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喜歡江南水鄉。喜歡陽光親吻河面,水面上的漣漪閃著輕柔細碎的金光;喜歡微涼微暖的清風,卷著半甜的花香輕輕掠過我的鼻翼;喜歡雨后河面上籠罩著薄如蟬翼的水霧,霧里看水鄉,不禁覺著那朦朧美中帶著幾分憂愁。
晚飯過后,我依著微風,信步走在烏鎮東柵的小路上。夕陽的余暉還在天空中流連,染得那幾縷云變得酡紅。許是前些天接連下雨的緣故,腳下的青石板還殘留著零星的水洼,空氣中彌漫著潮濕而清新的氣息。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橘紅的燈籠掛滿兩岸,顯得溫暖又熱鬧。河面上約莫著有十多只船,停放得還算齊整。趁著夜幕還沒掛滿天際,借著天空中的余光,還能看清河水。這河水宛如上好的翡翠,清澈透亮,厚而不膩,莫名的,總覺得河面上籠著一層清冷的光,與那岸邊的燈籠強烈碰撞,倒也不覺著違和與刺眼。我站在石拱橋上,遠眺河水,隨著夜幕的降臨,這條河宛如墨綠的綢帶,蜿蜿蜒蜒,不知通往何處。
兩岸的房子都是磚木結構,以明清建筑為主,摻著濃濃的年代氣息,對于喜歡懷舊的我來說,對這些房子很是喜歡。這里的居民大都熱情好客,不似在大城市里,人與人之間,總是隔著點兒什么,或許真是有利則聚,無利則散吧,想到這兒,我立刻收住思緒,不愿再往下想,不愿深究,來這樣的小鎮散心,就是要蕩滌心中的塵埃,感受心與心近距離的接觸。
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累了,找一間茶館,品茗聽曲。淺啜一口綠茶,任水汽濕了雙眸,聽一曲吳儂軟語,任歌聲化了心扉。余音繞梁,似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予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月亮應是上好了晚妝,悄悄地爬上了樹梢。轉過街角,頓覺得人少了不少。月光怯怯地從枝葉間流到地上,我玩心大起,想伸手鞠一捧月光,誰知剛用手指觸碰它,便立即把手收了回來,指尖一片冰涼,再不敢去碰它。低頭看那樹影,只見枝葉在月光中搖曳,靈秀而婆娑,不禁想到蘇軾寫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想蘇軾尋張懷民那晚的月光便如今夜這般皎潔吧,或許更透亮一點,也未可知啊。
沐浴在月光里,踏著如銀似水的月光,緩緩踱步,空氣中有粒粒塵埃在浮動。我不是很想離開這里,大城市的喧囂繁華,快節奏的生活,讓我產生了些許厭倦。盡管我承認大城市的奢華時尚,高端大氣很容易俘獲我的心,可誰曾想,這江南水鄉的自由,恬淡,更讓我眷戀。這里的果樹想多結一個果就多結一個果,牽?;▋合肱郎蠅团郎蠅?,想爬上窗就爬上窗。坐在船上搖著,感受著河水從指縫間穿過,無意間,留下幾絲清涼??諝庵锌傦h著似有似無的花香,縈繞在鼻尖,鐫刻在心里。這樣的愜意,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
如此良辰如此夜,奈何對月空嘆世事無常。帶著愜意進入夢鄉,夢里有小橋流水人家,有泛黃的月,陳舊而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