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昂在他的《思想等待思想者》中提到了一個顛覆傳統精神分析的概念:有限與無限。這個概念給了一層不變傳統精神分析中的超我,本我和自我一個新的觀察角度。我覺得這個新的概念很有必要在我們現實生活關系上運用和用它來解析我們的人際關系。愛情一直是我生命中困惑的一個親密關系。在我的人生中,一直在追尋那個近乎于完美的愛情。可是為什么最后得到的總是那個分崩離析的愛情。這么熱烈的相愛為什么最后卻造就了情感的破裂?
如果把比昂有限和無限的概念運用到愛情中是可以解釋這樣的結果的。比昂認為處在有限中的人際關系比向無限發展的人際關系要健康和長久。這個有限和無限的概念可以運用到愛情關系(romantic relationship)中兩人的距離上。這里我所指的距離是精神上的距離。
在普遍戀愛關系的開始,兩人之間在身體上和精神上是非常地接近的。幻想中那個完美的對方給自己安全感,幸福感。這個非常接近0距離的感覺讓兩人都感覺到了完全的,對這個戀愛關系和對方的控制。這種控制感是非常原始,非常強烈的。它來自于剛剛出生時,那種能控制母親乳房的感覺。嬰兒哭鬧的時候,媽媽就會來喂奶。那時候的嬰兒覺得只要自己哭鬧,媽媽的乳頭就會來滿足他/她。那時候的他/她認為自己對母親的乳房有絕對的控制力。這個種絕對的控制讓嬰兒覺得安全和滿足。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媽媽對嬰兒的細心照料會逐漸減少。大一點的孩子在要吃媽媽奶哭鬧時,有時會得到不到媽媽及時的響應。孩子對乳房的絕對控制的感覺會逐漸被打擊。他/她感覺世界(媽媽的乳房)不是總能被自己控制的。這自然而然給孩子了一個失控的恐懼和得不到絕對控制的缺失感。這種對控制的缺失和需要伴隨我們一生。
在早期戀愛關系中,那個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感覺與嬰兒和乳房的關系很相似。也可以說戀愛關系其實是一個嬰兒和乳房分離的翻版。剛開始戀愛的時候,彼此覺得融合成了一體(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的感覺)。這是一個多么安全和快樂的感覺!融為一體就意味著絕對的控制。但就像嬰兒要斷奶那樣,戀愛關系中這種融為一體的感覺也會一天天地消失。一個成人是不可能愿意總被他人控制的。兩個人不久后就會意識到彼此思想上的不同。這種思想上的不同一次一次,像在哭鬧中得不到奶頭的嬰兒似的,打破了這個早期融為一體的感覺。這是一種非常恐慌,無助和失控的感覺。
當然每個人體會這個感覺的強度都是不同的。和母親有一個慢慢,逐漸,抱持性分離過程的孩子,長大后在戀愛關系前期以后可能感覺到這種失控和它帶來的恐懼會少一些,自然對控制的需要也會弱一些。那么相對需要控制對方的欲望也不會那么的強。相反,在幼年與母親分離中受到創傷的孩子,長大后在戀愛中會需要更多的控制。
不難想象的是,過多的控制是為了保持這個“一體”的感覺。這種“一體”感也可以被理解為距離的無限小。這個控制的背后是對分離的恐懼,這是一種很強烈對死亡的恐懼(沒有媽媽的乳房,我就會餓死)。這么強烈的恐懼自然而然會讓戀人們對控制無比地渴望。但是兩個有著不同人格的人怎么可能愿意長期被統治呢?顯然這種控制不能維持一個長久健康的戀愛關系。戀人的吵架不和都是不愿放棄控制對方,希望把距離縮到無限小的表現。
就像比昂理論中說的那樣,向無限發展的關系是不健康的,最終會造成關系的破裂。那么有限的戀愛關系是什么樣的呢?它是一個具有有限距離的關系。在這種有一定距離的戀愛關系中,控制的欲望也是有限的。有限的控制給對方的是那一份獨立,自由,尊重的感覺。在兩個必須在早期瘋狂戀愛后注定分離的個體間保持那個有限的距離是維持這個戀愛關系的唯一辦法。不近不遠的愛才是長久的愛。長久的愛是像友誼一樣的愛。濃度過高和距離太近的愛是殺傷性的。友誼似的愛也是治療早期家庭關系中受到的創傷的良藥。友誼般的愛是人格創傷的洗滌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