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農耕到高效讀書:新時代的學習方法
你感覺農村種田什么樣子?牛耕地,人拉犁,板車運嗎?過去是這個樣子,現在不是。現在農村種田是耕地機犁地、無人機施肥、收割機割稻。科技的發展,過去的農耕生產方法,為高效的機械化工具所取代。
記得小時候一到夏季收麥,沒日沒夜的忙碌就開始了。早上3點多起床、吃早飯,然后準備鐮刀、繩子、扁擔等農具,拉著架子車,花費一個小時到麥地時,天剛蒙蒙亮。趁著早上太陽沒有出來、天不太熱,就拿起鐮刀開始收割麥子。一畝旱田,三五個人花上半天時間,大約上午10點麥子收割完。接著一家人開吃帶來的干糧,一口水煮雞蛋、一口涼白開,邊吃邊休息。跟著就是放繩子、將麥子抱成一小堆,然后兩人配合捆起來;力氣大的就拿起扁擔,擔起兩堆麥;像我力氣小的,就脫了上衣,放在麥堆上,直接扛起來;將這些麥堆放在路邊,最后裝在架子車、綁起來;兩個人拉著架子車,運送到用石碾鋪成的麥場;等到麥子全部送到麥場,已到了晚上;湊活吃點東西,花費二三個人小時,用打麥機把麥子打碎,就能收獲到一粒粒麥子。
后來農業有了機械化,鐮刀用得少了,拖拉機前邊安裝大剪刀或者直接用割麥機收割,半個小時一畝田的小麥就收割完;接下來還要捆買、扛買、運麥、打麥,收獲麥粒。即使如此,收麥子的效率也提高了一倍。等到聯合收割機出現,收割麥子的所有流程簡化,聯合收割機直接在農田里,就將麥子收割,然后麥粒就從它的倉庫里出來。這個過程只需要一個勞動力和半個小時,農耕效率大大提高。
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提高了農業耕種效率,解放了人力、減輕了家庭負擔。當然,也增大了貧富差距。沒有使用上農業機械化越來越貧困;而利用上農業機械化的家庭,擺脫了勞苦的農耕,到工廠里工作,收入增加、生活越來越好。
我舉農耕的例子,只是想說明工具、方法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改變。時代的發展,我們無論是否愿意,都進入了知識時代、信息時代。這個時代,你不更新知識、沒有學到新知識,就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所以,我想問:你讀書的方法是什么、你考試的方法是什么?
如果你還是一頁頁的讀、一句一句地看,然后死記硬背、等著考試投機,我感覺你的方法已經落后于時代了。這種讀書、學習的方式,跟淘汰的農耕模式一樣,屬于原始的方法。如果別人使用的是現代化的學習方法,而你使用的是原始的學習方法,那么學習上的“貧富差距”就會出現;而且不使用最先進的學習方法,學習上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現在流行的學習方法很多,最暢銷的莫過于思維導圖、快速閱讀、超級記憶。一本書很快頃刻間就讀完了,一門考試復習三兩天就搞定,就算是被公認的法律第一考,從什么都不會到考試通過,使用現代化的學習技術,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足夠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一句一頁到快速閱讀,從死記硬背到超級記憶,從零碎的筆記到思維導圖,如果學習時沒有使用現代化的學習工具,如何與別人競爭?思維導圖、快速閱讀、超級記憶的結合,就像農業中使用了聯合收割機一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知識、消化吸收。一個人的學習工具、考試方法已經決定了學習效果于考試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故事廣為流傳。老大和老二都要上山砍柴,但他們的斧頭都有點鈍了,老大沒有理會,拿著斧頭就上山了,因為他的斧頭不利,砍的都是比較細的樹柴;老二就不同了,他拿來磨刀石,用勁地把斧頭先磨好,雖然他比老大慢了起步,但是他的準備工夫做到家了,砍柴砍得很快。到太陽下山了,老大只背了小小的一捆柴下來,但是老二,背著一大捆的柴下來。
砍柴除了技術和力氣,更重要的是我們手里的斧頭。經常磨刀,刀鋒鋒利,所砍的柴當然比較多;而從來都不磨刀,雖然費的力氣多,但是斧頭卻越來越鈍,砍的柴當然就少啊。
讀書、學習、考試也是如此,我們的工具非常重要。對于學習的方法,東尼·博贊有一套專門致力于幫助有學習困難者的書,主要有《思維導圖》、《超級記憶》、《啟動大腦》、《快速閱讀》和《博贊學習技巧》等,讀完會都有收獲。
