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9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且聽風(fēng)吟》到今天,村上春樹已經(jīng)堅持寫作四十年了。
四十年里,他出版了15部長篇小說,30多部短篇小說,不計其數(shù)的隨筆和報告文學(xué),同時他還翻譯了多部外國小說。
雖然七次陪跑諾貝爾獎,但是他從第一部小說開始,就不斷地將 “群像新人獎”“卡夫卡獎”等多項文學(xué)大獎收入囊中。
那么,村上春樹究竟是怎樣寫作的呢?他有哪些寫作秘笈?
我在他的新書《貓頭鷹在黃昏起飛》找到了答案。
《貓頭鷹在黃昏起飛》這本書由日本年輕女作家川上未映子對村上春樹的四次長采訪集結(jié)而成,村上春樹的獨家“寫作秘笈”就藏在在這次采訪之中。
01? 怎樣長期保持高強度寫作?
興趣作支撐。
記得村上春樹在《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中說過: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么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jié)奏。
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么也長久不了。
在《貓頭鷹在黃昏起飛》中村上再次說道:認真追求自己能做的事,如果可能的話,追求唯獨自己才能做的事,對于我是重要目標。
長篇小說的寫作是一項很浩大的工程,一部小說的完成,動轍就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村上春樹在寫作《挪威的森林》的時候,用十個月寫了兩千多頁,相當于每天寫十頁左右。如果不是有深厚的興趣做支撐、“沉迷”寫作的話,這是很難做到的。
健康是保障。
村上春樹愛跑步是眾所周知的,每一年他都要跑一次全程馬拉松。
現(xiàn)年70歲的村上春樹在采訪中說,自己從未臥床不起過,就連患感冒的情況,也是四五年才會偶爾有一次。
年紀漸長帶給他的改變就是跑全程馬拉松所需的時間一年比一年長。
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作保障,想保持持續(xù)的、高強度的寫作,想必是非常困難的。
這一點可是給每天在電腦前碼字卻很少鍛煉身體的寫作者們提了個醒哦:
要想長期寫作,身體是本錢哪。
合理地“逃避”。
寫過小說的作者應(yīng)該都有過這樣的體會:
寫作小說的那一段時間里,整個大腦都會被小說的情節(jié)填得滿滿的,整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也時刻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很難放松地下來。
村上春樹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擾。
那么他是怎樣應(yīng)對的呢?
“寫小說當中,有時候為了逃避小說而跑去翻譯那邊。”
說是“逃避”,其實就是“換換腦子”。
村上春樹在寫作《刺殺騎士團長》的時候,還同時翻譯了雷蒙德·錢德勒的《重播》和麥卡勒斯的《婚禮的成員》等四部小說。
對于村上而言,翻譯就是在“換腦子”。
如果你也想長期從事寫作,也一定要找到一件可以讓自己“換換腦子”的事情,這樣才不會因為長期做同一件事情而“精神疲憊”,甚至喪失動力。
02 ?怎樣讓文章更具吸引力?
在《貓頭鷹在黃昏起飛》這本書中,村上還分享了他的“不讓讀者入睡的兩個秘訣”,這兩個秘訣是他寫文章的基本規(guī)范。
第一個規(guī)范是要保持人物對話的“動感”。
舉兩個例子:
案例一:
一個人說:“喂,我的話,你可聽著?”
另一個回答:“我又不是聾子!”
案例二:
一個人說:“喂喂,我的話你可聽著?”
另一個回答:“聽著呢!”
上面兩個案例中,案例一就比案例二更具動感。
因為案例一中的“我又不是聾子”可以給讀者留下更加鮮明和生動的印象,也更具吸引力和閱讀趣味。
這個技巧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村上春樹卻認為這是作家寫作的“根本的根本”,因為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作家并不多。
第二個規(guī)范是要用好比喻。
村上春樹非常喜歡美國推理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他稱贊錢德勒是“比喻天才”。而錢德勒最出名的寫作特點,莫過于他運用比喻的獨特方式。
拿我最喜歡的錢德勒的作品《漫長的告別》舉例,像“這個人在酒缸里已經(jīng)淹到發(fā)際線了”“瓦利醫(yī)生神態(tài)里的太陽落山下,接下來的傍晚會涼颼颼的”這樣的句子在書中俯拾皆是。
村上春樹曾經(jīng)翻譯過錢德勒的這本《漫長的告別》,并且還因此掀起了日本人閱讀錢德勒的熱潮。
村上春樹不止一次地稱贊過錢德勒的一個比喻:“對于我,失眠之夜和胖郵差同樣罕見”。
村上對于“胖郵差”這種能使文章“活起來”的比喻推崇之至。
如果你讀過村上春樹的作品,相信你對村上作品中的“錢式比喻”也一定不會陌生。
“我又不是聾子”和“胖郵差”這兩者就是村上寫作的范本。
用村上的話說,“只要抓住這兩個訣竅,就能寫出相當不錯的文章,大概。”
03? “我的修改是相當厲害的”
村上春樹在他的第一部作品《且聽風(fēng)吟》中說過: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雖然他自己說“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但是村上春樹對文章的修改可謂是一絲不茍。
村上春樹很喜歡修改自己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的修改——自己說是不大好——是相當厲害的。本來我不太想自吹,但這一點上覺得自吹一下也未嘗不可”。
如此喜歡修改文章的村上對作品的修改簡直是“喪心病狂”。
他的《挪威的森林》前后經(jīng)過了十次修校,而且他還說:“這回算少的了”!
除此之處,村上春樹還有一個“每日修改”的習(xí)慣:
他每天早上起來面對電腦的時候,都要花上十五到二十分鐘,把前一天寫的部分打開重讀,補充不足的地方,削除多余的地方,快速修改一番。
每天都是如此。
他還說,“海明威也用同樣方法寫作”。
看到這里,你或許也知道為何村上春樹能成為日本國寶級作家、并且七次被諾貝爾獎提名了吧?
相信他在這本《貓頭鷹在黃昏起飛》中談到的寫作秘笈,也一定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啟發(fā)。
我是薛定諤的圓盒子,愛讀書,好分享。
每周兩本優(yōu)質(zhì)好書,分享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