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2017年12月17日,云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通過輿情監測到:博主@鏡子311發布一條文字+視頻的微博,曝云南一女導游嫌游客購物少,起沖突后將游客趕下車的惡劣行徑。隨后,梨視頻以:嫌游客消費低購物少,云南導游怒罵游客:來騙吃騙喝的臭狗屎!拍視頻投訴也沒用!
云南作為旅游勝地,游客絡繹不絕,幾乎年年都受到投訴,投訴的理由根源無非是低價旅游惹的禍。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很多旅游打著低價的旗號,什么一元門票之類的低價,誘惑消費者消費。一旦消費者被套牢,只好乖乖地消費,不然就會沒地方住,或者不能繼續旅游。
一旦消費者沒有消費滿一定的金額,導游只好自己掏錢貼補,自然會有怨氣。雙方一旦發生爭執,旅游變成了夢游,低價游面前,導游和消費者不可能雙贏,只會雙輸。消費者心不甘情不愿地消費,降低了旅游的體驗。導游不得不忍受消費者的怨聲載道,還可能被投訴和舉報。
旅行社作為一個組織,為什么還要縱容這樣的低價游呢?在我看來,利益使然。這完全利用一些消費者貪小的心理。給導游低工資,讓他們靠促進消費者消費來營收,降低公司的用人成本,完全靠他們自己的本事賺外快。旅行社作為組織者,在旅游合同里明確責任和義務,對低價游不負任何責任,無形中,將責任推卸給導游。換個角度來看,導游自身也很委屈。
畢竟導游不是上帝,也要靠工資和獎金生活。我們不能對導游太苛責,但是我們要思考這個背后的邏輯。低價游的賣點就是消費,必然會被強迫購買商品,導致消費者很差的服務體驗。這是走不出的惡性循環。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提高導游的服務態度,而不打擊這類的低價游,這樣的行為無疑是治標不治本。很多對導游的懲罰的政令無非是形同虛設,低價游被投訴的行為不會終止,反而會愈演愈烈。
在我看來,如何建立規范的旅游市場,打擊低價游,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