指標,也是比較常用的,通過計算得出來的,也用來分析。
跳出率:指用戶來到網站,只瀏覽了一個頁面就離開的訪問次數,占全部訪問次數的百分比。——來了就走。比如有一些經驗性的標準,當跳出率<30%,數據相對來說比較正常的,當30%<跳出率<50%,可能有一些問題。可能需要做一些優化,當跳出率>70%。網站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就需要去做更深一部分的分析和優化。(跳出率可以被用來衡量流量和頁面質量,高跳出率表示用戶對著陸頁面不感興趣,沒有繼續訪問更深入的頁面,可能頁面設計存在問題,也可能導入的用戶不匹配,跳出率可通過調整廣告渠道,優化頁面內容來降低)
退出率:訪問者離開網站被記錄一次退出。退出率:某一范圍內退出的數量/該范圍內綜合的訪問量。
訪問時長:網站停留時間長,頁面停留時間長,應用使用時長;訪問時長是訪問質量的一個衡量標準,較長的訪問時長表明用戶和產品進行了較多互動。
訪問深度:單個用戶平均訪問的頁面數量,就是PV/UV的比值;訪問深度也是訪問質量的衡量標準,可以考察用戶是否和頁面進行了比較多的互動,這個的比值越大,代表網站的粘性也越高。
轉化率:和網站設計的目標是息息相關的,指在一個統計周期內,完成轉化目標行為的次數占總訪問次數的比率。根據設置不同目的進行的計算例如,注冊轉化率,付費轉化率。 轉化率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指標。
移動端基礎指標:
與web端略有不同,但分析思路大致相似
新增設備
累計設備
啟動次數
單次使用時長:
注意:一定要先了解各個指標來源和定義,不同平臺會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