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第一章問題
1.堅持記筆記
2.24小時內重讀筆記總結那些讓自己啊哈一聲的東西
3.把學到的知識傳達給別人。
第二章缺失的一環
一旦了解人們沒能學以致用的三個原因,所有問題都變得清楚了然后你就可以幫助人們越來越多地應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而改變自己的生活了。想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重復,重復,重復。
第三章重復的力量
他必須不斷地被重復,不是不間斷的反復,而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之后再重復。一個懂得重復的力量的人會擁有決定性的優勢。
第四章原因一,信息過載
學習應該少而精,而非多兒淺!
每個月大腦總是在不斷的處理一件或兩件事,要么是學習新的東西,要么是遺忘,一旦忽視了某件事,我們很快就會將其遺忘,而當學會用間隔性重復來集中思考某件事時,我們就會記住他。
例如,第一次讀一本書時,我只是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大致了解書的內容。第二次讀,我會畫出一些重要的理念,第三次我可能會做筆記,第四次我會選擇一位學習伙伴跟我一起讀,重要的是里程度一次,一定要間隔一段時間,我們必須設法保持自己的學習興趣,并集中學習那些我們想要實際應用的東西。
第五章應用“少而精”哲學
你帶人們在工作中真正懂得了少而精的道理和間隔性重復的重要性,他們就會變得非常有創造力。
投入大量時間進行跟進,而不是去設計組織或是提供培訓。
每次培訓時講述的理念都是相同的,但我們每年都會采用不同的方式講授,當然我們還會提到一些新理念,但一定要確保這些理念會被整合進我們去年的培訓內容中。
將信息轉化為積極的態度,將態度進一步轉化為行動。
第六章原因二,消極過濾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都在用焦慮,消極,猶豫不決,先入為主或者是堅持固有思維的態度去判斷自己所接受到的信息。我們本來可以百分百的聽到自己身邊的人在說些什么,結果最終只有10%的信息能夠進入到我們的潛意識。
行,等我們做對事情卻沒有人發現時我們就會開始對自己以及其他人產生懷疑,我們會逐漸設立一些防御機制來保護自己大腦會逐漸產生一種消極的思維方式,開始對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進行過濾。我們的大腦變得封閉,我們開始用一種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我們會因為恐懼而對很多事情妄下斷言。
當我們做對事情卻沒有人發現時,我們就會開始對自己以及其他人產生懷疑。
第一,一個對你充滿信心的人,可以改變你的人生。第二,我們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去聆聽什么
再爬出 消極之匣 過程中,我最最需要的就是一句鼓勵的話。
第七章積極聆聽
一旦學會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傾聽,你就會把你聽到的內容跟自己接觸過的其他東西聯系起來,你甚至會想出一些新的方法來應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
從拒絕到吸收
呈現六次正式間隔性重復的秘訣一當人們第一次接觸時,它們會立刻拒絕,因為這個想法跟他們之前的想法有些沖突,第二次接觸時,他們會抵制,因為他們仍然無法接受這個想法,第三次接觸時它們會部分接受,但在實際應用的時候,人會有所保留。第一次接觸時它們會完全接受,因為他們感覺,想法跟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完全一致。第五次接觸時,它們會將其映到實際工作中會部分吸收,并將其轉化成自己的想法。等到第六次接觸時,它們會將其據為己有,完全吸收,并將其傳播給其他人。
第八章使用綠燈思維
如果你感覺自己不擅長某個部分,就肯定不會發揮的很好。
再給出任何消極反饋之前我們一定要首先給出積極的反饋。
第九章原因三缺少跟進
要想改變某個行為得到自己預期的結果,你需要指導,支持和問責。當這三個要素同時具備時,一遍可以制定一份出色的跟進計劃。
練習并不能幫你做到完美,只有完美的練習才會讓你做到完美。
要馬上開始練習,越快實際應用一種新學會的技巧,你就越容易掌握它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把事情做對。
除非人沒有動力想要去學會一件事,并制定出計劃去正確地完成,否則他們根本不會堅持太久。
要幫助一個人取得發展,或者是建立一個偉大的組織,關鍵就是要強調積極面。
如果一個人感覺自己總是得不到別人的話,他要我會放棄嘗試,永遠也不會取得成功,要么就會非常渴望成功。
第十章強調積極面幫助人們獲得成功
在如今這個時代,一切的節奏都很快,所以當人們剛開始用自己的新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管理者往往并不在他們身邊,想要表揚和修正一個人,管理者必須在身邊觀察此人的進步。
步驟:告知,演示,嘗試,觀察我,表揚我的進步或進行修正。
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你的教授的指導方式會明顯的變長。提問觀察我的眼是,然后表揚我最后它應該變成自己告知,付諸實踐,表揚和修正自己的進步。
在一個人的學習過程中,最關鍵的時期就是他剛接受完培訓的那段時間。
第十一章提供更多指導,支持和問責
在每一位成功人士的生活中都有一條貫穿始終的經線,那就是專注的基線,再加上堅持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有一種獨特的能力,他們能夠像激光一樣將自己的能量集中于一點,并在整個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焦點的集中。
集中專注于幾件事,保持開放的心態,并制定清晰的跟進計劃,你就要:將你所學到的大家分享!
尾聲
消除知行差距并沒有任何邊界,它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我們不能總是不停地尋找下一個新的管理理念,而是要學會對我們剛剛教授的理念進行跟進。
在學習時,如果沒有一個開放的心態,你永遠都不可能消除知與行之間的差距。
你需要一個跟進計劃來為你提供指導,支持增強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