一是思維導圖。該書將會教我們如何快速把一本書吃干抹凈,嚼的稀巴爛。思維導圖的規則有以下幾點:1.一定要中央圖像,并用三種或更多的顏色;
2.思維導圖中盡量使用圖形而不是文字;
3.一條線一個詞,詞在線上;
4.紙橫著放,詞橫著寫;
5.最重要的是關鍵詞要簡潔。
創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對知識梳理的過程,就像設計師畫設計圖一樣,創作就是理解,伴隨記憶的過程。
二是快速閱讀。快速提高閱讀速度,保持并改善理解能力,增強對眼睛和大腦功能的了解,更好的使用他們。
如何開始閱讀一本書?1.通覽目錄。選擇要學習的內容,草擬學習計劃,計劃落在紙上。估計要看多少頁,測算自己看一頁的速度,得出所需時間2.迅速瀏覽全書,隨時修改計劃。3.制定完整的學習計劃。多久看完一本書,每天看多少等等,記錄每次閱讀所用時間,隨時更新你的計劃。
閱讀前的需要哪些準備呢?1.時間。無論是早晚,還是上下午,不斷的實驗,找出最適合你學習看書的那一個時間段!2.環境。適合學習的環境,要寬敞明亮,像圖書館,咖啡廳,教室,書房等等,選擇一個適合你學習的地點。3.健康問題。如果有一些病癥,即使是感冒,頭疼這樣的小病,也要盡快的治好它,毫無疑問它們會影響你的學習效率。持久的鍛煉以保持身體的健康。4.坐姿。正確的坐姿是雙腳平放到地面,大腿與地面平行,背部直立,保證眼睛與書本盡可能遠。合適的桌椅,椅子最好是靠背的那種,有助于幫助后背直立,桌子椅子的高度都是為了保證坐姿的準確。5.干擾。準備好學習相關材料,書本,筆紙等工具,這樣就不會在學習中因為找不到東西分心,手機調靜音,關機。不要攜帶學習無關的物品,零食,游戲機等等。
對于快速閱讀的方法,每本書都不一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關鍵。《時間管理》簡單總結了快速閱讀的方法:1.每次只讀每一個段落的第一句。2.閱讀所有黑體字、下劃線或斜體字部分。3.只讀有關內容介紹和總結的段落或章節。4.縱向瀏覽,而不是橫向閱讀。5.讀書時不要不出聲地讀。6.一次讀完一頁或幾段,不重復讀,除非你確信漏掉了什么。如果將這些方法落實在平時的讀書、學習中,效果會非常好。
三是提高記憶。東尼·博贊《超級記憶》介紹了很多的記憶方法。其實每一個人記憶的方法都不一樣,影響記憶的因素主要有:1.拓展智慧。有些人認為電子游戲也可以增強記憶力。2.均衡食物和飲料攝入量。3.堅持體育鍛煉。4.增肌抗氧化劑攝入量。5.學習記憶技巧。6.創設關聯詞語或歌謠。7.獲得充足的睡眠。8.把重要事實轉換成一種可以幫助你記憶的形式。9.集中精力。10.不要太看重記憶技巧。
四是時間管理。對于時間的管理,我是這樣安排的。1.建立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每天花10分鐘規劃一天如何度過。每天冥想15分鐘,增加內心寧靜。
2.早上:鬧鐘一響,立即下床。設定目標,一起床就做任務清單。在考慮任務清單時,利用時間去鍛煉。制作任務清單時,確定優先次序。
3.白天:戰勝拖延、充分準備。
每天都戴著秒表,時刻關注時間。壓縮娛樂節目時間去學習。利用空隙時間去努力。減少時間的浪費:迅速決策,快速閱讀,提高記憶。
避免受到雜波干擾,擁有似水之心。無論忙碌與否,必須反思。減少分心,排除干擾。
4.每天結束前:回憶并記錄如何度過24小時。
五是做好規劃。人生有規劃才不會迷茫。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少之又少,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沒有清晰的人生規劃。有了清晰的目標,人生才能激發出無窮的動力。想攻讀博士和一心想本科畢業后工作的人,學習的質量有很大差距的。
心中擁有目標,便會使自己不會太留意與之不相關的煩惱,不會與一般的不相關的小麻煩計較,這會使你變得豁達、開朗。一個人之所以偉大,首先在于他有一個偉大的目標。
六是不要讓自己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為什么一直努力,卻還是沒有滿意的成果?為什么每天都很忙碌,卻始終看不到終點?是真的努力了,還是,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看起來不怎么認真的人,很多人把他們定義為聰明,其實他們只是在學習的時候摒棄了誘惑,一心一意地在努力,雖然那些努力沒有讓別人看到,但是那段時間沒有被干擾。你的生活和別人看到你的生活,是不是一樣的呢?
看起來每天熬夜,卻只是拿著手機點了無數個贊;
看起來在圖書館坐了一天,卻真的只是坐了一天;
看起來買了很多書,只不過曬了個朋友圈;
看起來每天很晚地離開辦公室,上班的時間卻在偷懶;
看起來去了健身房,卻只是在和帥哥、美女搭訕。
那些所謂的努力時光,是真的頭腦風暴了,還是,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
不要看起來很努力,所有的努力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為了提升自己。有的時候,即使我們很努力,也要讓別人看起來不努力。
那些看起來很努力的學習方法,反復閱讀,認真做筆記,數十遍的抄寫背誦等填鴨式的學習方式讓人產生已經記住了的錯覺,但實際上這種記憶無法持久,只是浪費時間而已,重復閱讀基本沒有效果。
學習確實不是靠天賦,而是需要正確的方法。你還在沿用傳統的記筆記,劃線,背十遍,抄十遍 的土辦法?請停下“看起來很努力的”行為,一起讀讀《認知天性》這本書,一定會帶給前所未有的體驗。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檢索、間隔、鞏固、生成、細化等等。
我考試最多的是自考,每次考試的復習時間都非常緊張,一般只在考試前一個星期的復習,但我看書學習經歷5個過程。第一遍看書,先瀏覽目錄,大致將書本翻上一遍,對書有個整體了解,這個過程花費的時間不長,有時候十幾分鐘就可以了,然后再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入手,了解一些細節內容。第二遍看書,就開始劃重點,用課后練習回憶每章節的所學,等一本書大致看完,就合上書回憶書中知識點的聯系,搭建知識框架,爭取理解全書。第三遍,就開始真題的練習,類似主動檢索、間隔練習。第四遍將真題的知識點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在書上,讓自己清楚考試重點。這樣基本上在考試前就知道自己學習效果,即使還沒有參加考試。第五遍,如果允許的話,在考場外還會將書上的知識再翻閱一遍,不是為了記憶,也不是為了突擊,而是為了熟練和全面,這樣花費幾分鐘,將書本全面梳理一遍,不容易碰到生僻的知識點。
檢索、間隔、鞏固、生成、細化等方法,其實一個考試就可以全部囊括了,考試本身就是一種檢測,也是一種間隔練習;考試本身也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考試答題很多是按照自己理解后的意思作答的,這算是一種生成、細化。
所以,頻繁集中的練習只會產生短期記憶,間隔練習知識儲存的更牢固,穿插練習有助于長期記憶。多樣化的練習促進知識的活學活用;善用練習組合,帶來成長性思維。
最后,學習改變命運。一個國家的持續繁榮,不是出幾個偉大人物就能實現的,而必須依靠整個民族科學文化素質持續提高。學習改變命運,既是在改變我們自己的命運,也是在改變著我們這個國家的命運。學習改變命運,不是少數幾個優等生的事,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權利以及責任。我們每一個人,為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學習,不管你的目標是高是低,是近是遠,是考入一流大學還是普通院校,是學文還是學理,是從政還是經商,創業還是打工,你的努力都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過程。因為,你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是這個國家的進步。
人生獲得成功的路徑有很多,每個人獲得的成功的層次也有很大差別,但成功人士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格則往往是想通的。一個學習上的成功者,和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個成功的文學家相比,層次相差很大,但是作為成功者,他們身上必然有許多相同的品格,比如做事專心致志、善于安排時間、高度的自制力和自信心等等。反過來說,一個具有了這些優良品格的人,不論他去從政、經商還是寫作,還是參加高考,都一定會成功。
未來社會更將時一個倡導個人奮斗、個性發展的社會,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人才能真正得到社會的尊重。所謂吃自己的飯,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等你們將來成家立業之后,能夠自豪地宣布:我今天所獲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我自己奮斗得來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識是無限的,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產生的速度又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只能有限度的選擇學習的內容,如果我們學習的方式更加高效,一生都會受用不盡。
2020.7.30整理